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18年10月 #521

  • 藝術家2018年10月 #521 1

藝術家2018年10月 #521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漫畫靈光走進博物館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於8月24日展出「荒木飛呂彥原畫展 JOJO冒險的波紋」,根據日本NHK報導,荒木飛呂彥是首位以現役漫畫家的身分於日本國家級美術館舉辦原畫展,過去亦曾於羅浮宮展出,其藝術性受到國際矚目。

 

 漫畫長期以來做為一種創作形式的他者,人們時常用視覺藝術、文學、攝影,甚至電影等創作面向去切入辨證漫畫的特質,因為與商業產製關係密切,以及其可親易讀的軟性,使漫畫長期被視為屬於娛樂消遣的讀物。漫畫做為一種文化產物,近年隨著國內外愈來愈多博物館、美術館開始推出漫畫展覽,例如展出具有靈光的原畫,或是結合館內文化資源與之對話;另一方面,在政府推動國家漫畫博物館成立之際,10月專輯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衣雲,撰述當漫畫進入所謂傳統美術殿堂的場域,在大眾與高級文化之間如何自處,又如何面對上述刻板印象的觀看限制,以及討論對於漫畫博物館而言的漫畫定位。董怡彣的文章以日本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常設展和特展為案例,論述該館如何以多元的展覽策略與展示技術書寫大眾文化史。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於6月獲得一批數量可觀的普普藝術家羅伊.李奇登斯坦作品,駐紐約作者謝佩君就此談論藝術家挪用漫畫元素的創作手法,以及該館過去與漫畫相關的展覽,討論漫畫、藝術以及美術館之間的關係。而在博物館範疇之外的漫畫展示,如歐陸漫畫大國法國早在1974年即於安古蘭成立國際漫畫節,台灣自2012年加入至今成績亮眼。10月專輯邀請旅法漫畫家林莉菁為文介紹法語漫畫發展與台法漫畫交流,文中可知台灣漫畫家在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活躍參與及出色表現。而面對政府近期推行多項關於漫畫的文化政策,專輯採訪前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淺談現階段台灣漫畫產業的發展;同時採訪五位台灣當代漫畫創作者:李隆杰、61Chi、彭傑、葉羽桐和劉倩帆,試圖透過創作者角度的自觀,來看他們對於漫畫創作的理念、作品獨特的美學與各自的藝術堅持。

 

 本期呈獻多篇特別報導單元:臺南市美術館1館於10月中旬展開試營運,推出典藏捐贈展、典藏修復展以及原臺南警署建築修復展,本期有專文介紹;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的推行已有十四年,本期專訪國藝會獎助組總監藍恭旭,以及獲去年補助、現正展出的兩項展覽策展人黃建宏與吳尚霖,回溯該專案成立宗旨並分享現今成果;2018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於10月底展開,本期也為讀者介紹台北藝博以及參展畫廊將展出的作品;今年是巴黎畫派大家藤田嗣治歿後五十年,日本推出一系列紀念展向其致敬,本期選介兩檔於東京都美術館和東京藝術大學展出的藤田嗣治特展。

 

 浮世繪為流行於江戶時代的大眾藝術,描繪生活情景及風俗畫等,同時如演員畫的「役者繪」也做為廣告功能,日後更影響至歐洲印象派的發展;「漫畫」一詞的由來即來自浮世繪大家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雖不具現代漫畫的故事情節,但畫風近似現代漫畫筆觸。名家傑作呈現日本浮世繪大師溪齋英泉,梵谷曾為其作〈雲龍打掛的花魁〉著迷而進行臨摩與創作,本期介紹他的生平及其代表性的美人圖與風景畫。

