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1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1年7月 #554

  • 藝術家2021年7月 #554 1

藝術家2021年7月 #55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從藝術再探人與自然的連結

 

 在今年隨著世界地球日發行,由湯姆.畢爾執導的紀錄片「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中,看到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隔離及人類生活受限下,被過度開發的地球自然生態因而重獲生機的巨大改變。而倫敦蛇形藝廊「回返地球」長期計畫於6月3日出版《140位藝術家給地球的提案》,書中集結不同領域專家,反思環境變遷和氣候危機並提出每人均可履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創意行動。隨即恰逢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均為人們帶來提醒和啟發。

 

 7月專輯著眼於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環境、生態和生命之間的連動與連結,選評四場甫於近期開幕的展覽,跟隨它們和藝術家提出的思維路徑及切入角度邀請讀者一同思考。劉京璇爬梳巴黎奧塞美術館「世界的起源:19世紀自然的發明」回溯此時期的藝術家創作如何受到西方自然科學新發現的影響。賴志婷論述第一屆赫爾辛基雙年展「同海」結合觀念與展覽實踐並行體現的環境意識,以及藝術家對展場特殊地理和文化景觀的回應。鄭元智探討2020年法國杜象獎得主凱珀娃妮.奇旺卡個展中,植物被賦予的象徵意義所緊密織就的族群歷史。蔣嘉惠報導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我們如何共同生活?」以建築為開放構想和連結的途徑。另外,楊詩涵介紹今年於柏林成立分支的「畫廊氣候聯盟」及其推廣之藝術產業永續經營、節能減碳的具體方法。

 

 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第三階段「一個展覽」已於4月下旬正式開展,本期特別報導單元吳尚育與布蘭達.費南德斯.比雅紐瓦共同專訪策展人當中唯一來自中國的由宓,討論她為這次展覽帶進的思路與觀察,再由吳尚育對「一個展覽」逐步展開梳理與評析。

 

 第五屆Pulima藝術節體現了別於以往的協作模式與「同盟關係」,並將匯聚於成果展呈現。在「2020-2021 Pulima藝術節」特別報導單元中,策展人樂諾斯和東冬.侯溫進一步闡述、分享展覽的概念與生成脈絡。

 

 隨著國際各大城市相繼解封,美術館等藝文館所得以重新開放,本期國際藝壇單元帶來多檔精采展覽,包括聚焦藝術家個人的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尚.杜布菲─殘酷的美麗」、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關係政治」、巴黎龐畢度中心希朵.史黛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名家傑作單元回顧日本近代洋畫先驅川村清雄如何走上繪畫一途與和洋折衷風格的養成,他在海外學成歸國後反覆研究、創作「日本人的油畫」,其人生經歷和所留下的作品也反映出世紀交替的日本跨越新舊時代的社會風貌。

 

 名畫物語單元介紹印象派大師莫內經典而雋永的「浮翁大教堂」連作,跟著畫家和作者的腳步走訪位於法國北方的浮翁,遙想他如何繪下光的表情。

88 7月專輯
  從藝術再探人與自然的連結
90 19世紀的藝術、科學與世界觀的衝擊
─巴黎奧塞美術館「世界的起源:19世紀自然的發明」
 ⊙劉京璇
96 同海一夢─首屆赫爾辛基雙年展的「碳中和」實踐 ⊙賴志婷
104 一段「西瑪」傳說與如釋重負的旅程─凱珀娃妮.奇旺卡個展 ⊙鄭元智
110 一種新的、開放的空間契約
─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我們如何共同生活?」
 ⊙蔣嘉惠
118 許我們一個更綠化的未來?─淺談「畫廊氣候聯盟」的成立 ⊙楊詩涵
   
72 特別報導─第13屆上海雙年展
  「水體」的中國視角
─專訪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中國策展人由宓
 ⊙吳尚育、布蘭達.費南德斯.比雅紐瓦
78 一個展覽做為一種態度
─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第三階段「一個展覽」
 ⊙吳尚育
   
