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1年2月 #549
82 | 2月專輯 |
末日與新生 | |
84 | 維多利亞式末日 ☉黃其安 |
90 | 法國19世紀的「世紀末」藝術氛圍 ☉劉京璇 |
96 | 19世紀末擴張的女性空間和焦慮的男性「漫遊者」 ─以印象派女畫家莫莉索的交友圈為中心 ☉陳傳揚 |
102 | 失能的城市風景寓言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蔣嘉惠 |
66 | 特別報導─2020泰納獎 |
全球COVID-19大流行下的泰納獎 ─「泰納獎助金」獲獎名單綜合觀察 ☉戴映萱 |
|
51 | 藝術風景 |
韓滉的〈五牛圖〉 | |
52 | 藝術正論 |
台灣美術史的饑渴 ☉廖仁義 | |
53 | 巴黎隨筆 |
藝術與時尚 ☉李明明 | |
54 | 美術之眼 |
平安喜樂時─讀黃光男的畫 ☉陳長華 | |
55 | 香港視線 |
香港藝術館的波蒂切利 ☉卓有瑞 | |
56 | 藝蹤尋探 |
光影水色交錯間的纖細與雄偉 ☉吳曉芳 | |
57 | 藝術新聞 |
台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度展覽預告 | |
58 | 國立台灣美術館公布2021年展覽計畫 |
59 | 台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 |
故宮南院「樹:從信仰到抒情」 | |
60 |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 |
凱綏.珂勒維茨經典作品展 | |
61 | 南京博物院「百花呈瑞」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睡眠展」 | |
62 | NGV三年展挺過疫情猶疑如期開幕 |
63 | 藝術市場 |
台灣藝術財經論壇與展覽作品─2021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登場 ☉本刊訊 | |
64 | 國際傳真 |
重新定義與社會正義的關係─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下) ☉李二 | |
76 | 封面藝術家 |
雕塑勁道,志趣高華─談康木祥藝術表現 ☉黃光男 | |
106 | 藝術現場 |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東尼.寇克斯:音樂、文本與政治」 | |
110 | 以相生心 |
佛國─願力─修行發心─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6) ☉林谷芳 | |
120 | 手繪古建築 |
淡水埔頂洋樓群 ☉李乾朗 | |
124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區域性書畫家的興起(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七章 ☉蕭瓊瑞 | |
144 | 藝術新潮 |
潮藝術動向(十一)─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招貼(法國篇) ☉陸蓉之、唐妮詩 | |
160 | 臨界區藝術 |
神紋樣─從力量物件體系到宇宙萬物劇場 ☉龔卓軍 | |
164 | 影像邊緣 |
當生命成為一個事件─陳武康〈陳明才:壞掉的人生〉中的Re-(再─) ☉王柏偉 | |
168 | 評藝廣場 |
愛.無盡╱觀.自在─張淑芬的藝術探索 ☉蕭瓊瑞 | |
172 | 當代藝術現象 |
追尋主體性、亞洲與國際定位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北雙年展與亞洲藝術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觀察2010-2020 ☉莊偉慈 |
|
180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烽火.流寓.傳盛名:柯波 ☉劉碧旭 | |
184 | 圖說希臘神話 |
海克力士─大力神 ☉朱惠慈 | |
194 | 名畫物語 |
大衛巨幅名畫〈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 ☉北辰 | |
198 | 展事匯 |
當代藝術1+N─從中國文化本位出發的華人藝術 ☉許玉鈴 | |
202 | 國際藝壇 |
凝佇於關係之中的存在與探問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烏雷在此」特展 ☉周亞澄 |
|
210 | 以筆墨心照神交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邱筱臻 |
218 | 此心安處─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張荔英回顧展 ☉鄧聿檠 |
224 | 靈魂日記與孤獨史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崔西.艾敏╱愛德華.孟克:靈魂的孤獨」 ☉方秀雲 |
230 | 圖與文共舞的世紀 ─三重波羅密多美術館「華麗的美好年代:法國.摩登.海報展」 ☉趙宜恬 |
238 | 「現代餐飲」與飲食文化的藝術靈光 ─賽弗爾國家陶瓷博物館「用膳!─餐飲,是一種藝術」 ☉唐忠珊 |
