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18年09月 #520
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
去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私人美術館的崛起」為年度主題,說明私人美術館蓬勃發展的態勢,除了是藝術市場面向值得持續關注的一股力量,在當代藝術和美術館場域,私人美術館也愈加具有影響力,成為不容忽視的行動者。與其說私人美術館現呈與公立美術館分庭抗禮之姿,在公眾的視野下,莫不如說兩者是互為補強、資源互享的關係。
9月專輯邀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廖仁義,為文定錨私人美術館的社會功能與公共責任。另外並邀請作者實地採訪,介紹當前國際上重要且具相當特色的當代藝術私人機構,包括亞洲的首爾阿拉里奧美術館、雅加達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泰國北部的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與歐美的德國新烏爾姆和紐約瓦爾特收藏、柏林的柏霍斯收藏,以及巴黎的紅宅基金會。楊爾寧和賴懷宇從收藏家的觀點切入,分別呈現阿拉里奧美術館和瓦爾特收藏的收藏脈絡與理念;鄧聿檠和楊詩涵專訪館長,先後討論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柏霍斯收藏的經營方向和定位;許祐綸撰文分析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現正進行的特展,鄭元智評介巴黎紅宅基金會關閉前最後一檔告別展,均從策展面向來看場館的特殊性與藏家所關注的議題及藝術類型。
本期呈獻多篇特別報導單元: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策展人邵婷如與即將來台參加陶藝雙年展並發表演講的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對談,介紹這位知名當代藝術家的陶藝創作與理念;第十屆利物浦雙年展「美麗世界,你在何處?」以藝術回應現今世界於各方面的不確定性,涉及殖民歷史、全球暖化與新離散時代等議題,本期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現場報導與作品選介;高雄市立美術館「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是該巡迴展的最終站,本期雜誌專訪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分享展覽的爭取與籌備過程,此外,亦詳細介紹展覽從18世紀末至當代對裸體的描摹與詮釋。
地景藝術單元呈現在日本新潟縣舉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水與土藝術祭」兩項藝術三年展,以及因此催生的「現美新幹線」,由駐日本作者邱馨慧帶來現場報導,關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將在下一期雜誌有更多介紹。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內容包含兩場藝術家回顧展:巴黎龐畢度中心於9月盛大舉辦奧地利名雕塑家弗朗茲.韋斯特大型回顧展,作者鄭元智與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展開對談,討論韋斯特的重要創作「操作性互動雕塑品」,以及其創作實踐如何處理藝術與身體、參與、合作、語言之間關係。紐約MoMA PS1推出伊朗裔美籍劇作家與導演雷札.阿當回顧展,鋪述其過於倉卒的人生與震盪人心的作品。
原「空總文化實驗室」由文化部承接後,於今年4月更名為「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8月18日正式宣布啟動六年建構計畫,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希望能以文化翻轉都市軸線,用藝術想像未來。C-LAB的後續發展,令人拭目以待。
142 | 9月專輯 |
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 | |
144 | 私人美術館的理想與現實 ⊙廖仁義 |
146 | 相信人生因藝術而美好─阿拉李奧的美術館夢 ⊙楊爾寧 |
152 | 東南亞.收藏與藝術活動高度成長的重要板塊─專訪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艾倫.席托 ⊙鄧聿檠 |
158 | 美術館做為思考的慢速催化─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的策展軌跡 ⊙許祐綸 |
164 | 我想做的,是開啟一段對話。─專訪攝影藝術收藏家阿圖爾.瓦爾特 ⊙賴懷宇 |
170 | 柏林地堡美術館的前世今生─專訪柏霍斯收藏館長朱麗葉.柯特 ⊙楊詩涵 |
