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一:世界的骨幹
柏林威丁區ExRotaprint/2019年9月7日~11月9日
繼第九、第十屆的柏林雙年展以團隊方式策展之後,第十一屆的策展人將再度由集體協作的方式呈現。由蓓琉絲(María Berríos)、塞薇托(Renata Cervetto)、菈格娜多(Lisette Lagnado)與魯比奧(Agustín Pérez Rubio)四人組成的團隊,雖然不見得全都出身於南美洲,但卻多少都與之有過不淺的淵源。生於金夏沙的菈格娜多曾擔綱策畫聖保羅雙年展,並長年於里約任教;魯比奧出身瓦倫西亞,但自2014年起擔任拉美藝術博物館的藝術總監,方於今年在威尼斯雙年展策畫智利館展覽。
雖然離正式開展仍有近一年時間,策展團隊於9月初起,即以「實驗一:世界的骨幹」為名,在柏林威丁區的Exrotaprint進行策展團隊口中「喬遷暖房」(housewarming)性質的預展。事實上,團隊尚未視這個展覽為「展覽」。自述中,他們一再強調將策展過程開放、公諸於民眾面前的重要性;而這場活動就像是把他們手中的研究筆記攤開來和大家分享。
「世界的骨幹」展場一景。由卡文.墨許(Carmen Mörsch)與柏林諾丁罕小學(Nürtingen Grundschule)的學生針對學校周邊環境與歷史所發展出來的活檔案庫計畫「車庫房」。(攝影:鄭安齊)
蓓琉絲在《Monopol》雜誌的訪問中提到,在柏林策畫的挑戰,或許在於這個城市已經對一切暫時性的策畫或是閒置空間的再利用感到疲乏了,而過去柏林雙年展所做的事情(發掘替代空間),在今日的眼光底下或許和房產炒作者並無二異。
選擇Exrotaprint做為預展起跑點,或許正是策展團隊的一項小小宣示。該場地自2006年開始創設以來堅持「三分之一準則」(空間由在地小工商手工業者、社會機構╱非政府╱非營利組織以及藝術工作者共同均分使用),以及民主共決、排除所有對土地或空間商品化項目的進駐,已使這個場地成為十年來柏林這個地產熱騰翻炒的大鍋中,少數社區和藝文能夠共存共榮並且攜手抵抗仕紳化的案例。
展覽中囊括不分年代也不分類型媒材的各種文化產製品,當中許多都有南美洲的政經脈絡,並帶到它們與德國乃至歷史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舉烏拉圭無政府主義者茅里西奧.加蒂(Mauricio Gatti)創作於監獄中的繪本《在森林裡有好多事要做》來說,它原是被捕入獄的加蒂為了向年僅三歲的女兒解釋政治犯為何,用森林裡和被捕進動物園的動物比喻寫成的家書,後來則被集結成冊,隨之翻譯成多種語言,展場中就陳列有德文、法文等版本。1970年代前後南美左翼政府遭逢的一連串政變,多在德國得到同情與聲援,並且成為當時一代青年的政治啟蒙。展場的另一邊,一本蒐集抗議智利皮諾契特政變的照片和宣傳品的相簿證實了這一點。
「世界的骨幹」之後,策展團隊預計還有兩個場次的實驗發表。策展人的思考進路,想必也將逐步收線而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