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0年5月 #540
疫情下的現實異域
為倡導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烏克蘭文化及資訊部發起名為「隔離的藝術」活動,推出一系列選用米開朗基羅〈亞當的創造〉、達文西〈抱貂的聖母〉、馬格利特〈人子〉等九幅世界經典名畫改作的全球新冠病毒防疫宣導海報,搭以相應的標語,希望藉由藝術的力量向更廣泛的大眾傳達防疫訊息。
疫情影響下,第十二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將原定展期的10月24日至2021年2月28日順延暫定於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已於4月17日公布首波參展名單。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多篇藝術展覽選評,均與超現實、夢境有關;而名家傑作單元介紹近代日本洋畫家佐伯祐三這位英年早逝、有「炎的畫家」稱號的藝術家與他筆下的巴黎憂鬱,讓我們看到藝術家們以不輟的創作面對著個人或社會的嚴峻現實。
5月專輯聚焦肖像畫此古典繪畫形式,回顧從繪畫起源的如實描繪,進而出現美化、理想化的需求,做為象徵身分與權力在形象的建構,乃至扮裝、刻意搬演玩弄肖像的學院教條等,盤點肖像隨時代演變發展出的多元面貌;肖像也能是藝術家寄託情感或紀念的媒介,或是做為特一創作途徑探究自我認同或內在精神。
劉京璇爬梳肖像的藝術史脈絡,其中,藝術家在肖像的形制規範下亦不斷尋找突破、反轉和挑戰;並評介現正於巴黎羅浮宮小藝廊「藝術家的形象」展覽,討論透過肖像和其他媒介、環境及機制對「藝術家」或「大師」樣貌的形塑。張韞以辛蒂.雪曼的創作實踐為引言做為提問,論述肖像畫、自畫像的表徵與訊息,以及其在男性與女性藝術家創作意義上的差異,從而思辨雪曼創作之於當代的藝術價值。李二評介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圖畫」,肖像人物的再現於此呈現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密關係,細膩訴說著畫家與被繪者之間情感以及藝術家的自我觀照。
在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政策指導下,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計畫,復刻出版台灣藝術史重要文獻「臺灣美術展覽會」展覽圖錄十冊、「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六冊,及《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一本,已於3月底付梓面世,期能更進一步推動台灣美術史之研究與考掘。
| 82 | 5月專輯 |
| 肖像與形象 | |
| 84 | Por“trait”─藝術家對肖像本質的追求、妥協與挑戰 ☉劉京璇 |
| 92 | 「藝術家」從何而來?─巴黎羅浮宮小藝廊「藝術家的形象」 ☉劉京璇 |
| 98 | 透過藝術直視靈魂─肖像的大千世界 ☉張韞 |
| 106 | 肖像做為私人相簿,繪出真摯情感日記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圖畫」 ☉李二 |
| 51 | 藝術風景 |
| 芙烈達.卡蘿的〈我與我的鸚鵡〉 | |
| 52 | 藝術正論 |
| 美術館是藝術知識詮釋的載體 ☉廖仁義 | |
| 53 | 巴黎隨筆 |
| 美國畫家霍伯的平淡與詭異 ☉李明明 | |
| 54 | 美術之眼 |
| 乘著樂聲的江賢二畫筆 ☉陳長華 | |
| 55 | 香港視線 |
| 希克獎2019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非日常的生活藝趣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台北市立美術館「一分鐘台北:歐文.沃姆個展」 | |
| 58 | 藝術銀行「看得見的秘密」 |
|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線上展覽 | |
| 59 | 新加坡美術館機構暫時關閉 |
| 台灣藝術家參展橫濱三年展 | |
| 60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首任館長公布 |
| 「李明維:禮」推出線上作品 | |
| 61 | 梵谷作品於疫情期間遭竊 |
| 西澳博物館將於年底重新開幕 | |
| 62 | 展事匯 |
| 生態的重整模式─虛擬與實境的疊和 ☉許玉鈴 | |
| 66 | 台灣美術 |
|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序 ☉鄭麗君 | |
| 67 |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序 ☉林志明 |
| 68 | 重新問世的台灣藝術史文獻─記「臺展復刻.經典再現」新書出版 ☉羅珮慈 |
