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軌跡 當代媒體與生活的總和
臺南市美術館2館/2019年10月6日~2020年3月3日
大衛・羅德格斯・吉梅諾 歷史鐘擺ß 2019 紙雕塑、運動控制系統、影像 尺寸依現場而定
臺南市美術館為提供民眾更豐富多元的展覽,這回推出的全新展覽,和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進行跨國合作,邀請由新加坡策展團隊INTER-MISSION與臺灣的tamtamART共同打造「超級-軌跡 當代媒體與生活的總和」展覽,10月6日起在臺南市美術館2館盛大開幕。參展藝術家來自世界多國,展出作品既具國際觀察,且展現在地文化與當代性的展覽,是南美館開館以來最具當代實驗媒體藝術和藝術技術話語的國際藝術大展。
左/安德烈斯.施勒格爾 隨機森林:構造 2011 有聲錄像投影 尺寸依現場而定
右/傑里米.夏爾馬 不失真 2018 聲音裝置 尺寸依現場而定
「超級-軌跡 當代媒體與生活的總和」點出當代生活中由於網路及媒體鏈結發達所產生類比和數位之間的巨大鴻溝,延伸至藝術方法論的發展軌跡,從發現物件和影像,到與藝術世界中對於媒體的操縱與概念上的越軌特性。藝術家透過自身觀察其所面對的都市更迭景況,探索各種媒體和技術,並以不同的形式、方法過程呈現於創作中,做為體現這個世代的回應。展覽主題揭示當代生活都市化的闡述與差異,並藉此提問:身處於今日後數位現象與乏味現實之間,人文主義的價值與原則是什麼?
左/陳志宏 堆疊都市符碼 2019 紙箱、縮時攝影相機 尺寸依現場而定
右/王連晟 聲長計畫 2015 單頻道投影、麥克風、即時運算影像 尺寸依現場而定
此次展覽不但以臺灣和新加坡雙邊策展團隊合作形式策畫展覽,16位參展藝術家陣容也來自世界各地,包含臺灣藝術家王連晟、吳燦政、陳志宏、傅雅雯、廖昭豪、樊智銘、鄭先喻;新加坡藝術家王建斌(Ong Kian Peng)、林育榮(Charles LIM)、陳美美(Debbie DING)、傑里米.夏爾馬(Jeremy Sharma)、張瑋欣(Weixin CHONG);日本藝術家西原尚(Nao Nishihara)、德國藝術家安德烈斯.施勒格爾(Andreas Schlegel)、西班牙藝術家大衛・羅德格斯・吉梅諾 (David Rodríguez Gimeno),與法國藝術家希西爾.沙尼奥(Cecile Chagnaud)等。
左/陳美美 空間晶洞 2016 3D列印 尺寸依現場而定
右/ 1. 張瑋欣 水石泥釉(一) 2014 真絲斜紋綢印花 尺寸依現場而定
2. 張瑋欣 水石泥釉(二) 2014 真絲斜紋綢印花 尺寸依現場而定
3. 張瑋欣 軟變形 2018 真絲斜紋綢印花 尺寸依現場而定
4. 張瑋欣 滑入光滑的棚 2018 真絲斜紋綢印花 尺寸依現場而定
5. 張瑋欣 sft crsh ctrl 2018 乳膠屏風 尺寸依現場而定
6. 張瑋欣 吃蛋糕 2018 錄像 4’02”
6日的開幕記者會上,除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陳信安和文化局副局長周雅菁蒞臨祝賀;臺南市美術館、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兩館代表及策展團隊出席外,多位參與的藝術家也親臨南美館共襄盛舉。而臺灣藝術家傅雅雯也為她的互動媒體裝置作品〈瞄準,但目標呢?〉進行現場演出,此次作品是一個限地製作的互動媒體裝置表演,其曾於去年參加德國「CYNETART Festival」新媒體藝術節抱回競賽大獎,這一次的作品也為在南美館展出而量身打造。
左/廖昭豪 鐵皮圍牆 2019 白膠、水性顏料、紙漿、木材 尺寸依現場而定
右/傅雅雯 瞄準,但目標呢? 2019 互動媒體裝置、錄像、表演 尺寸依現場而定
「超級-軌跡 當代媒體與生活的總和」除了在臺灣展出外,2020年2月也將巡迴至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此次兩館的跨國合作嘗試,除提高臺灣藝術家於國際藝術舞台發聲的機會,並進一步創造出更寬闊交流環境、開創全球性的視野,以達成長遠合作關係為目標,試圖創造出具全球思維,融合在地需求與特色的全球在地化的當代藝術展演。
左/林育榮 有一天我忘了,所以用了我的手 2010 錄像裝置、智慧手機 尺寸依現場而定
右/王建斌 太遠,太近 2015 有聲錄像、動態雕塑 尺寸依現場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