246 | 材質與空間構成的創新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結繩、扭轉、散落的:繼抽象主義之後的雕塑」 ☉周東曉 |
250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變動的紀念─非典型紀念碑(下) ☉鄭安齊 | |
258 | 當代藝術 |
2020南島國際美術獎創作作品的文化觀察 ☉黃海鳴 | |
260 | 藝術動態 |
超越─台灣陶瓷雕塑學會第一屆會員聯展 ☉游忠平 | |
262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和解的勇氣─大衛〈薩賓婦女〉 ☉潘(示番) | |
266 | 愛國主義的大衛─〈荷拉斯兄弟的誓詞〉的激情 ☉潘(示番) |
270 | 名家傑作 |
京狩野之祖狩野山樂─濃墨重彩下的爽澈抒情 ☉羅珮慈 | |
302 | 攝影藝術 |
可能的故事─巴黎國立居美美術館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 ☉鄭元智 | |
308 | 藝術占星 |
在所來與所去處,獨孤求索:塞尚 ☉彭宇薰 | |
314 | 塞尚傳記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318 | 西域佛畫 |
敦煌繪畫的式樣與變遷(下)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28 | 傳統藝術 |
古象雄神鳥瓊圖騰美學流變初探 ─以韓書力西藏民間美術考察圖象為例 ☉丘星星 |
|
332 | 部落傳說 |
頭目篇─卑南族哈古頭目的漂流木藝術 ─一、第六十九代kasavakan部落領導人 ☉傅姀姮 |
|
340 | 美術館行政 |
荷蘭國家博物館「榮譽長廊」展示風格簡史(1885-2013) ☉陽寶頤 | |
344 | 當代新陶 |
布麗姬.克利斯坦絲+陸斌 ☉邵婷如 | |
374 | 新書出版 |
《北美風景繪畫》自序 ☉劉昌漢 | |
376 | 藝術著作 |
畫是想出來畫 想是畫出來的 ─資深藝術家蕭仁徵在戰後臺灣美術現代畫運動中的「在地現代化」 ☉廖新田 |
|
348 | 藝展目錄 |
349 | 藝展報導 |
354 | 藝術快遞 |
356 | 展覽月報 |
362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66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372 | 藝術線上 |
疫情時代的泰納獎
被視為當代藝術風向球的英國泰納獎,在全球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波及之下,雖然同樣難以避免停辦本屆展覽,但泰德美術館轉而將年度獎項改為「泰納獎助金」,獎助十位入選藝術家各1萬英鎊,做為在這段艱困時局中的創作補助。十位獲獎藝術家的名單和受評審團青睞的作品,顯示出泰納獎對2020年當代思潮和時局所下的評註與關注的議題,作者戴映萱在2020泰納獎特別報導中對此提出觀察與評論。
回顧2020年,除了瘟疫蔓延的世界,從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大選衍生的爭端,乃至政治或族群意識型態的矛盾與衝突,以及每況愈下的氣候環境變遷,經歷風聲鶴唳,從古至今一再回返的末日意識和集體焦慮在今日似乎更加鮮明。關於末日,無論是做為藝術家的創作題材與想像,抑或在作品中映現時代氛圍與局面,面對晦暗難解的社會病灶,在當代藝術的創作更常見具前瞻性視野的提問和反思。2月專輯中,黃其安回訪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尤其聚焦威廉.布雷克和約翰.馬丁對於「末日」此源自宗教神學的概念在藝術創作上的延展。劉京璇從藝術史的面向述及當19世紀步入尾聲、面臨一個世紀的結束與開始,法國在「世紀末」的精神下生成的藝文風氣與藝術特質。陳傳揚論述巴黎在19世紀下半葉的公共場域變化導致女性活動空間擴張,造成男性「漫遊者」的普遍焦慮,並以莫莉索作品為主軸探討模糊性別空間的視覺表現。專輯選評由胡朝聖策展的「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循著當代策展人與藝術家的思路所揭示的人類處境與城市切片,以及他們如何試以藝術做為問題與未來的探針。
國際藝壇單元中,「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和「崔西.艾敏╱愛德華.孟克:靈魂的孤獨」兩檔展覽以不同的策展方法,呈現藝術家以作品對話與神交,以及後人將對前輩大師的景仰之情寄寓藝術的表現。此外,本期為讀者帶來三位在藝術史各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回顧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烏雷在此」全面爬梳這位行為藝術先驅的創作脈絡,以及其創作實踐的時代意義;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張荔英:此心安處」重新認識這位對新加坡藝術教育發展功不可沒的畫家與教育者;攝影藝術單元介紹巴黎國立居美美術館的馬克.呂布回顧展,探究這位知名法國攝影師有如冒險家的一生。
狩野派做為幕府將軍的御用畫師,在長達四百餘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京狩野」和「江戶狩野」二支。名家傑作單元介紹「京狩野」之祖狩野山樂,品析他伴隨權力中心繼承豪壯與華麗風格的作品,被視為其出世之作的〈雲龍圖〉、〈龍虎圖屏風〉,以及晚年時畫家感悟人生際遇、畫風愈趨細膩優美所反映出的心境。