262 特別報導─2020-2021 Pulima藝術節
  mapalak tnbarah路 折枝
─Pulima藝術節同盟關係成果展 ⊙樂諾斯
266 來時的路徑
─專訪第五屆Pulima藝術節成果展策展人東冬.侯溫與樂諾斯 ⊙陳宜艷
   
35 藝術風景
  龐貝最後的晚餐
   
36 藝術正論
  台灣美術的本土教育為何原地踏步?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藝術家和世紀惡魔 ⊙陳長華
   
38 香港視線
  活絡的香港藝壇 ⊙卓有瑞
   
39 藝蹤尋探
  構築夢幻色彩的藝術旅程 ⊙吳曉芳
   
40 藝術新聞
  ACC獎助計畫得獎名單公布
  UCCA Edge「激浪之城」
41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兒童雙年展
  虛擬領域:電子遊戲轉型
42 「臨時的」巴黎大皇宮正式開幕
43 羅浮宮首位女館長德卡爾斯
  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公布展題
44 梵谷「橄欖樹」系列作品巡迴展
   
45 藝術市場
  張大千〈碧峰古寺〉以逾2億港元拍出第二高價 ⊙曾筱如
   
46 藝點觀察
  疾病的隱喻及其在藝術中的形象 ⊙莊偉慈
   
48 國際傳真
  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上) ⊙李二
   
50 封面藝術家
  精質入藝 法喜自在─吳卿金雕「鄉情─生生不息」藝術展 ⊙林保堯
64 全球在地化─國立故宮博物院購藏吳卿金雕之歷史意義 ⊙王湘文
   
120 藝術現場
  茲維.戈爾茨坦─耶利哥之風
   
125 圍場散步
  期待文化部推動產業政策像紓困政策一樣積極進取 ⊙胡永芬
   
128 手繪古建築
  大稻埕陳錦記大宅─中西合璧的經典洋樓 ⊙李乾朗
   
134 以相生心
  禪家─無別─凡聖一如(一)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11) ⊙林谷芳
   
144 台灣水墨變相史
  和風南渡(二之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十二章 ⊙蕭瓊瑞
   
158 名畫物語
  光的表情─印象派大師莫內的「浮翁大教堂」連作 ⊙何政廣
190 女人的肖像─格爾達.韋金納〈夏日〉+〈往阿納卡普里路上〉 ⊙許楚君
   
174 臨界區藝術
  在霧林中尋找雲豹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的策展路徑 ⊙龔卓軍
   
178 影像邊緣
  柳春春劇社《Play》中的身體問題 ⊙王柏偉
   
182 評藝廣場
  境與界─林舜龍的生命關懷 ⊙蕭瓊瑞
   
186 翡冷翠美術經典
  傳統與當代路口的不朽地標:安德里亞.畢沙諾 ⊙劉碧旭
   
194 展事匯
  奇特的旅程─以藝術延展與世界的連結 ⊙許玉鈴
   
198 國際藝壇
  贈予聖人的創作修行
─神戶市立博物館「東山魁夷─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畫展」 ⊙謝佳華
204 昇華研究.榮光再現
─靜岡縣立美術館「被遺忘的江戶繪畫史本流─江戶狩野派250年」 ⊙趙宜恬
208 怪美的市民畫家─大阪市立美術館「揚州八怪」特展 ⊙朱惠慈
218 島嶼的視界
─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熱帶風暴─印度尼西亞現當代藝術敘事」 ⊙邱筱臻
226 病毒式的酷兒分子美學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關係政治」 ⊙周亞澄
232 打破規條才能見到更大的世界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尚.杜布菲─殘酷的美麗」 ⊙林盈君
238 她們的藝術史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畫家是女性─1780-1830女性抗爭的開端」 ⊙唐忠珊
244 畫家的穩定與動盪之所─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藝廊「瓊.艾德利與卡特林」 ⊙方秀雲
250 獨鍾版印的藝術情懷
─巴黎小皇宮美術館「限量版─沃拉爾、貝堤耶及名家的版畫」 ⊙唐忠珊
254 面對人類當下多重危機,借回顧思考未來
─巴黎龐畢度中心希朵.史黛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詹育杰
   