176 | 飛翔的夢─巴黎紅宅基金會最後一場告別展 ⊙鄭元智 |
86 | 特別報導─奈良美智 |
奈良美智的創作 ⊙邵婷如 | |
216 | 特別報導─利物浦雙年展 |
紛亂世界的多重聲音─2018利物浦雙年展「美麗世界,你在何處?」 ⊙戴映萱 | |
224 | 「2018利物浦雙年展」作品選介 ⊙林盈君 |
322 | 特別報導─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 |
當西方藝術裸裎於南方─專訪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 ⊙高慧倩 | |
324 | 藝術微光中的身體印象─高雄市立美術館「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 ⊙高慧倩 |
334 | 「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作品選介 ⊙高慧倩 |
67 | 藝術風景 |
歐拉弗.艾利森的〈峽灣屋〉 | |
68 | 巴黎隨筆 |
柯洛的人物風俗畫 ⊙李明明 | |
69 | 美學漫遊 |
工藝品質與生活品質 ⊙李仁芳 | |
70 | 美術之眼 |
博物館的「吸粉」和「吸金」 ⊙陳長華 | |
71 | 香港視線 |
紐西蘭的奧克蘭 ⊙卓有瑞 | |
72 | 藝術新聞 |
「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 | |
73 | 穿越─正義:科技@潛殖 |
蕭宗煌接任文化部政務次長 | |
74 |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啟動六年建構計畫 |
75 |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發布參展名單 |
南美館與史博館締結合作關係 | |
76 | 2018「倫敦斐列茲」於10月開幕 |
馬克雷〈時鐘〉重回倫敦展出 | |
77 | 法國推出新版「瑪麗安」郵票 |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公布主題 | |
78 | 冬宮美術館「古典之美」 |
79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吳冠中特展 |
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 | |
80 | 國際傳真 |
用樂透來修古蹟 ⊙鄭元智 | |
82 | 改變藝術生產機制的「『新』委託人」 ⊙鄭安齊 |
84 | 畫廊圈 |
相識不恨晚─李錫奇藝術中心開幕 ⊙羅珮慈 | |
104 | 台灣美術 |
台灣美術史的空白頁:鎮魂曲「海行兮」─台灣美術變貌(廿) ⊙潘(示番) | |
116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多元媒材與多面向的抽象試探(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章 ⊙蕭瓊瑞 | |
128 | 手繪古建築 |
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保存天宮樓閣經櫥的建築孤品 ⊙李乾朗 | |
132 | 藝術人物 |
「臺灣美術全集」推出第36卷《廖修平》 ⊙藝術家出版部 | |
134 | 樸素的符號與高貴的美感─全方位的現代藝術大師廖修平 ⊙廖仁義 |
182 | 藝術現場 |
再次與相對 | |
185 | 維特德維茨當代藝術中心「無題」 |
188 | 大師開講 |
拉比克:創作出綜合抽象與具象的繪畫─現代藝術旗手之卅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 |
194 | 藝評選讀 |
探究藝術概念(三)─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十四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羅珮慈 | |
198 | 評藝廣場 |
冷眼世情.笑看人生─夏陽的藝術特質 ⊙蕭瓊瑞 | |
202 | 交陪美學論 |
藝術計畫與「待客之道」─仙台媒體中心參訪記 ⊙龔卓軍 | |
206 | 影像邊緣 |
歷史如何回到個體自身?─葉名樺〈以真實人體回應山姆.詹克斯〉中的經驗歷程 ⊙王柏偉 | |
210 | 聚焦當代 |
故事幾則─劉玗創作中的內在視角 ⊙莊偉慈 | |
230 | 國際藝壇 |
我們將在你眼前把慾望生吞活剝─紐約MoMA PS1「雷札.阿當回顧展」 ⊙謝佩君 | |
236 | 在死亡面前,我們都脆弱─紐約猶太博物館「柴姆.蘇丁:生肉」 ⊙賴懷宇 |
242 | 早逝藝術天才的自我觀照與對話─泰德利物浦美術館「動態的生活─席勒/伍德曼」 ⊙林盈君 |
248 | 從百年前手稿收藏看創作風格特色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布魯爾分館「克林姆、席勒與畢卡索的裸像作品」 ⊙周東曉 |
254 | 從素描看技法訓練與自由創作─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全心投入素描─柯恩收藏的德拉克洛瓦」 ⊙周東曉 |