82 | 2月專輯 |
末日與新生 | |
84 | 維多利亞式末日 ☉黃其安 |
90 | 法國19世紀的「世紀末」藝術氛圍 ☉劉京璇 |
96 | 19世紀末擴張的女性空間和焦慮的男性「漫遊者」 ─以印象派女畫家莫莉索的交友圈為中心 ☉陳傳揚 |
102 | 失能的城市風景寓言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蔣嘉惠 |
66 | 特別報導─2020泰納獎 |
全球COVID-19大流行下的泰納獎 ─「泰納獎助金」獲獎名單綜合觀察 ☉戴映萱 |
|
51 | 藝術風景 |
韓滉的〈五牛圖〉 | |
52 | 藝術正論 |
台灣美術史的饑渴 ☉廖仁義 | |
53 | 巴黎隨筆 |
藝術與時尚 ☉李明明 | |
54 | 美術之眼 |
平安喜樂時─讀黃光男的畫 ☉陳長華 | |
55 | 香港視線 |
香港藝術館的波蒂切利 ☉卓有瑞 | |
56 | 藝蹤尋探 |
光影水色交錯間的纖細與雄偉 ☉吳曉芳 | |
57 | 藝術新聞 |
台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度展覽預告 | |
58 | 國立台灣美術館公布2021年展覽計畫 |
59 | 台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 |
故宮南院「樹:從信仰到抒情」 | |
60 |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 |
凱綏.珂勒維茨經典作品展 | |
61 | 南京博物院「百花呈瑞」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睡眠展」 | |
62 | NGV三年展挺過疫情猶疑如期開幕 |
63 | 藝術市場 |
台灣藝術財經論壇與展覽作品─2021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登場 ☉本刊訊 | |
64 | 國際傳真 |
重新定義與社會正義的關係─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下) ☉李二 | |
76 | 封面藝術家 |
雕塑勁道,志趣高華─談康木祥藝術表現 ☉黃光男 | |
106 | 藝術現場 |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東尼.寇克斯:音樂、文本與政治」 | |
110 | 以相生心 |
佛國─願力─修行發心─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6) ☉林谷芳 | |
120 | 手繪古建築 |
淡水埔頂洋樓群 ☉李乾朗 | |
124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區域性書畫家的興起(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七章 ☉蕭瓊瑞 | |
144 | 藝術新潮 |
潮藝術動向(十一)─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招貼(法國篇) ☉陸蓉之、唐妮詩 | |
160 | 臨界區藝術 |
神紋樣─從力量物件體系到宇宙萬物劇場 ☉龔卓軍 | |
164 | 影像邊緣 |
當生命成為一個事件─陳武康〈陳明才:壞掉的人生〉中的Re-(再─) ☉王柏偉 | |
168 | 評藝廣場 |
愛.無盡╱觀.自在─張淑芬的藝術探索 ☉蕭瓊瑞 | |
172 | 當代藝術現象 |
追尋主體性、亞洲與國際定位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北雙年展與亞洲藝術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觀察2010-2020 ☉莊偉慈 |
|
180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烽火.流寓.傳盛名:柯波 ☉劉碧旭 | |
184 | 圖說希臘神話 |
海克力士─大力神 ☉朱惠慈 | |
194 | 名畫物語 |
大衛巨幅名畫〈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 ☉北辰 | |
198 | 展事匯 |
當代藝術1+N─從中國文化本位出發的華人藝術 ☉許玉鈴 | |
202 | 國際藝壇 |
凝佇於關係之中的存在與探問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烏雷在此」特展 ☉周亞澄 |
|
210 | 以筆墨心照神交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邱筱臻 |
218 | 此心安處─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張荔英回顧展 ☉鄧聿檠 |
224 | 靈魂日記與孤獨史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崔西.艾敏╱愛德華.孟克:靈魂的孤獨」 ☉方秀雲 |
230 | 圖與文共舞的世紀 ─三重波羅密多美術館「華麗的美好年代:法國.摩登.海報展」 ☉趙宜恬 |
238 | 「現代餐飲」與飲食文化的藝術靈光 ─賽弗爾國家陶瓷博物館「用膳!─餐飲,是一種藝術」 ☉唐忠珊 |
246 | 材質與空間構成的創新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結繩、扭轉、散落的:繼抽象主義之後的雕塑」 ☉周東曉 |