270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的終極關懷 ⊙潘(示番)
274 亨利.盧梭〈沉睡的吉普賽女人〉的致命危機 ⊙潘(示番)
   
278 名家傑作
  日本近代洋畫先驅川村清雄─和洋折衷的前衛表現 ⊙羅珮慈
   
300 發現美術館
  白雪、徑流、彩墨鄉─新潟小林古徑紀念美術館 ⊙趙宜恬
310 藝術是一種權利和需要
─卡塞雷斯的黑莉高蒂.德艾勒維埃當代美術館 ⊙周芳蓮
   
320 藝術視界
  國寶級名畫走上街頭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首創親民計畫「就在拐角處」 ⊙周芳蓮
   
324 藝術占星
  永恆的母儀者:凱特.珂勒維茨 ⊙彭宇薰
   
328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潘(示番)
   
332 西域佛畫
  普賢菩薩×文殊菩薩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42 部落傳說
  祭儀篇─超自然神祇信仰的鄒族人─家族祭儀之小米播種祭 ⊙傅姀姮
   
350 當代新陶
  珍妮.歐根哈芬+林博裕 ⊙邵婷如
   
374 新書出版
  戴忠仁生花妙筆
─《中東王子的金生金世:戴忠仁的國寶檔案3》新書出版 ⊙藝術家出版部
375 距離─《中東王子的金生金世:戴忠仁的國寶檔案3》序 ⊙戴忠仁
376 《心印臺灣:李君毅當代水墨藝術》前言 ⊙李君毅
378 他者性、旁邊以及諧擬─關於楊子強的《模糊時尚》 ⊙簡子傑
   
354 藝展目錄
   
355 藝展報導
   
357 藝術快遞
   
358 展覽月報
   
362 藝術市場行情表
   
366 藝術家圖書目錄
   
372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板

從藝術再探人與自然的連結

 

 在今年隨著世界地球日發行,由湯姆.畢爾執導的紀錄片「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中,看到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隔離及人類生活受限下,被過度開發的地球自然生態因而重獲生機的巨大改變。而倫敦蛇形藝廊「回返地球」長期計畫於6月3日出版《140位藝術家給地球的提案》,書中集結不同領域專家,反思環境變遷和氣候危機並提出每人均可履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創意行動。隨即恰逢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均為人們帶來提醒和啟發。

 

 7月專輯著眼於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環境、生態和生命之間的連動與連結,選評四場甫於近期開幕的展覽,跟隨它們和藝術家提出的思維路徑及切入角度邀請讀者一同思考。劉京璇爬梳巴黎奧塞美術館「世界的起源:19世紀自然的發明」回溯此時期的藝術家創作如何受到西方自然科學新發現的影響。賴志婷論述第一屆赫爾辛基雙年展「同海」結合觀念與展覽實踐並行體現的環境意識,以及藝術家對展場特殊地理和文化景觀的回應。鄭元智探討2020年法國杜象獎得主凱珀娃妮.奇旺卡個展中,植物被賦予的象徵意義所緊密織就的族群歷史。蔣嘉惠報導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我們如何共同生活?」以建築為開放構想和連結的途徑。另外,楊詩涵介紹今年於柏林成立分支的「畫廊氣候聯盟」及其推廣之藝術產業永續經營、節能減碳的具體方法。

 

 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第三階段「一個展覽」已於4月下旬正式開展,本期特別報導單元吳尚育與布蘭達.費南德斯.比雅紐瓦共同專訪策展人當中唯一來自中國的由宓,討論她為這次展覽帶進的思路與觀察,再由吳尚育對「一個展覽」逐步展開梳理與評析。

 

 第五屆Pulima藝術節體現了別於以往的協作模式與「同盟關係」,並將匯聚於成果展呈現。在「2020-2021 Pulima藝術節」特別報導單元中,策展人樂諾斯和東冬.侯溫進一步闡述、分享展覽的概念與生成脈絡。

 