264 | 從古典到當代的驚豔─愛丁堡視覺藝術季(一) ⊙方秀雲 |
270 | 為藝術而藝術─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漫談「弗朗茲.韋斯特回顧展」 ⊙鄭元智 |
278 | 地景藝術 |
超速美術館─現美新幹線 ⊙邱馨慧 | |
282 | 海陸之港,魚米之鄉─2018新潟水與土藝術祭 ⊙邱馨慧 |
290 | 史詩格局的藝術奇觀─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上) ⊙邱馨慧 |
304 | 展覽評介 |
透過完全的滅絕而生生不息─北師美術館謝春德個展「天火」 ⊙林志明 | |
308 | 在東西文化渡口間的自然序─謝其昌的自然抽象語彙 ⊙陳昱儒 |
312 | 水彩的「不可能任務」─談「2018桃園水彩藝術展」 ⊙廖新田 |
315 | 雕塑藝術 |
與空間共構─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奇里達的巨形雕塑」 ⊙編譯/高慧倩 | |
316 | 策展論述 |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形成 ⊙徐芬蘭 | |
338 | 名家傑作 |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古斯塔夫.摩洛─發現華麗的幻想世界 ⊙羅珮慈 | |
362 | 當代藝術 |
從內而外的探索旅程─侯俊明「睡躺考」系列的漂泊之旅 ⊙閻瑞華 | |
368 | 宗教藝術 |
聖母像在波蘭的歷史與現狀(七) ⊙安杰伊.華依達 編譯/朱燕翔 | |
374 | 西域佛畫 |
降魔成道圖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82 | 創意陶藝 |
植島綠手指的心願望─陶藝家林洛安的勃勃生氣 ⊙莊秀玲 | |
386 | 當代新陶 |
星野佳世子×萊恩.拉孛 ⊙邵婷如 | |
390 | 誌上話陶 |
孫超璀璨如鑽石的結晶釉 ⊙黎翠玉 | |
420 | 工藝美術 |
好物,為生命立本,為生活提味─《臺灣工藝》第七十期出刊 ⊙朱珮儀 | |
392 | 藝展目錄 |
393 | 藝展報導 |
402 | 藝術快遞 |
404 | 展覽月報 |
410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414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421 | 藝術線上 |
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
去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私人美術館的崛起」為年度主題,說明私人美術館蓬勃發展的態勢,除了是藝術市場面向值得持續關注的一股力量,在當代藝術和美術館場域,私人美術館也愈加具有影響力,成為不容忽視的行動者。與其說私人美術館現呈與公立美術館分庭抗禮之姿,在公眾的視野下,莫不如說兩者是互為補強、資源互享的關係。
9月專輯邀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廖仁義,為文定錨私人美術館的社會功能與公共責任。另外並邀請作者實地採訪,介紹當前國際上重要且具相當特色的當代藝術私人機構,包括亞洲的首爾阿拉里奧美術館、雅加達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泰國北部的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與歐美的德國新烏爾姆和紐約瓦爾特收藏、柏林的柏霍斯收藏,以及巴黎的紅宅基金會。楊爾寧和賴懷宇從收藏家的觀點切入,分別呈現阿拉里奧美術館和瓦爾特收藏的收藏脈絡與理念;鄧聿檠和楊詩涵專訪館長,先後討論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柏霍斯收藏的經營方向和定位;許祐綸撰文分析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現正進行的特展,鄭元智評介巴黎紅宅基金會關閉前最後一檔告別展,均從策展面向來看場館的特殊性與藏家所關注的議題及藝術類型。
本期呈獻多篇特別報導單元: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策展人邵婷如與即將來台參加陶藝雙年展並發表演講的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對談,介紹這位知名當代藝術家的陶藝創作與理念;第十屆利物浦雙年展「美麗世界,你在何處?」以藝術回應現今世界於各方面的不確定性,涉及殖民歷史、全球暖化與新離散時代等議題,本期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現場報導與作品選介;高雄市立美術館「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是該巡迴展的最終站,本期雜誌專訪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分享展覽的爭取與籌備過程,此外,亦詳細介紹展覽從18世紀末至當代對裸體的描摹與詮釋。