162 10月專輯
  漫畫靈光走進博物館
164 是大眾的記憶場域,還是高級文化的殿堂?─從國家漫畫博物館談起 ⊙李衣雲
168 博物館如何再現漫畫─以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展示為例 ⊙董怡彣
178 做個好夢吧,寶貝─從李奇登斯坦基金會的解散看漫畫與美術館之間 ⊙謝佩君
184 台灣漫畫前進歐洲─法語漫畫介紹及台法漫畫交流簡述 ⊙林莉菁
192 為漫畫發聲─專訪前任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 ⊙蔣嘉惠
193 過去與現在永無止盡的對話─李隆杰的匠心獨具 ⊙羅珮慈
194 在國際中追尋自我─61Chi的安古蘭經驗 ⊙羅珮慈
195 以漫畫與世界對語─探訪彭傑的創作初心 ⊙高慧倩
196 追逐心之所向─葉羽桐的貓與女人 ⊙高慧倩
197 漫畫的可能性─劉倩帆與數位漫畫 ⊙蔣嘉惠
   
124 特別報導─臺南市美術館
  鳳凰花的盛放─臺南市美術館館試營運 ⊙莊東橋
127 相挺Your Support─臺南市美術館典藏捐贈展 ⊙常鴻雁
130 修復記事─臺南市美術館典藏修復展 ⊙杜玫
134 體趣─原臺南警察署建築修復展 ⊙徐嘉晨
   
252 特別報導─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策展做為一種方法學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組總監藍恭旭談「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蔣嘉惠
256 專業展覽的幕後推手─策展人黃建宏漫談展覽策畫與策展專案 ⊙高慧倩
258 從地方到他方的跨域故事─吳尚霖的策展經驗 ⊙羅珮慈
   
308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屹立亞洲.前進廿五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400 特別報導─藤田嗣治歿後50年
  向「被祖國拋棄的畫家」致敬
─東京都美術館舉行「歿後50年.藤田嗣治展」
 ⊙邱馨慧
408 東京藝術大學致敬藤田嗣治 ⊙邱馨慧
   
99 藝術風景
  梵谷之夢
   
100 巴黎隨筆
  趙無極向克勞德.莫內致敬 ⊙李明明
   
101 美學漫遊
  城鄉的「形」涵養工藝品質 ⊙李仁芳
   
102 美術之眼
  上班族的收藏夢 ⊙陳長華
   
103 香港視線
  東京 ⊙卓有瑞
   
104 藝術焦點
  藝術家開會 ⊙李維菁
   
105 藝術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公布參展名單
106 台北市立美術館公開說明擴館計畫
  當代館「低限命題.感性空間」
107 北師美術館「謝春德—天火」
  2018關渡雙年展「給亞洲的七個提問」
108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推出首波展演活動
  文化部2018MIT新人推薦特區
109 2018楊英風紀錄片首映會
  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桃花源」
110 松美術館「感同身受」
  大衛.史瑞格里個展「亂了,亂了」
111 安妮.艾伯絲英國首次回顧展
  柏林世界文化之家「最危險的遊戲」
112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10月登場
113 2018新加坡國際攝影節
  阿拉瑪雅尼、李明維、河原溫個展
   
138 水墨畫世界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張大千的中期作品〈山水畫帖〉 ⊙北辰
   
152 藝術著作
  學院藝術三百年─學院主義的誕生及藝術實踐(一) ⊙楊墀
   
158 手繪古建築
  山西太原晉祠─蟠龍列柱引水借氣的宋代道觀 ⊙李乾朗
   
198 台灣抽象藝術史
  現代雕塑中的抽象表現(一)─《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一章 ⊙蕭瓊瑞
   
210 台灣美術
  揮別東洋的大告別時代─台灣美術變貌(廿一) ⊙潘(示番)
   
222 藝術現場
  莉莉.凡.德.史托克「好友善」
398 第卅三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情感的親和力」
   
225 圍場散步
  解構「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石隆盛
   
228 畫廊圈
  四十週年的回顧與傳承─專訪阿波羅畫廊負責人張凱迪 ⊙高慧倩
   
230 大師開講
  達利:我回歸到量子化的神祕主義
─現代藝術旗手之卅一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236 藝評選讀
  藝術的分析、闡釋與評論─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十五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羅珮慈
   
240 評藝廣場
  虛幻中的真實─胡文賢的廢墟美學 ⊙蕭瓊瑞
   
244 交陪美學論
  組織的弔詭─無政府主義者的觀點 ⊙龔卓軍
   
248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當代藝術紀錄影像的未來事件─做為另類台灣藝術史的「藝術很有事」 ⊙孫松榮
   
