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1年6月 #553
《藝術家》四十六週年
在《藝術家》至本期發刊滿四十六週年的同時,人們也與新冠肺炎共處超過一年,身處疫情再度嚴峻所致的惶惶氛圍,我們仍相信藝術始終會在某一刻與人們的心靈相遇,並帶來能量。
為了預防病毒傳播、配合公衛措施,人們佩戴口罩逐漸成為一種生活中的日常,隨著掩蓋臉部的時程拉長,表情做為一種無聲的溝通媒介和察言觀色的憑藉也難以作用。在以人為題材的藝術創作中,面部表情在交代敘事與關係、人物性格塑造乃至賦予寓意,扮演了重要的工作,其蘊含的象徵往往也與價值觀有所連結,而藝術家如何將其再現?6月專輯回顧西方藝術史中,藝術家對人類五官和表情的觀察、研究與表現。劉京璇著墨於17世紀法國畫家查理.勒布朗針對表情的面相學研究建構的系統與後世影響。陳傳揚以達爾文《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中根據並借鑑攝影作品來論證其主張為例,探討19世紀下半葉攝影作品運用於表情與科學研究的視覺文化背景。唐忠珊回顧西洋古典繪畫經典中藝術家對眼神的捕捉、詮釋與其中意涵。洪儀真舉列從17世紀風俗畫至19世紀寫實主義的幾位藝術家及作品,討論藝術家對社會底層的再現及表現中的俗眾神情,如何挾帶了作者自身的觀看與凝視。
甫於2月底上任的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接受本刊專訪,對於北美館硬體工程整體現狀與掌握、展覽的生產與研究,以及北美館本身定位的重新審視等,分享他的思維與理念。本期藝術人物單元另收錄兩篇文章,分別評介水墨藝術家李小可前行不輟的藝途人生,以及有「爐主」稱號的李俊賢生平和他的「台味」藝術創作。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介紹三位在西班牙推出的女性藝術家回顧展:20世紀美國現代畫家喬琪.歐姬芙,智利藝術家與詩人、同時也是行動主義者的塞西莉亞.維庫尼亞,以及結合傳統紡織和數位圖象的先鋒夏洛特.喬翰森。
特別報導單元由駐法作者鄭元智選介法國「非洲藝術季」年度活動中,三位於巴黎推出展覽的當代非裔藝術家:巴特雷米.托果、努.巴雷托與薩米.巴羅吉,以及他們各自的創作特色。
本期名家傑作單元為讀者介紹近代日本畫巨匠川端龍子,賞析這位毅然退出日本美術院並自立門戶「青龍社」、自成一格的藝術家所致力追求的價值與藝術創作。
美術館行政單元,作者趙宜恬數度親赴以駐村計畫聞名的青森公立大學青森國際藝術中心(ACAC),透過與ACAC專責教育推廣的主任學藝員金子由紀子的訪談與解說,對於人們匯聚於此交流的情況,以及主要三類型志工與其所投入的計畫,提出觀察與思考。
| 152 | 6月專輯 |
| 藝術史中的臉、神情與內在 | |
| 154 | 呈現那些不可見的內在 ─查理.勒布朗的表情研究面相學 ⊙劉京璇 |
| 160 | 達爾文與19世紀末科學攝影 ─以《人類和動物的表情》為例 ⊙陳傳揚 |
| 166 | 眼波流轉下的西洋古典繪畫 ⊙唐忠珊 |
| 174 | 藝術視角下社會底層的神情 ⊙洪儀真 |
| 68 | 特別報導 |
| 法國「非洲文化季」─觀看三位非洲藝術家 ⊙鄭元智 | |
| 51 | 藝術風景 |
| 威廉.佛賽的〈事物的覺知〉 | |
| 52 | 藝術正論 |
| 羅浮宮是「行政法人」還是「公共機構」? ⊙廖仁義 | |
| 53 | 美術之眼 |
| 觀看〈夜巡〉的攝影家 ⊙陳長華 | |
| 54 | 香港視線 |
| 林穴回顧展 ⊙卓有瑞 | |
| 55 | 藝蹤尋探 |
| 隱韻曼妙的璀璨色彩 ⊙吳曉芳 | |
| 56 | 藝術新聞 |
| 雙北藝文館所因應防疫閉館 | |
| 文化部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助專案 | |
| 57 | 台北市立美術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
| 58 | 台北當代藝術館廿週年雙首展 |
| 2021「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獲選團隊揭曉 | |
| 59 | 師大美術館「啟蒙」 |
| 60 | 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 |
