泰德美術館利物浦分館—凱斯.哈林回顧展
泰德美術館利物浦分館/2019年6月14日~11月10日
1980年,凱斯.哈林的塗鴉開始出現在紐約地鐵,逐漸蔓生到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標誌性的粗線條與鮮豔色彩甚至在日後成為他「普普商店」(POP Shop)裡的商品,從北美洲襲捲至歐洲大陸,佔據了1980年代的西方大眾文化景觀。這位風格鮮明的藝術家原本來自學院,取得聲名後也曾走入美術館,在藝術市場上更是深受歡迎,他卻仍持續於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街頭、學校、醫院,為搭乘地鐵的乘客、孩童與受疾病所苦的「普通人」而畫,在人群川流不息的忙碌城市裡,創造「給所有人的藝術」。
約瑟夫.斯柯辛斯基(Joseph Szkodzinski) 凱斯.哈林繪畫系列 1982年1月©Joseph Szkodzinski 2018
近期泰德美術館利物浦分館(Tate Liverpool)推出的凱斯.哈林回顧展,是英國首次為他舉辦的大型個展,以數十件頗具代表性的作品,為他僅有短短十年卻爆發力十足的創作生涯做了回顧。這些或許早為觀眾所熟知的作品,至今仍能勾起人們對1980年代的無限懷想:愛滋病平權運動、反毒、反核……,不同的聲音在冷戰後期蠢蠢欲動的社會彼此衝撞,而面對這些議題,哈林一直都站在前線,透過海報、傳單、塗鴉與大型壁畫明確表達立場,也為該時代的反文化銘刻下重要的歷史紀錄。在今日,這些生猛有力的反叛可能都已被整齊地收攏在資本主義的幻夢與藝術機制的框架裡,哈林猶如史前壁畫般神祕的記號,無疑能為我們重新喚回往日的激情。
凱斯.哈林繪製〈Crack is Wack〉現場一景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哈林看似神祕的畫作實則並非那麼不可捉摸,許多作品都包含其對社會議題的明確表態,他甚至在畫作上留下讓人一目了然的標語,反戰、反核、反毒與愛滋平權運動更是與這位藝術家密切連結的關鍵字。
1986年哈林創作的〈Crack is Wack〉就矗立在車水馬龍的紐第128街與第二大道上,做為他對1980至1990年代美國「裂縫流行」(Crack epidemic)的回應。當時美國各大城市的可卡因使用量激增,讓內陸的暴力與犯罪事件顯著增長,甚至引發數起重大的社會案件。哈林藉著畫面上的骷髏頭、標誌性的小人與狗,以及碩大而極度淺顯的標語對美國社會提出警告:「吸毒糟透了」。哈林在創作此作時並未徵得紐約市政府的同意,然而不久之後這件作品即受到城市公園處保護及管轄,至今仍是該處著名的地標。
凱斯.哈林 雷根之死警察追捕教宗 1980 剪報膠帶紙本 21.6×27.9cm 紐約凱斯.哈林基金會藏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此外,哈林在1989年被確診罹患愛滋,在對這種疾病充滿歧視與恐慌的1980年代末期投入爭取愛滋病患者的權益。他在同年創辦凱斯.哈林基金會(Keith Haring Foundation),為愛滋平權運動提供資金與視覺宣傳素材,舉辦展覽、出版並授權使用他的作品,以他當時的聲名提昇大眾對這類疾病的正確認知。〈無知=恐懼 沉默=死亡 為愛滋而戰〉橫幅上的字樣即是在為當時備受誤解的愛滋病患者發聲;哈林也從《紐約郵報》剪下標題,拼貼成〈雷根之死警察追捕教宗〉與〈雷根為英雄警查所擊殺〉等作,對於將愛滋病稱為「公眾健康頭號敵人」,並且採取保守政策、無視愛滋病問題的雷根總統表達憤怒。
凱斯.哈林〈無題〉(1982)於展場一景 ©Mark McNulty
做為深受大眾文化影響並在其中優游自得的藝術家,在傳播媒體與商業市場上的成功則是哈林另一重不可忽視的面向。他從1980年代聲名雀起,1981年已在紐約西貝斯畫家工作室(Westbeth Painter Space)舉辦了第一次個展,1982年於東尼畫廊(Tony Shafrazi Gallery)的展覽更獲得巨大的回響。他的魅力同時在美國之外橫掃各地,在第七屆卡塞爾文件展、1983年的聖保羅雙年展都可見他的身影。他在短短數年間完成了幾件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公共藝術,譬如紐約時代廣場上最醒目的Spectacolor廣告牌就曾放上他的動畫,他甚至曾為瑞士平民手錶品牌Swatch設計款式,並且與來自瑞典的Absolut Vodka合作廣告。
走向商業化同時是哈林逃逸於藝術評論與藝術機制的策略,是他對「正軌」的反叛:「我認為某種程度來說,某些(批評家)很可能因為我的滿不在乎而被激怒。即便在地鐵上創作,我也從來不走『正確』的道路,而是直接觸及大眾……,我從藝評家的身邊走過,不經由他們也能找到我的觀眾,他們沒有機會拿走我的成就。……,我在某種程度上也許得罪了他們。」
哈林的藝術當然也曾進入美術館的殿堂,卻從未遠離群眾。泰德美術館利物浦分館展出他各種媒材、尺幅的作品,並且回顧這些創作對應的背景脈絡,將觀者帶回1980年代大眾文化開始盛行,那壓抑又狂熱、保守而激進的歷史情境,重思藝術與大眾文化、反抗文化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