地景藝術單元呈現在日本新潟縣舉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水與土藝術祭」兩項藝術三年展,以及因此催生的「現美新幹線」,由駐日本作者邱馨慧帶來現場報導,關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將在下一期雜誌有更多介紹。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內容包含兩場藝術家回顧展:巴黎龐畢度中心於9月盛大舉辦奧地利名雕塑家弗朗茲.韋斯特大型回顧展,作者鄭元智與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展開對談,討論韋斯特的重要創作「操作性互動雕塑品」,以及其創作實踐如何處理藝術與身體、參與、合作、語言之間關係。紐約MoMA PS1推出伊朗裔美籍劇作家與導演雷札.阿當回顧展,鋪述其過於倉卒的人生與震盪人心的作品。
原「空總文化實驗室」由文化部承接後,於今年4月更名為「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8月18日正式宣布啟動六年建構計畫,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希望能以文化翻轉都市軸線,用藝術想像未來。C-LAB的後續發展,令人拭目以待。
142 | 9月專輯 |
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 | |
144 | 私人美術館的理想與現實 ⊙廖仁義 |
146 | 相信人生因藝術而美好─阿拉李奧的美術館夢 ⊙楊爾寧 |
152 | 東南亞.收藏與藝術活動高度成長的重要板塊─專訪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艾倫.席托 ⊙鄧聿檠 |
158 | 美術館做為思考的慢速催化─MAIIAM清邁當代美術館的策展軌跡 ⊙許祐綸 |
164 | 我想做的,是開啟一段對話。─專訪攝影藝術收藏家阿圖爾.瓦爾特 ⊙賴懷宇 |
170 | 柏林地堡美術館的前世今生─專訪柏霍斯收藏館長朱麗葉.柯特 ⊙楊詩涵 |
176 | 飛翔的夢─巴黎紅宅基金會最後一場告別展 ⊙鄭元智 |
86 | 特別報導─奈良美智 |
奈良美智的創作 ⊙邵婷如 | |
216 | 特別報導─利物浦雙年展 |
紛亂世界的多重聲音─2018利物浦雙年展「美麗世界,你在何處?」 ⊙戴映萱 | |
224 | 「2018利物浦雙年展」作品選介 ⊙林盈君 |
322 | 特別報導─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 |
當西方藝術裸裎於南方─專訪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 ⊙高慧倩 | |
324 | 藝術微光中的身體印象─高雄市立美術館「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 ⊙高慧倩 |
334 | 「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作品選介 ⊙高慧倩 |
67 | 藝術風景 |
歐拉弗.艾利森的〈峽灣屋〉 | |
68 | 巴黎隨筆 |
柯洛的人物風俗畫 ⊙李明明 | |
69 | 美學漫遊 |
工藝品質與生活品質 ⊙李仁芳 | |
70 | 美術之眼 |
博物館的「吸粉」和「吸金」 ⊙陳長華 | |
71 | 香港視線 |
紐西蘭的奧克蘭 ⊙卓有瑞 | |
72 | 藝術新聞 |
「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 | |
73 | 穿越─正義:科技@潛殖 |
蕭宗煌接任文化部政務次長 | |
74 |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啟動六年建構計畫 |
75 |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發布參展名單 |
南美館與史博館締結合作關係 | |
76 | 2018「倫敦斐列茲」於10月開幕 |
馬克雷〈時鐘〉重回倫敦展出 | |
77 | 法國推出新版「瑪麗安」郵票 |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公布主題 | |
78 | 冬宮美術館「古典之美」 |
79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吳冠中特展 |
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 | |
80 | 國際傳真 |
用樂透來修古蹟 ⊙鄭元智 | |
82 | 改變藝術生產機制的「『新』委託人」 ⊙鄭安齊 |
84 | 畫廊圈 |
相識不恨晚─李錫奇藝術中心開幕 ⊙羅珮慈 | |
104 | 台灣美術 |
台灣美術史的空白頁:鎮魂曲「海行兮」─台灣美術變貌(廿) ⊙潘(示番) | |