| 112 | 藝術現場 |
| 慢生活.日常的激進實踐 | |
| 115 | 藝術人物 |
| 陳重光先生辭世 ☉本刊訊 | |
| 116 | 圍場散步 |
| 凜冬已至,藝界求生 ☉胡永芬 | |
| 118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 終章─抽象藝術進行式(三)─《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四十章 ☉蕭瓊瑞 | |
| 132 | 評藝廣場 |
| 紅瓦厝傳奇─陳錦芳、林智信、林榮德 ☉蕭瓊瑞 | |
| 136 | 交陪美學論 |
| 邊際緣所與療癒共作─由第一民族導入的澳洲當代藝術之旅(下) ☉龔卓軍 | |
| 140 | 名畫物語 |
| 色彩的神性─馬爾克〈黃色的牛〉+羅斯柯〈無題(在白與 紅色上的紫色、黑色、橙色、黃色)〉 ☉許楚君 |
|
| 144 | 圖說希臘神話 |
| 阿波羅─藝文之神 ☉朱惠慈 | |
| 150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二)─潮藝術的源頭 ☉陸蓉之、唐妮詩 | |
| 168 | 影像邊緣 |
| 創傷結構的切面─黃立慧〈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中的語言問題 ☉王柏偉 | |
| 172 | 當代藝術現象 |
| 從藝術空間到藝術平台─2010-2019台灣獨立藝術空間的生產和實踐 ☉莊偉慈 | |
| 18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轉折的1960年代─戰後初期西德的紀念碑(下) ☉鄭安齊 | |
| 76 | 國際藝壇 |
| 旅人與風景畫家──水彩巨匠泰納 ─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泰納,繪畫與水彩」 ☉唐忠珊 |
|
| 190 | 面向無邊界的夢境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萊昂.斯皮里亞埃爾回顧展 ☉戴映萱 |
| 196 | 是藝術家描繪夢境,還是在夢裡成為藝術家? ─倫敦道利奇美術館「英國超現實主義」 ☉張韞 |
| 204 | 古老與現代的呼喚─愛丁堡蘇格蘭美術館「威廉.克羅斯比:獻身於創意」 ☉方秀雲 |
| 210 | 跨越時空的交流─巴黎瑪摩丹 ─莫內美術館「塞尚與大師畫家:義大利的夢境」 ☉黃杰敏 |
| 222 | 新巴黎畫派女性藝術家 ─羅德茲蘇拉崎美術館「1950年代女性藝術家抽象繪畫與雕塑展」 ☉廖瓊芳 |
| 234 | 創作中探尋影像的本質與歷史傳承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布魯爾分館「傑哈.利希特:繪畫在一切過後」 ☉周東曉 |
| 246 | 海底世界萬象之美─馬德里提森 ─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裘安.裘娜斯:離開陸地Ⅱ」 ☉周芳蓮 |
| 252 | 奇想與正常─東京府中市美術館「正常的系譜」特展 ☉劉育仁 |
| 258 | 當代藝術 |
| 光線.色彩.精神昇華─江賢二的藝術創作─專訪藝術家江賢二 ☉曾筱如 | |
| 270 | 感官在場與身體覺知─策展人林曉瑜談國立台灣美術館「感官瑜珈」 ☉蔣嘉惠 |
| 276 | 出神腦科學舞蹈與人工智慧 ☉詹育杰 |
| 282 | 從現實落入奇幻的空間 ─蘿莎.波娜爾造形藝術之家「日常生活中的蛻變」特展 ☉鄭元智 |
| 266 | 藝術家評介 |
| 真乃(珍奶)變化無窮!─談洪易創作思維 ☉黃柏維 | |
| 28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葛羅〈拿破崙訪視亞法的瘟疫患者〉的神祕奇蹟 ☉潘(示番) | |
| 292 | 格呂內瓦爾德〈伊森海姆祭壇畫〉的鎮魂術 ☉潘(示番) |
| 296 | 名家傑作 |
| 近代日本洋畫家佐伯祐三─東方情懷的巴黎憂鬱 ☉羅珮慈 | |
| 320 | 文化行政 |
| 2020漫畫年,法國歡慶第九藝術 ☉鄭元智 | |
| 324 | 創作自述 |
| 斗室隔離畫賀卡 ☉韓書力 | |
| 328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32 | 西域佛畫 |
| 如意輪觀音菩薩圖×馬頭明王像 ☉柳澤孝、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 |
| 340 | 創意陶藝 |
| 困獸的突變戰場─陶藝家簡湘霖的社會實境寫真 ☉莊秀玲 | |
| 344 | 當代新陶 |
| 申美璟×久谷蔦枝 ☉邵婷如 | |
| 348 | 藝術快遞 |
| 349 | 藝展目錄 |
| 350 | 藝展報導 |
| 356 | 展覽月報 |
| 362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66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72 | 藝術線上 |
