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現代伴侶:藝術、親密和前衛
首頁
藝文消息
海外
現代伴侶:藝術、親密和前衛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2018年10月10日~2019年1月27日
撰文/戴映萱.圖版提供/Barbican Centre, London(藝術家2018年12月523期)
「現代伴侶」展場一景
由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與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梅茲分館共同策畫,「現代伴侶:藝術、親密和前衛」一展涵蓋近五十對愛侶,帶領觀者從繪畫、雕塑、書籍、書信、攝影、文獻等六百多件展品中,探索他們在藝術上的合作,與做為催化劑的親密關係,如何造就現代藝術的璀璨。展覽以卡蜜兒.克羅黛(Camille Claudel)與奧古斯都.羅丹(Auguste Rodin)拉開序幕,一方面質疑過去將前衛藝術全然歸功於獨立天才的認知,藉此重新定義「伴侶」一詞,另一方面關注被男性遮住光彩的女性藝術家,重新梳理她們對現代藝術發展的貢獻。
回應到展覽核心的「布羅姆斯伯里團體」(Bloomsbury Group)、PaJaMa、克勞德.卡恩(Claude Cahum)與馬歇爾.摩爾(Marcel Moore),他們的愛情羈絆和創作動搖「伴侶」一詞的傳統定義,呈現在大時代變動下,藝術家們如何以行動與創作解放藝術、婚姻與伴侶關係。卡恩與摩爾的故事講述了展覽想說的一切。她倆相伴一生,在半姐妹與半戀人的身分下打破社會禁忌,作品皆是對政治身分、性別意識以及自我認同的探索。她們雖與超現實主義團體有來往,卻從未真正身在其中,強烈拒絕成為男性主導論述的一部分。二次大戰期間,卡恩與摩爾透過藝術反抗法西斯主義,因而雙雙被捕入獄,最後雖死裡逃生,卻也因此嚴重影響了健康。1954年,卡恩在法國去世,摩爾活到八十歲,以自裁離開人世。兩人共同被葬在她們居住的澤西島,墓碑上銘刻:「猶太人、自由思想的知識分子、同性伴侶、現代藝術家、現代女性。」標誌這對現代伴侶畢生對藝術、政治、自由的追求,以及生同衾,死同穴的愛情。
克勞德.卡恩 自拍照 1928 Courtesy of the Jersey Heritage Collections
(全文閱讀523期藝術家雜誌)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