260 聚焦當代
  尋找圖象的力場─許唐瑋的藝術創作 ⊙莊偉慈
   
114 國際藝壇
  融貫東西的抽象表現主義─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趙無極─無言的空間」特展 ⊙編譯/葉姵妤
266 想像物與它的再想像─巴黎中世紀博物館「神奇的獨角獸」展 ⊙劉京璇
272 眾生的絢彩國度─巴黎小皇宮美術館「伊藤若冲—動植綵繪」 ⊙唐忠珊
274 以我眼中的美,對抗整個世界的惡意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大衛.瓦納羅維奇:歷史讓我徹夜未眠」回顧展 ⊙賴懷宇
282 追尋精簡傳神的極致美感─紐約現代美術館布朗庫西雕塑展 ⊙周東曉
290 風箏不斷線─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吳冠中:文心與畫境」 ⊙鄧聿檠
294 浪漫主義先驅─香堤伊堡孔德博物館「傑利訶特展」 ⊙廖瓊芳
300 跨時代的多元藝術宴饗─愛丁堡視覺藝術季(二) ⊙方秀雲
470 從英國看見的荷蘭風光─海牙莫里斯宮「來自英國鄉村別墅的荷蘭繪畫」 ⊙編譯/高慧倩
   
336 藝術視界
  風流才子眼中的18世紀歐洲─加利福尼亞榮耀宮「卡薩諾瓦:歐洲的誘惑」 ⊙編譯/高慧倩
   
346 地景藝術
  「方丈記私記」經典新銓─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下) ⊙邱馨慧
   
356 當代設計
  傳統底蘊處 綻放精采─「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主視覺設計之藝術性內涵 ⊙徐婉禎
   
358 文化行政
  從實驗→實踐的現場─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訪談 ⊙蔣嘉惠
   
360 策展論述
  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陶藝的人文回歸:從藝術的精神原點談起 ⊙邵婷如
366 夏陽觀.遊.趣之藝術歷程 ⊙劉永仁
   
380 藝術家評介
  西班牙鄉土畫家哈維爾.巴西亞諾 ⊙周芳蓮
   
386 展覽評介
  藝生易時的詩篇─藝術家林莎 ⊙劉永仁
388 2018「動漫藝擺─好玩到嘉」三部曲 ⊙好思當代
390 台灣攝影的今天─Inside / Outside─第六屆台灣文化光點計畫 ⊙佐藤時啟 編譯/王憶冰
   
392 創作自述
  曾長生的文明反思─從童年到數位靈光 ⊙曾長生
   
396 藝術動態
  探索變異人性的新思維與新走向─賞析第十七屆彩墨新人賞得獎作品 ⊙黃朝湖
   
412 名家傑作
  日本浮世繪畫師溪齋英泉─頹廢美感中的細緻 ⊙羅珮慈
   
442 塞尚傳記
  《塞尚傳記》翻譯者的導讀 ⊙潘(示番)
   
446 發現美術館
  守護心靈財富的基地─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 ⊙吳偉蘋
   
450 纖維藝術
  2018葡萄牙當代織品藝術雙年展 ⊙康雅筑
   
454 西域佛畫
  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460 創意陶藝
  真實的記憶VS.感性的呢喃─陶藝家王怡方的對話創作實驗 ⊙莊秀玲
   
464 當代新陶
  今野朋子×謝蘿.安.湯瑪斯 ⊙邵婷如
   
468 誌上話陶
  焦慮感與魅力兼具的瓷都:景德鎮 ⊙黎翠玉
   
506 新書出版
  象徵主義代表畫家─《世界名畫家全集—魯東》 ⊙何政廣
   
508 藝術新刊
  觸動心感受 相約國美館─《國美藝誌》第四期出刊 ⊙賴岳貞
   
471 藝展目錄
472 藝展報導
482 藝術快遞
484 展覽月報
490 藝術市場行情表
494 藝術家圖書目錄
500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漫畫靈光走進博物館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於8月24日展出「荒木飛呂彥原畫展 JOJO冒險的波紋」,根據日本NHK報導,荒木飛呂彥是首位以現役漫畫家的身分於日本國家級美術館舉辦原畫展,過去亦曾於羅浮宮展出,其藝術性受到國際矚目。