疫情下的現實異域
為倡導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烏克蘭文化及資訊部發起名為「隔離的藝術」活動,推出一系列選用米開朗基羅〈亞當的創造〉、達文西〈抱貂的聖母〉、馬格利特〈人子〉等九幅世界經典名畫改作的全球新冠病毒防疫宣導海報,搭以相應的標語,希望藉由藝術的力量向更廣泛的大眾傳達防疫訊息。
疫情影響下,第十二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將原定展期的10月24日至2021年2月28日順延暫定於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已於4月17日公布首波參展名單。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多篇藝術展覽選評,均與超現實、夢境有關;而名家傑作單元介紹近代日本洋畫家佐伯祐三這位英年早逝、有「炎的畫家」稱號的藝術家與他筆下的巴黎憂鬱,讓我們看到藝術家們以不輟的創作面對著個人或社會的嚴峻現實。
5月專輯聚焦肖像畫此古典繪畫形式,回顧從繪畫起源的如實描繪,進而出現美化、理想化的需求,做為象徵身分與權力在形象的建構,乃至扮裝、刻意搬演玩弄肖像的學院教條等,盤點肖像隨時代演變發展出的多元面貌;肖像也能是藝術家寄託情感或紀念的媒介,或是做為特一創作途徑探究自我認同或內在精神。
劉京璇爬梳肖像的藝術史脈絡,其中,藝術家在肖像的形制規範下亦不斷尋找突破、反轉和挑戰;並評介現正於巴黎羅浮宮小藝廊「藝術家的形象」展覽,討論透過肖像和其他媒介、環境及機制對「藝術家」或「大師」樣貌的形塑。張韞以辛蒂.雪曼的創作實踐為引言做為提問,論述肖像畫、自畫像的表徵與訊息,以及其在男性與女性藝術家創作意義上的差異,從而思辨雪曼創作之於當代的藝術價值。李二評介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圖畫」,肖像人物的再現於此呈現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密關係,細膩訴說著畫家與被繪者之間情感以及藝術家的自我觀照。
在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政策指導下,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計畫,復刻出版台灣藝術史重要文獻「臺灣美術展覽會」展覽圖錄十冊、「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六冊,及《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一本,已於3月底付梓面世,期能更進一步推動台灣美術史之研究與考掘。
| 82 | 5月專輯 |
| 肖像與形象 | |
| 84 | Por“trait”─藝術家對肖像本質的追求、妥協與挑戰 ☉劉京璇 |
| 92 | 「藝術家」從何而來?─巴黎羅浮宮小藝廊「藝術家的形象」 ☉劉京璇 |
| 98 | 透過藝術直視靈魂─肖像的大千世界 ☉張韞 |
| 106 | 肖像做為私人相簿,繪出真摯情感日記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圖畫」 ☉李二 |
| 51 | 藝術風景 |
| 芙烈達.卡蘿的〈我與我的鸚鵡〉 | |
| 52 | 藝術正論 |
| 美術館是藝術知識詮釋的載體 ☉廖仁義 | |
| 53 | 巴黎隨筆 |
| 美國畫家霍伯的平淡與詭異 ☉李明明 | |
| 54 | 美術之眼 |
| 乘著樂聲的江賢二畫筆 ☉陳長華 | |
| 55 | 香港視線 |
| 希克獎2019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非日常的生活藝趣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台北市立美術館「一分鐘台北:歐文.沃姆個展」 | |
| 58 | 藝術銀行「看得見的秘密」 |
|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線上展覽 | |
| 59 | 新加坡美術館機構暫時關閉 |
| 台灣藝術家參展橫濱三年展 | |
| 60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首任館長公布 |
| 「李明維:禮」推出線上作品 | |
| 61 | 梵谷作品於疫情期間遭竊 |
| 西澳博物館將於年底重新開幕 | |
| 62 | 展事匯 |
| 生態的重整模式─虛擬與實境的疊和 ☉許玉鈴 | |
| 66 | 台灣美術 |
|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序 ☉鄭麗君 | |
| 67 |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出版序 ☉林志明 |
| 68 | 重新問世的台灣藝術史文獻─記「臺展復刻.經典再現」新書出版 ☉羅珮慈 |
| 112 | 藝術現場 |
| 慢生活.日常的激進實踐 | |
