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潤作
金潤作
1922 - 1983
油畫 300,000~400,000 號 尊彩藝術中心
油畫 300,000~400,000 號 尊彩藝術中心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1922 - 1983
油畫 300,000~400,000 號 尊彩藝術中心
油畫 300,000~400,000 號 尊彩藝術中心
產品說明
金潤作(1922-1983),出生於臺南市,1937年赴日留學,居留大阪期間攻讀工藝設計與美術,從而奠定他對油畫、平面設計、版畫及攝影等多種媒材的創作基礎。1944年,金潤作返臺,從1946年開始連續三年獲得「省展」特選,一躍而成為戰後臺灣畫壇引領風騷的菁英畫家。之後,他加入歷史悠久的「臺陽美術協會」,並參與「青雲美術會」及「紀元美術會」的草創。從194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晚期,金潤作乃以「省展」為核心,進行個人藝術的邁進與超越。
到了1960年代初期之前,金潤作突然以瀟灑背離之姿,退出所有參與的藝術團體,並於1967年捨棄「省展」審查委員的榮銜。年屆四十五歲的他,竟然將「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木柵試驗所所長的工作也辭掉了,之後他和妻子成立「聯美手工藝社」。雖然備嘗創業的艱辛與生活之壓力,金潤作卻能更專注地投入繪畫創作。
金潤作早年曾追隨留法日籍油畫家小磯良平習藝,畫風傾向新古典寫實主義。中期轉而追求立體派勃拉克及表現派克利等藝術家的前衛畫風。晚期逐漸發展出重色彩與肌理,強調思維、情感與個性表現的獨特風格。在全心投入藝術創作之後,他陸續完成「花」、「日」、「月」、「山」系列作品。此批色調豐富、象徵性強的作品,堪稱是金潤作傳世的代表作。
由於金潤作生前從未公開舉辦個展,因而甚少有人看過他作品的全貌。他的摯友,也是畫家的林天瑞形容金潤作:「是個不願意別人碰觸他的思想、生活的人」。這樣一位充滿神祕、謎樣般的畫家,為何仍然能透過作品,緊緊揪住欣賞者的眼與心,這正是金潤作藝術精神長存的奧祕所在。
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