 隨著國際各大城市相繼解封,美術館等藝文館所得以重新開放,本期國際藝壇單元帶來多檔精采展覽,包括聚焦藝術家個人的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尚.杜布菲─殘酷的美麗」、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關係政治」、巴黎龐畢度中心希朵.史黛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名家傑作單元回顧日本近代洋畫先驅川村清雄如何走上繪畫一途與和洋折衷風格的養成,他在海外學成歸國後反覆研究、創作「日本人的油畫」,其人生經歷和所留下的作品也反映出世紀交替的日本跨越新舊時代的社會風貌。

 

 名畫物語單元介紹印象派大師莫內經典而雋永的「浮翁大教堂」連作,跟著畫家和作者的腳步走訪位於法國北方的浮翁,遙想他如何繪下光的表情。

目錄
88 7月專輯
  從藝術再探人與自然的連結
90 19世紀的藝術、科學與世界觀的衝擊
─巴黎奧塞美術館「世界的起源:19世紀自然的發明」
 ⊙劉京璇
96 同海一夢─首屆赫爾辛基雙年展的「碳中和」實踐 ⊙賴志婷
104 一段「西瑪」傳說與如釋重負的旅程─凱珀娃妮.奇旺卡個展 ⊙鄭元智
110 一種新的、開放的空間契約
─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我們如何共同生活?」
 ⊙蔣嘉惠
118 許我們一個更綠化的未來?─淺談「畫廊氣候聯盟」的成立 ⊙楊詩涵
   
72 特別報導─第13屆上海雙年展
  「水體」的中國視角
─專訪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中國策展人由宓
 ⊙吳尚育、布蘭達.費南德斯.比雅紐瓦
78 一個展覽做為一種態度
─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第三階段「一個展覽」
 ⊙吳尚育
   
262 特別報導─2020-2021 Pulima藝術節
  mapalak tnbarah路 折枝
─Pulima藝術節同盟關係成果展 ⊙樂諾斯
266 來時的路徑
─專訪第五屆Pulima藝術節成果展策展人東冬.侯溫與樂諾斯 ⊙陳宜艷
   
35 藝術風景
  龐貝最後的晚餐
   
36 藝術正論
  台灣美術的本土教育為何原地踏步?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藝術家和世紀惡魔 ⊙陳長華
   
38 香港視線
  活絡的香港藝壇 ⊙卓有瑞
   
39 藝蹤尋探
  構築夢幻色彩的藝術旅程 ⊙吳曉芳
   
40 藝術新聞
  ACC獎助計畫得獎名單公布
  UCCA Edge「激浪之城」
41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兒童雙年展
  虛擬領域:電子遊戲轉型
42 「臨時的」巴黎大皇宮正式開幕
43 羅浮宮首位女館長德卡爾斯
  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公布展題
44 梵谷「橄欖樹」系列作品巡迴展
   
45 藝術市場
  張大千〈碧峰古寺〉以逾2億港元拍出第二高價 ⊙曾筱如
   
46 藝點觀察
  疾病的隱喻及其在藝術中的形象 ⊙莊偉慈
   
48 國際傳真
  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上) ⊙李二
   
50 封面藝術家
  精質入藝 法喜自在─吳卿金雕「鄉情─生生不息」藝術展 ⊙林保堯
64 全球在地化─國立故宮博物院購藏吳卿金雕之歷史意義 ⊙王湘文
   
120 藝術現場
  茲維.戈爾茨坦─耶利哥之風
   
125 圍場散步
  期待文化部推動產業政策像紓困政策一樣積極進取 ⊙胡永芬
   
128 手繪古建築
  大稻埕陳錦記大宅─中西合璧的經典洋樓 ⊙李乾朗
   
134 以相生心
  禪家─無別─凡聖一如(一)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11) ⊙林谷芳
   
144 台灣水墨變相史
  和風南渡(二之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十二章 ⊙蕭瓊瑞
   
