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程式:藝術中的規則、編碼與編舞1965-2018

  • 首頁
  • 藝文消息
  • 海外

程式:藝術中的規則、編碼與編舞1965-2018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2018年9月28日~2019年4月14日

撰文/謝佩君.圖版提供/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謝佩君 (藝術家2018年12月523期)
 


凱西.瑞茲 {軟體}結構 #003B 2004/2016 程式語言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委託製作

 

 本次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的「程式:藝術中的規則、編碼與編舞1965-2018」一展自館藏選取卅九件作品,探討自1960年代觀念藝術萌芽以來,藝術創作如何回應做為一種「新媒體」的程式語言。

 如同策展人史卡特.羅斯克夫(Scott Rothkopf)所言:「在演算法與自動化系統逐漸定義人們的生存經驗,此展回顧過去近半世紀將程式語言融入其創作中的藝術家們,有時兩者的合作系統極具生產力,有時藝術家則選擇系統中的漏洞進行破壞。不論如何,從這場展覽可以看到藝術家對程式的各種回應,以及它如何改變影像文化。」

 


白南準 世紀之末 1989 七頻道錄像裝置 426.7×1219.2× 152.4cm (c) Nam June Paik Estate. Photograph by Ron Amstutz

 在〈這裡沒有軟體〉一文裡,學者弗里德里希.奇特勒(Friedrich A. Kittler)透過重新解釋電腦始祖圖靈機器的最初概念來說明此一弔詭:圖靈機器僅是不斷在一長串無盡的紙帶上前進/後退、書寫/讀取,以此來解釋所有由演算法構成的軟體與程式,其原理都為最初的物質條件所宰制,只是物理動作上的前進與後退,縮減成抽象的數學概念──非0即1的排列組合。換言之,物質條件依舊主宰著程式、編碼、演算法等元素的運作過程。就像白南準〈世紀之末〉之所以能順利運作,全靠電視機身後的六台電風扇幫助散熱;就像每月付5美元的雲端硬碟仍然需要伺服器農場維持運作。「程式」一展未提醒觀者的是:這裡並沒有演算法,而大教堂裡閃爍著的光得先穿越石頭造就的骨架。




 
(全文閱讀523期藝術家雜誌)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