| 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 | |
| 61 | 凝視的刻線─2021陳正雄個展 |
| 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 |
| 62 | 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高雄獎」 |
| 窟窿─馬軻的繪畫 | |
| 63 | 大館當代美術館「信任&迷惑」 |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啟航 | |
| 64 |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一百五十週年 |
| 雪梨當代藝博會公布參展名單 | |
| 65 | 2021年英國泰納獎首次無個人藝術家入圍 |
| 66 | 國際傳真 |
| 藝術的道德尺度為何? ⊙鄭元智 | |
| 76 | 藝術人物 |
| 本著研究,繼往開來─專訪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 ⊙羅珮慈 | |
| 144 | 挑戰大山走自己的路─我所認識的李小可 ⊙陳筱君 |
| 196 | 土地聲色.爐主氣口─談李俊賢「慫擱舞辣」的藝術國度 ⊙陳水財 |
| 82 | 封面藝術家 |
| 疫後藝術與新啟蒙時代─論劉可明繪畫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時代意義 ⊙陸正宏 | |
| 112 | 藝術現場 |
| 紐約現代美術館「亞歷山大.柯爾達:現代的起始」 | |
| 117 | 圍場散步 |
| 快來不及了,拜託國家政策不要再誤藝術產業20年! ⊙胡永芬 | |
| 120 | 手繪古建築 |
| 鹿港辜宅─擁有七座塔樓的大和大厝 ⊙李乾朗 | |
| 124 | 以相生心 |
| 變身─瑜珈─轉識成智─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10) ⊙林谷芳 | |
| 130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和風南渡(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十一章 ⊙蕭瓊瑞 | |
| 182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十三)─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中南美洲篇) ⊙陸蓉之 | |
| 192 | 臨界區藝術 |
| 從「血統系譜模型」轉向「根莖關係模型」 ─「松鼠的尾巴」中的原民性思維 ⊙龔卓軍 |
|
| 200 | 評藝廣場 |
| 山石生情─袁慧莉的「隱身皴」 ⊙蕭瓊瑞 | |
| 204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 溫柔慈悲陪伴度過狂風暴雨:貝爾納多.達迪 ⊙劉碧旭 | |
| 208 | 圖說希臘神話 |
| 熾烈的神話之愛 ⊙朱惠慈 | |
| 216 | 名畫物語 |
| 無聲的親密─凡妮莎.貝爾〈維吉妮亞.吳爾芙〉+〈對話〉 ⊙許楚君 | |
| 220 | 展事匯 |
| 從山野到市集─現代人與藝術的共存體驗 ⊙許玉鈴 | |
| 224 | 國際藝壇 |
| 時間的迷宮─北京時代美術館「WAVELENGTH:此時此刻」 ⊙邱筱臻 | |
| 232 | 花朵.骷骨.荒漠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喬琪.歐姬芙回顧展 ⊙周亞澄 |
| 240 | 繫起萬物的紅線與野草的力量 ─莫斯托萊斯五月二日藝術中心「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看聽被點亮的失敗」 ⊙吳尚育 |
| 248 | 結合傳統紡織和數位圖象的先鋒 ─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帶我到另一個世界─夏洛特.喬翰森個展」 ⊙周芳蓮 |
| 254 | 傳統之道上的前衛舵手─大阪日本民藝館「型繪染.三代澤本壽」 ⊙謝佳華 |
| 287 | 與大師對話─羅馬波格塞美術館「達敏.赫斯特─現代考古學」 ⊙曾筱如 |
