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的詩意
喬治.莫朗迪:桌子上的風景
北京木木美術館/2020年12月5日~2021年4月5日
20世紀義大利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喬治.莫朗迪(Giorgio Morandi),因影視作品「延禧宮略」的視覺美學而引發「莫朗迪色系」(Morandi Color Palette)的討論,因而引起更多人對於莫朗迪的關注。北京木木美術館所策畫的「喬治.莫朗迪:桌子上的風景」是莫朗迪在中國的首次個展,提供觀者一個親睹藝術家作品真容的契機,除展呈藝術家作品外,更以文字對藝術家生平、創作以及重要展覽進行說明與解讀,兼以莫朗迪為題的詩和莫朗迪喜愛詩人的詩作渲染烘托,並復原其創作的工作室場景,提供觀者從各個面向進入藝術家的創作世界。展覽以其五十年藝術創作之油畫、蝕刻版畫和紙上作品等八十餘件重要作品的極簡構圖揉合低飽和度色調,呈現藝術家在與物體、光線、色彩和時間的磨合相處中所實現的詩意空間――從凝視深處展開的宇宙時空。
喬治.莫朗迪 靜物 1960 油彩畫布 30.4×40.5cm
莫朗迪出生、學習且生活於義大利波隆那,一生與瓶瓶罐罐和故鄉風景廝守,靜物、花卉和風景是莫朗迪反覆描繪的對象,他在涵泳往復中靜待事物本質顯 現,探索純粹視覺現象。整個展覽不是以時間順序進行線性展示,而是藉由藝術家靜物創作的構圖邏輯,分為四個章節:「感知」、「靜觀」、「景致」(包含風景和花卉)和「晚期紙上作品」,以匯聚不同時期、不同媒材的作品體現其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及實踐的轉變過程,觀者可藉由藝術家之眼重新認識尋常風物、日常物件的不凡之美。
喬治.莫朗迪 靜物和布 1931 蝕刻版畫 24.8×31.5cm
窗內靜物,窗外風景
莫朗迪就像他的畫作一樣,形制簡約卻內容豐富。相較於同時代許多大師對於前衛探索的大張旗鼓或是戲劇化的人生淬鍊,他幾乎隱居於熟悉的成長環境,細水長流地沉浸於對日常事物的研習與描繪,從窗內到窗外,從靜物到風景,專注探索自身的藝術創作,尋找藝術表現的基礎結構和秩序。
展覽首先呈現莫朗迪自身藝術語言的形構脈絡,以及他在主題、色彩與構圖上的探索軌跡。莫朗迪認為,「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因為那個視覺所及的世界是由形態、色彩、空間和光線所決定的」,其靜物描繪正是對現實的感知、對日常事物內在認知的質疑;他細緻研究、觀察所繪對象,從體積、形狀和空間布局使物件經歷錯位、重疊甚至相互滲透,再以色彩、線條、光線和筆觸細微調整,創作出源於現實生活卻又獨立其外的清澈視覺和寧靜客體,呈現一個無法以語言文字闡釋的空間,帶有一種超越感知的永恆感。
喬治.莫朗迪 靜物 1914 油彩畫布 73.8×65cm
莫朗迪的作品一方面展現他徜徉在藝術史長河中逐漸構建的自我脈絡,如1931年的〈靜物和布〉顯現卡拉瓦喬式的明暗對照與光影對比,1942年的〈靜物(貝殼)〉和1921年〈靜物(瓶子、貝殼和吉他)〉則顯露其受林布蘭特版畫的啟發;另一方面也可見來自同時代各藝術主張的共鳴與觸動,好比1914年的〈靜物〉與1915年的〈靜物(瓶子和水罐)〉分別以油畫和版畫呈現物件之間的動態關係,空間中不同維度的排列組合反映出他早期對未來主義和立體主義的嘗試,而1928年所作的〈靜物〉則試圖跳脫寫實的物理表象,展現物件最為純粹的形態和外觀,流露其形而上學畫派的痕跡。形而上式的觀照和沉思對於莫朗迪而言並不僅止於表現一種視覺觀看的選擇,更是關於靜觀及描繪對象本質的探索,因而發展出他作品具哲理的詩意。(全文閱讀551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