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埋在記憶中的旋律
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當談及臺灣,腦海中會浮現在眼前的是什麼?是高聳的山峻、蔚藍的海岸線,還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曲?在記憶深處總有些歌曲就像是一臺時光機,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的某個瞬間,勾起深藏在記憶深處的情感。它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時光的旅程,一段承載著臺灣歷史與情感的旅途,讓我們凝視過去、展望未來。
臺灣歷史博物館「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當我們望春風,我們殷切期盼的,究竟是什麼呢?透過《望春風》這首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刻文化意義的歌曲為核心主題,巧妙地結合了音樂、歷史和文化元素,帶領觀眾穿越時光,深入探索臺灣的多層面歷史與文化。
〈望春風〉這首歌的誕生與日本統治時期的當時的音樂環境有關。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政府積極推動音樂教育,新式的歌謠都是用日文創作演唱。1932年上海的電影產業引進了一部名為《桃花泣血記》到臺灣放映,為了宣傳這部電影,電影公司組成車隊在街頭遊行宣傳,教唱一首同名的台語歌曲,引起了當地民眾的極大關注及興趣。這首歌迅速受到歡迎,並廣泛傳唱,就這樣打開新創台語歌曲的市場。
1933年古倫美亞文藝部的歌手和音樂家在東京錄音室,由歌手純純配合管弦樂團演唱錄製了這首歌。隔年初發行曲盤,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曲唱片。其舒緩的節奏和琅琅上口的詞句讓人無法放下對這個旋律的依戀,造成了大流行風潮,這首歌也成為臺灣的第一批台語流行歌曲中,最流行的一首。
〈望春風〉的歌詞其背後描述的青春正華少女含蓄又充滿對戀愛的期待,此這種情感也引領了流行話題,帶動了潮流,並開啟了臺灣流行歌曲的新紀元。
入口處設有指定喇叭撥放由明星配音員恆春兮錄音朗讀版本的單元總說
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展期至2024年1月1日),匯集了80種望春風的錄音版本,外圈還精選了20個版本的〈望春風〉,配合歌詞依照年代呈現,讓觀眾找尋自己的「春風」。從這首歌的傳唱、演出、內涵與應用,可以聽到創作者、歌者、聽眾的互動,乃至整體社會文化的豐富脈動。
在特展入口處聽完明星配音員恆春兮的導覽後,首先便會聽見〈望春風〉初版歌手純純試唱的〈望春風〉,這是當年在錄音室錄唱後、沒有採用做唱片的NG版錄音。由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友情提供授權,在臺灣首次正式公開撥放。在一旁也陳列了原版黑膠、歌曲手稿和創作工具。展場中央擺滿樂器的錄音間,隨櫥窗移動,歌聲從指向型喇叭流瀉而出,配上地面投影的節奏動態視覺,對應爵士、阿哥哥、魔音和古典風等6種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改編,讓觀眾沐浴在節奏影像,享受聲音與時代流動的細節。在各區音樂播放一段時間後,會同時共奏一段〈望春風〉,由三位經典歌手—純純、文夏、紀露霞,三位歌王歌后輪番唱出這首歌,在展場中以AI技術拼貼影像構成,重現寶島歌王歌后演唱的風華樣貌。
以同心圓為展場設計概念,由圓心向外發展,展場中央以製錄音間方式呈現
以AI生成演唱望春風的歌手純純、歌王文夏、歌后紀露霞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除了不同版本,這90年間〈望春風〉也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從男女間青澀愛情到後來它被日本政府改編成動員歌曲、政治因素於戰後一度成為禁歌,之後隨著電影、唱片工業和社會運動的運用,這首歌對臺灣社會來說又搖身一變成了不只是一首歌曲、更已經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勾連著某一種認同、某一種鄉愁,並延伸了各種版本。展場外圍根據不同時期臺灣民眾對這首歌的印象與期待,拉出心動、國家、明星及鄉愁四大主題,精選了20幾首契合主題的版本,探討歌曲在臺灣歷史發展中的多重面貌。
「望春風」是一首歌,但它也是臺灣音樂史的一部分,是一段情感的共鳴,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這首歌的意義,跟以前有許多的不同,可以是親情的呼喚,又或者是地下的國歌,成為臺灣人共同的鄉愁。現在,就一起閉上雙眼,靜靜的感受此刻的音樂,睜開眼後找尋並感受屬於你自己的〈望春風〉。一同重新認識這首歌,找尋思緒中那深埋在記憶中的旋律,與腦海中的那首歌曲相遇吧!
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展期:2023年07月13日至2024年1月1日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
更多展覽內容:https://www.nmth.gov.tw/exhibition?uid=127&pid=585
本展覽為文化部112年博物館淨零排放示範展,以獨特手法於展覽中融入減碳設計概念,歡迎大家觀展同時,一同重視全球暖化議題,響應淨零排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