| 26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追求平等的未來─紀念工作的當代意義(下) ⊙鄭安齊 | |
| 272 | 展覽評介 |
| 啟航.焰光─李錫奇紀念特展 ⊙蕭瓊瑞 | |
| 276 | 當代藝術 |
| 2021桃源國際藝術獎作品評析 ⊙陳永賢 | |
| 284 | 艾瑪.托爾伯特後疫情時代的創作與展示 ⊙莊婷雅 |
| 288 | 策展論述 |
| 瘋癲.夢境.神曲─天才達利展 ⊙徐芬蘭 | |
| 294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災難凝視的傑利訶〈梅杜莎之筏〉 ⊙潘(示番) | |
| 298 | 思考生死的阿諾德.勃克林〈死亡之島〉 ⊙潘(示番) |
| 302 | 名家傑作 |
| 近代日本畫巨匠川端龍子─與大眾對話的剛健造形之美 ⊙羅珮慈 | |
| 322 | 美術館行政 |
| 問路桃花源:這世上有烏托邦嗎? ─青森公立大學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學藝員金子由紀子 ⊙趙宜恬 |
|
| 332 | 創作自述 |
| 四十年前的西藏速寫(下) ⊙韓書力 | |
| 338 | 藝術占星 |
| 承擔靈魂選擇的生命圖樣:凱爾希納 ⊙彭宇薰 | |
| 342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46 | 西域佛畫 |
| 〈普賢菩薩騎象像幡〉×〈文殊菩薩騎獅像幡〉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50 | 部落傳說 |
| 原住民祭司失落百年的傳承儀式 ─Luljaljeng mulaneng(卓新明)接任利里武部落無給職祭司職責 ⊙傅姀姮 |
|
| 358 | 當代新陶 |
| 朱芳毅+尤迪特.瓦爾加 ⊙邵婷如 | |
| 362 | 藝展目錄 |
| 363 | 藝展報導 |
| 370 | 藝術快遞 |
| 372 | 展覽月報 |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88 | 藝術線上 |
《藝術家》四十六週年
在《藝術家》至本期發刊滿四十六週年的同時,人們也與新冠肺炎共處超過一年,身處疫情再度嚴峻所致的惶惶氛圍,我們仍相信藝術始終會在某一刻與人們的心靈相遇,並帶來能量。
為了預防病毒傳播、配合公衛措施,人們佩戴口罩逐漸成為一種生活中的日常,隨著掩蓋臉部的時程拉長,表情做為一種無聲的溝通媒介和察言觀色的憑藉也難以作用。在以人為題材的藝術創作中,面部表情在交代敘事與關係、人物性格塑造乃至賦予寓意,扮演了重要的工作,其蘊含的象徵往往也與價值觀有所連結,而藝術家如何將其再現?6月專輯回顧西方藝術史中,藝術家對人類五官和表情的觀察、研究與表現。劉京璇著墨於17世紀法國畫家查理.勒布朗針對表情的面相學研究建構的系統與後世影響。陳傳揚以達爾文《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中根據並借鑑攝影作品來論證其主張為例,探討19世紀下半葉攝影作品運用於表情與科學研究的視覺文化背景。唐忠珊回顧西洋古典繪畫經典中藝術家對眼神的捕捉、詮釋與其中意涵。洪儀真舉列從17世紀風俗畫至19世紀寫實主義的幾位藝術家及作品,討論藝術家對社會底層的再現及表現中的俗眾神情,如何挾帶了作者自身的觀看與凝視。
甫於2月底上任的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接受本刊專訪,對於北美館硬體工程整體現狀與掌握、展覽的生產與研究,以及北美館本身定位的重新審視等,分享他的思維與理念。本期藝術人物單元另收錄兩篇文章,分別評介水墨藝術家李小可前行不輟的藝途人生,以及有「爐主」稱號的李俊賢生平和他的「台味」藝術創作。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介紹三位在西班牙推出的女性藝術家回顧展:20世紀美國現代畫家喬琪.歐姬芙,智利藝術家與詩人、同時也是行動主義者的塞西莉亞.維庫尼亞,以及結合傳統紡織和數位圖象的先鋒夏洛特.喬翰森。
特別報導單元由駐法作者鄭元智選介法國「非洲藝術季」年度活動中,三位於巴黎推出展覽的當代非裔藝術家:巴特雷米.托果、努.巴雷托與薩米.巴羅吉,以及他們各自的創作特色。