158 名畫物語
  光的表情─印象派大師莫內的「浮翁大教堂」連作 ⊙何政廣
190 女人的肖像─格爾達.韋金納〈夏日〉+〈往阿納卡普里路上〉 ⊙許楚君
   
174 臨界區藝術
  在霧林中尋找雲豹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的策展路徑 ⊙龔卓軍
   
178 影像邊緣
  柳春春劇社《Play》中的身體問題 ⊙王柏偉
   
182 評藝廣場
  境與界─林舜龍的生命關懷 ⊙蕭瓊瑞
   
186 翡冷翠美術經典
  傳統與當代路口的不朽地標:安德里亞.畢沙諾 ⊙劉碧旭
   
194 展事匯
  奇特的旅程─以藝術延展與世界的連結 ⊙許玉鈴
   
198 國際藝壇
  贈予聖人的創作修行
─神戶市立博物館「東山魁夷─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畫展」 ⊙謝佳華
204 昇華研究.榮光再現
─靜岡縣立美術館「被遺忘的江戶繪畫史本流─江戶狩野派250年」 ⊙趙宜恬
208 怪美的市民畫家─大阪市立美術館「揚州八怪」特展 ⊙朱惠慈
218 島嶼的視界
─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熱帶風暴─印度尼西亞現當代藝術敘事」 ⊙邱筱臻
226 病毒式的酷兒分子美學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關係政治」 ⊙周亞澄
232 打破規條才能見到更大的世界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尚.杜布菲─殘酷的美麗」 ⊙林盈君
238 她們的藝術史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畫家是女性─1780-1830女性抗爭的開端」 ⊙唐忠珊
244 畫家的穩定與動盪之所─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藝廊「瓊.艾德利與卡特林」 ⊙方秀雲
250 獨鍾版印的藝術情懷
─巴黎小皇宮美術館「限量版─沃拉爾、貝堤耶及名家的版畫」 ⊙唐忠珊
254 面對人類當下多重危機,借回顧思考未來
─巴黎龐畢度中心希朵.史黛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詹育杰
   
270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的終極關懷 ⊙潘(示番)
274 亨利.盧梭〈沉睡的吉普賽女人〉的致命危機 ⊙潘(示番)
   
278 名家傑作
  日本近代洋畫先驅川村清雄─和洋折衷的前衛表現 ⊙羅珮慈
   
300 發現美術館
  白雪、徑流、彩墨鄉─新潟小林古徑紀念美術館 ⊙趙宜恬
310 藝術是一種權利和需要
─卡塞雷斯的黑莉高蒂.德艾勒維埃當代美術館 ⊙周芳蓮
   
320 藝術視界
  國寶級名畫走上街頭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首創親民計畫「就在拐角處」 ⊙周芳蓮
   
324 藝術占星
  永恆的母儀者:凱特.珂勒維茨 ⊙彭宇薰
   
328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潘(示番)
   
332 西域佛畫
  普賢菩薩×文殊菩薩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42 部落傳說
  祭儀篇─超自然神祇信仰的鄒族人─家族祭儀之小米播種祭 ⊙傅姀姮
   
350 當代新陶
  珍妮.歐根哈芬+林博裕 ⊙邵婷如
   
374 新書出版
  戴忠仁生花妙筆
─《中東王子的金生金世:戴忠仁的國寶檔案3》新書出版 ⊙藝術家出版部
375 距離─《中東王子的金生金世:戴忠仁的國寶檔案3》序 ⊙戴忠仁
376 《心印臺灣:李君毅當代水墨藝術》前言 ⊙李君毅
378 他者性、旁邊以及諧擬─關於楊子強的《模糊時尚》 ⊙簡子傑
   
354 藝展目錄
   
355 藝展報導
   
357 藝術快遞
   
358 展覽月報
   
362 藝術市場行情表
   
366 藝術家圖書目錄
   
372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1年6月 #553
  • 藝術家2021年5月 #552
  • 藝術家2021年4月 #551
  • 模糊時尚:楊子強作品(中英對照)
  • 心印臺灣:李君毅當代水墨藝術
  • 中東王子的金生金世:戴忠仁的國寶檔案3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