250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變動的紀念─非典型紀念碑(下) ☉鄭安齊 | |
258 | 當代藝術 |
2020南島國際美術獎創作作品的文化觀察 ☉黃海鳴 | |
260 | 藝術動態 |
超越─台灣陶瓷雕塑學會第一屆會員聯展 ☉游忠平 | |
262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和解的勇氣─大衛〈薩賓婦女〉 ☉潘(示番) | |
266 | 愛國主義的大衛─〈荷拉斯兄弟的誓詞〉的激情 ☉潘(示番) |
270 | 名家傑作 |
京狩野之祖狩野山樂─濃墨重彩下的爽澈抒情 ☉羅珮慈 | |
302 | 攝影藝術 |
可能的故事─巴黎國立居美美術館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 ☉鄭元智 | |
308 | 藝術占星 |
在所來與所去處,獨孤求索:塞尚 ☉彭宇薰 | |
314 | 塞尚傳記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318 | 西域佛畫 |
敦煌繪畫的式樣與變遷(下)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28 | 傳統藝術 |
古象雄神鳥瓊圖騰美學流變初探 ─以韓書力西藏民間美術考察圖象為例 ☉丘星星 |
|
332 | 部落傳說 |
頭目篇─卑南族哈古頭目的漂流木藝術 ─一、第六十九代kasavakan部落領導人 ☉傅姀姮 |
|
340 | 美術館行政 |
荷蘭國家博物館「榮譽長廊」展示風格簡史(1885-2013) ☉陽寶頤 | |
344 | 當代新陶 |
布麗姬.克利斯坦絲+陸斌 ☉邵婷如 | |
374 | 新書出版 |
《北美風景繪畫》自序 ☉劉昌漢 | |
376 | 藝術著作 |
畫是想出來畫 想是畫出來的 ─資深藝術家蕭仁徵在戰後臺灣美術現代畫運動中的「在地現代化」 ☉廖新田 |
|
348 | 藝展目錄 |
349 | 藝展報導 |
354 | 藝術快遞 |
356 | 展覽月報 |
362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66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372 | 藝術線上 |
疫情時代的泰納獎
被視為當代藝術風向球的英國泰納獎,在全球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波及之下,雖然同樣難以避免停辦本屆展覽,但泰德美術館轉而將年度獎項改為「泰納獎助金」,獎助十位入選藝術家各1萬英鎊,做為在這段艱困時局中的創作補助。十位獲獎藝術家的名單和受評審團青睞的作品,顯示出泰納獎對2020年當代思潮和時局所下的評註與關注的議題,作者戴映萱在2020泰納獎特別報導中對此提出觀察與評論。
回顧2020年,除了瘟疫蔓延的世界,從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大選衍生的爭端,乃至政治或族群意識型態的矛盾與衝突,以及每況愈下的氣候環境變遷,經歷風聲鶴唳,從古至今一再回返的末日意識和集體焦慮在今日似乎更加鮮明。關於末日,無論是做為藝術家的創作題材與想像,抑或在作品中映現時代氛圍與局面,面對晦暗難解的社會病灶,在當代藝術的創作更常見具前瞻性視野的提問和反思。2月專輯中,黃其安回訪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尤其聚焦威廉.布雷克和約翰.馬丁對於「末日」此源自宗教神學的概念在藝術創作上的延展。劉京璇從藝術史的面向述及當19世紀步入尾聲、面臨一個世紀的結束與開始,法國在「世紀末」的精神下生成的藝文風氣與藝術特質。陳傳揚論述巴黎在19世紀下半葉的公共場域變化導致女性活動空間擴張,造成男性「漫遊者」的普遍焦慮,並以莫莉索作品為主軸探討模糊性別空間的視覺表現。專輯選評由胡朝聖策展的「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循著當代策展人與藝術家的思路所揭示的人類處境與城市切片,以及他們如何試以藝術做為問題與未來的探針。
國際藝壇單元中,「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和「崔西.艾敏╱愛德華.孟克:靈魂的孤獨」兩檔展覽以不同的策展方法,呈現藝術家以作品對話與神交,以及後人將對前輩大師的景仰之情寄寓藝術的表現。此外,本期為讀者帶來三位在藝術史各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回顧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烏雷在此」全面爬梳這位行為藝術先驅的創作脈絡,以及其創作實踐的時代意義;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張荔英:此心安處」重新認識這位對新加坡藝術教育發展功不可沒的畫家與教育者;攝影藝術單元介紹巴黎國立居美美術館的馬克.呂布回顧展,探究這位知名法國攝影師有如冒險家的一生。
狩野派做為幕府將軍的御用畫師,在長達四百餘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京狩野」和「江戶狩野」二支。名家傑作單元介紹「京狩野」之祖狩野山樂,品析他伴隨權力中心繼承豪壯與華麗風格的作品,被視為其出世之作的〈雲龍圖〉、〈龍虎圖屏風〉,以及晚年時畫家感悟人生際遇、畫風愈趨細膩優美所反映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