本期名家傑作單元為讀者介紹近代日本畫巨匠川端龍子,賞析這位毅然退出日本美術院並自立門戶「青龍社」、自成一格的藝術家所致力追求的價值與藝術創作。
美術館行政單元,作者趙宜恬數度親赴以駐村計畫聞名的青森公立大學青森國際藝術中心(ACAC),透過與ACAC專責教育推廣的主任學藝員金子由紀子的訪談與解說,對於人們匯聚於此交流的情況,以及主要三類型志工與其所投入的計畫,提出觀察與思考。
| 152 | 6月專輯 |
| 藝術史中的臉、神情與內在 | |
| 154 | 呈現那些不可見的內在 ─查理.勒布朗的表情研究面相學 ⊙劉京璇 |
| 160 | 達爾文與19世紀末科學攝影 ─以《人類和動物的表情》為例 ⊙陳傳揚 |
| 166 | 眼波流轉下的西洋古典繪畫 ⊙唐忠珊 |
| 174 | 藝術視角下社會底層的神情 ⊙洪儀真 |
| 68 | 特別報導 |
| 法國「非洲文化季」─觀看三位非洲藝術家 ⊙鄭元智 | |
| 51 | 藝術風景 |
| 威廉.佛賽的〈事物的覺知〉 | |
| 52 | 藝術正論 |
| 羅浮宮是「行政法人」還是「公共機構」? ⊙廖仁義 | |
| 53 | 美術之眼 |
| 觀看〈夜巡〉的攝影家 ⊙陳長華 | |
| 54 | 香港視線 |
| 林穴回顧展 ⊙卓有瑞 | |
| 55 | 藝蹤尋探 |
| 隱韻曼妙的璀璨色彩 ⊙吳曉芳 | |
| 56 | 藝術新聞 |
| 雙北藝文館所因應防疫閉館 | |
| 文化部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助專案 | |
| 57 | 台北市立美術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
| 58 | 台北當代藝術館廿週年雙首展 |
| 2021「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獲選團隊揭曉 | |
| 59 | 師大美術館「啟蒙」 |
| 60 | 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 |
| 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 | |
| 61 | 凝視的刻線─2021陳正雄個展 |
| 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 |
| 62 | 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高雄獎」 |
| 窟窿─馬軻的繪畫 | |
| 63 | 大館當代美術館「信任&迷惑」 |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啟航 | |
| 64 |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一百五十週年 |
| 雪梨當代藝博會公布參展名單 | |
| 65 | 2021年英國泰納獎首次無個人藝術家入圍 |
| 66 | 國際傳真 |
| 藝術的道德尺度為何? ⊙鄭元智 | |
| 76 | 藝術人物 |
| 本著研究,繼往開來─專訪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 ⊙羅珮慈 | |
| 144 | 挑戰大山走自己的路─我所認識的李小可 ⊙陳筱君 |
| 196 | 土地聲色.爐主氣口─談李俊賢「慫擱舞辣」的藝術國度 ⊙陳水財 |
| 82 | 封面藝術家 |
| 疫後藝術與新啟蒙時代─論劉可明繪畫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時代意義 ⊙陸正宏 | |
| 112 | 藝術現場 |
| 紐約現代美術館「亞歷山大.柯爾達:現代的起始」 | |
| 117 | 圍場散步 |
| 快來不及了,拜託國家政策不要再誤藝術產業20年! ⊙胡永芬 | |
| 120 | 手繪古建築 |
| 鹿港辜宅─擁有七座塔樓的大和大厝 ⊙李乾朗 | |
| 124 | 以相生心 |
| 變身─瑜珈─轉識成智─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10) ⊙林谷芳 | |
| 130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和風南渡(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十一章 ⊙蕭瓊瑞 | |