116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多元媒材與多面向的抽象試探(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章 ⊙蕭瓊瑞 | |
128 | 手繪古建築 |
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保存天宮樓閣經櫥的建築孤品 ⊙李乾朗 | |
132 | 藝術人物 |
「臺灣美術全集」推出第36卷《廖修平》 ⊙藝術家出版部 | |
134 | 樸素的符號與高貴的美感─全方位的現代藝術大師廖修平 ⊙廖仁義 |
182 | 藝術現場 |
再次與相對 | |
185 | 維特德維茨當代藝術中心「無題」 |
188 | 大師開講 |
拉比克:創作出綜合抽象與具象的繪畫─現代藝術旗手之卅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 |
194 | 藝評選讀 |
探究藝術概念(三)─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十四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羅珮慈 | |
198 | 評藝廣場 |
冷眼世情.笑看人生─夏陽的藝術特質 ⊙蕭瓊瑞 | |
202 | 交陪美學論 |
藝術計畫與「待客之道」─仙台媒體中心參訪記 ⊙龔卓軍 | |
206 | 影像邊緣 |
歷史如何回到個體自身?─葉名樺〈以真實人體回應山姆.詹克斯〉中的經驗歷程 ⊙王柏偉 | |
210 | 聚焦當代 |
故事幾則─劉玗創作中的內在視角 ⊙莊偉慈 | |
230 | 國際藝壇 |
我們將在你眼前把慾望生吞活剝─紐約MoMA PS1「雷札.阿當回顧展」 ⊙謝佩君 | |
236 | 在死亡面前,我們都脆弱─紐約猶太博物館「柴姆.蘇丁:生肉」 ⊙賴懷宇 |
242 | 早逝藝術天才的自我觀照與對話─泰德利物浦美術館「動態的生活─席勒/伍德曼」 ⊙林盈君 |
248 | 從百年前手稿收藏看創作風格特色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布魯爾分館「克林姆、席勒與畢卡索的裸像作品」 ⊙周東曉 |
254 | 從素描看技法訓練與自由創作─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全心投入素描─柯恩收藏的德拉克洛瓦」 ⊙周東曉 |
264 | 從古典到當代的驚豔─愛丁堡視覺藝術季(一) ⊙方秀雲 |
270 | 為藝術而藝術─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漫談「弗朗茲.韋斯特回顧展」 ⊙鄭元智 |
278 | 地景藝術 |
超速美術館─現美新幹線 ⊙邱馨慧 | |
282 | 海陸之港,魚米之鄉─2018新潟水與土藝術祭 ⊙邱馨慧 |
290 | 史詩格局的藝術奇觀─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上) ⊙邱馨慧 |
304 | 展覽評介 |
透過完全的滅絕而生生不息─北師美術館謝春德個展「天火」 ⊙林志明 | |
308 | 在東西文化渡口間的自然序─謝其昌的自然抽象語彙 ⊙陳昱儒 |
312 | 水彩的「不可能任務」─談「2018桃園水彩藝術展」 ⊙廖新田 |
315 | 雕塑藝術 |
與空間共構─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奇里達的巨形雕塑」 ⊙編譯/高慧倩 | |
316 | 策展論述 |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形成 ⊙徐芬蘭 | |
338 | 名家傑作 |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古斯塔夫.摩洛─發現華麗的幻想世界 ⊙羅珮慈 | |
362 | 當代藝術 |
從內而外的探索旅程─侯俊明「睡躺考」系列的漂泊之旅 ⊙閻瑞華 | |
368 | 宗教藝術 |
聖母像在波蘭的歷史與現狀(七) ⊙安杰伊.華依達 編譯/朱燕翔 | |
374 | 西域佛畫 |
降魔成道圖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82 | 創意陶藝 |
植島綠手指的心願望─陶藝家林洛安的勃勃生氣 ⊙莊秀玲 | |
386 | 當代新陶 |
星野佳世子×萊恩.拉孛 ⊙邵婷如 | |
390 | 誌上話陶 |
孫超璀璨如鑽石的結晶釉 ⊙黎翠玉 | |
420 | 工藝美術 |
好物,為生命立本,為生活提味─《臺灣工藝》第七十期出刊 ⊙朱珮儀 | |
392 | 藝展目錄 |
393 | 藝展報導 |
402 | 藝術快遞 |
404 | 展覽月報 |
410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414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421 | 藝術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