| 115 | 藝術人物 |
| 陳重光先生辭世 ☉本刊訊 | |
| 116 | 圍場散步 |
| 凜冬已至,藝界求生 ☉胡永芬 | |
| 118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 終章─抽象藝術進行式(三)─《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四十章 ☉蕭瓊瑞 | |
| 132 | 評藝廣場 |
| 紅瓦厝傳奇─陳錦芳、林智信、林榮德 ☉蕭瓊瑞 | |
| 136 | 交陪美學論 |
| 邊際緣所與療癒共作─由第一民族導入的澳洲當代藝術之旅(下) ☉龔卓軍 | |
| 140 | 名畫物語 |
| 色彩的神性─馬爾克〈黃色的牛〉+羅斯柯〈無題(在白與 紅色上的紫色、黑色、橙色、黃色)〉 ☉許楚君 |
|
| 144 | 圖說希臘神話 |
| 阿波羅─藝文之神 ☉朱惠慈 | |
| 150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二)─潮藝術的源頭 ☉陸蓉之、唐妮詩 | |
| 168 | 影像邊緣 |
| 創傷結構的切面─黃立慧〈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中的語言問題 ☉王柏偉 | |
| 172 | 當代藝術現象 |
| 從藝術空間到藝術平台─2010-2019台灣獨立藝術空間的生產和實踐 ☉莊偉慈 | |
| 18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轉折的1960年代─戰後初期西德的紀念碑(下) ☉鄭安齊 | |
| 76 | 國際藝壇 |
| 旅人與風景畫家──水彩巨匠泰納 ─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泰納,繪畫與水彩」 ☉唐忠珊 |
|
| 190 | 面向無邊界的夢境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萊昂.斯皮里亞埃爾回顧展 ☉戴映萱 |
| 196 | 是藝術家描繪夢境,還是在夢裡成為藝術家? ─倫敦道利奇美術館「英國超現實主義」 ☉張韞 |
| 204 | 古老與現代的呼喚─愛丁堡蘇格蘭美術館「威廉.克羅斯比:獻身於創意」 ☉方秀雲 |
| 210 | 跨越時空的交流─巴黎瑪摩丹 ─莫內美術館「塞尚與大師畫家:義大利的夢境」 ☉黃杰敏 |
| 222 | 新巴黎畫派女性藝術家 ─羅德茲蘇拉崎美術館「1950年代女性藝術家抽象繪畫與雕塑展」 ☉廖瓊芳 |
| 234 | 創作中探尋影像的本質與歷史傳承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布魯爾分館「傑哈.利希特:繪畫在一切過後」 ☉周東曉 |
| 246 | 海底世界萬象之美─馬德里提森 ─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裘安.裘娜斯:離開陸地Ⅱ」 ☉周芳蓮 |
| 252 | 奇想與正常─東京府中市美術館「正常的系譜」特展 ☉劉育仁 |
| 258 | 當代藝術 |
| 光線.色彩.精神昇華─江賢二的藝術創作─專訪藝術家江賢二 ☉曾筱如 | |
| 270 | 感官在場與身體覺知─策展人林曉瑜談國立台灣美術館「感官瑜珈」 ☉蔣嘉惠 |
| 276 | 出神腦科學舞蹈與人工智慧 ☉詹育杰 |
| 282 | 從現實落入奇幻的空間 ─蘿莎.波娜爾造形藝術之家「日常生活中的蛻變」特展 ☉鄭元智 |
| 266 | 藝術家評介 |
| 真乃(珍奶)變化無窮!─談洪易創作思維 ☉黃柏維 | |
| 28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葛羅〈拿破崙訪視亞法的瘟疫患者〉的神祕奇蹟 ☉潘(示番) | |
| 292 | 格呂內瓦爾德〈伊森海姆祭壇畫〉的鎮魂術 ☉潘(示番) |
| 296 | 名家傑作 |
| 近代日本洋畫家佐伯祐三─東方情懷的巴黎憂鬱 ☉羅珮慈 | |
| 320 | 文化行政 |
| 2020漫畫年,法國歡慶第九藝術 ☉鄭元智 | |
| 324 | 創作自述 |
| 斗室隔離畫賀卡 ☉韓書力 | |
| 328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32 | 西域佛畫 |
| 如意輪觀音菩薩圖×馬頭明王像 ☉柳澤孝、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 |
| 340 | 創意陶藝 |
| 困獸的突變戰場─陶藝家簡湘霖的社會實境寫真 ☉莊秀玲 | |
| 344 | 當代新陶 |
| 申美璟×久谷蔦枝 ☉邵婷如 | |
| 348 | 藝術快遞 |
| 349 | 藝展目錄 |
| 350 | 藝展報導 |
| 356 | 展覽月報 |
| 362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66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72 | 藝術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