| 182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十三)─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中南美洲篇) ⊙陸蓉之 | |
| 192 | 臨界區藝術 |
| 從「血統系譜模型」轉向「根莖關係模型」 ─「松鼠的尾巴」中的原民性思維 ⊙龔卓軍 |
|
| 200 | 評藝廣場 |
| 山石生情─袁慧莉的「隱身皴」 ⊙蕭瓊瑞 | |
| 204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 溫柔慈悲陪伴度過狂風暴雨:貝爾納多.達迪 ⊙劉碧旭 | |
| 208 | 圖說希臘神話 |
| 熾烈的神話之愛 ⊙朱惠慈 | |
| 216 | 名畫物語 |
| 無聲的親密─凡妮莎.貝爾〈維吉妮亞.吳爾芙〉+〈對話〉 ⊙許楚君 | |
| 220 | 展事匯 |
| 從山野到市集─現代人與藝術的共存體驗 ⊙許玉鈴 | |
| 224 | 國際藝壇 |
| 時間的迷宮─北京時代美術館「WAVELENGTH:此時此刻」 ⊙邱筱臻 | |
| 232 | 花朵.骷骨.荒漠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喬琪.歐姬芙回顧展 ⊙周亞澄 |
| 240 | 繫起萬物的紅線與野草的力量 ─莫斯托萊斯五月二日藝術中心「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看聽被點亮的失敗」 ⊙吳尚育 |
| 248 | 結合傳統紡織和數位圖象的先鋒 ─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帶我到另一個世界─夏洛特.喬翰森個展」 ⊙周芳蓮 |
| 254 | 傳統之道上的前衛舵手─大阪日本民藝館「型繪染.三代澤本壽」 ⊙謝佳華 |
| 287 | 與大師對話─羅馬波格塞美術館「達敏.赫斯特─現代考古學」 ⊙曾筱如 |
| 26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追求平等的未來─紀念工作的當代意義(下) ⊙鄭安齊 | |
| 272 | 展覽評介 |
| 啟航.焰光─李錫奇紀念特展 ⊙蕭瓊瑞 | |
| 276 | 當代藝術 |
| 2021桃源國際藝術獎作品評析 ⊙陳永賢 | |
| 284 | 艾瑪.托爾伯特後疫情時代的創作與展示 ⊙莊婷雅 |
| 288 | 策展論述 |
| 瘋癲.夢境.神曲─天才達利展 ⊙徐芬蘭 | |
| 294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災難凝視的傑利訶〈梅杜莎之筏〉 ⊙潘(示番) | |
| 298 | 思考生死的阿諾德.勃克林〈死亡之島〉 ⊙潘(示番) |
| 302 | 名家傑作 |
| 近代日本畫巨匠川端龍子─與大眾對話的剛健造形之美 ⊙羅珮慈 | |
| 322 | 美術館行政 |
| 問路桃花源:這世上有烏托邦嗎? ─青森公立大學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學藝員金子由紀子 ⊙趙宜恬 |
|
| 332 | 創作自述 |
| 四十年前的西藏速寫(下) ⊙韓書力 | |
| 338 | 藝術占星 |
| 承擔靈魂選擇的生命圖樣:凱爾希納 ⊙彭宇薰 | |
| 342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46 | 西域佛畫 |
| 〈普賢菩薩騎象像幡〉×〈文殊菩薩騎獅像幡〉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50 | 部落傳說 |
| 原住民祭司失落百年的傳承儀式 ─Luljaljeng mulaneng(卓新明)接任利里武部落無給職祭司職責 ⊙傅姀姮 |
|
| 358 | 當代新陶 |
| 朱芳毅+尤迪特.瓦爾加 ⊙邵婷如 | |
| 362 | 藝展目錄 |
| 363 | 藝展報導 |
| 370 | 藝術快遞 |
| 372 | 展覽月報 |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88 | 藝術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