 

 漫畫長期以來做為一種創作形式的他者,人們時常用視覺藝術、文學、攝影,甚至電影等創作面向去切入辨證漫畫的特質,因為與商業產製關係密切,以及其可親易讀的軟性,使漫畫長期被視為屬於娛樂消遣的讀物。漫畫做為一種文化產物,近年隨著國內外愈來愈多博物館、美術館開始推出漫畫展覽,例如展出具有靈光的原畫,或是結合館內文化資源與之對話;另一方面,在政府推動國家漫畫博物館成立之際,10月專輯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衣雲,撰述當漫畫進入所謂傳統美術殿堂的場域,在大眾與高級文化之間如何自處,又如何面對上述刻板印象的觀看限制,以及討論對於漫畫博物館而言的漫畫定位。董怡彣的文章以日本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常設展和特展為案例,論述該館如何以多元的展覽策略與展示技術書寫大眾文化史。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於6月獲得一批數量可觀的普普藝術家羅伊.李奇登斯坦作品,駐紐約作者謝佩君就此談論藝術家挪用漫畫元素的創作手法,以及該館過去與漫畫相關的展覽,討論漫畫、藝術以及美術館之間的關係。而在博物館範疇之外的漫畫展示,如歐陸漫畫大國法國早在1974年即於安古蘭成立國際漫畫節,台灣自2012年加入至今成績亮眼。10月專輯邀請旅法漫畫家林莉菁為文介紹法語漫畫發展與台法漫畫交流,文中可知台灣漫畫家在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活躍參與及出色表現。而面對政府近期推行多項關於漫畫的文化政策,專輯採訪前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淺談現階段台灣漫畫產業的發展;同時採訪五位台灣當代漫畫創作者:李隆杰、61Chi、彭傑、葉羽桐和劉倩帆,試圖透過創作者角度的自觀,來看他們對於漫畫創作的理念、作品獨特的美學與各自的藝術堅持。

 

 本期呈獻多篇特別報導單元:臺南市美術館1館於10月中旬展開試營運,推出典藏捐贈展、典藏修復展以及原臺南警署建築修復展,本期有專文介紹;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的推行已有十四年,本期專訪國藝會獎助組總監藍恭旭,以及獲去年補助、現正展出的兩項展覽策展人黃建宏與吳尚霖,回溯該專案成立宗旨並分享現今成果;2018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於10月底展開,本期也為讀者介紹台北藝博以及參展畫廊將展出的作品;今年是巴黎畫派大家藤田嗣治歿後五十年,日本推出一系列紀念展向其致敬,本期選介兩檔於東京都美術館和東京藝術大學展出的藤田嗣治特展。

 

 浮世繪為流行於江戶時代的大眾藝術,描繪生活情景及風俗畫等,同時如演員畫的「役者繪」也做為廣告功能,日後更影響至歐洲印象派的發展;「漫畫」一詞的由來即來自浮世繪大家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雖不具現代漫畫的故事情節,但畫風近似現代漫畫筆觸。名家傑作呈現日本浮世繪大師溪齋英泉,梵谷曾為其作〈雲龍打掛的花魁〉著迷而進行臨摩與創作,本期介紹他的生平及其代表性的美人圖與風景畫。

目錄
162 10月專輯
  漫畫靈光走進博物館
164 是大眾的記憶場域,還是高級文化的殿堂?─從國家漫畫博物館談起 ⊙李衣雲
168 博物館如何再現漫畫─以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展示為例 ⊙董怡彣
178 做個好夢吧,寶貝─從李奇登斯坦基金會的解散看漫畫與美術館之間 ⊙謝佩君
184 台灣漫畫前進歐洲─法語漫畫介紹及台法漫畫交流簡述 ⊙林莉菁
192 為漫畫發聲─專訪前任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 ⊙蔣嘉惠
193 過去與現在永無止盡的對話─李隆杰的匠心獨具 ⊙羅珮慈
194 在國際中追尋自我─61Chi的安古蘭經驗 ⊙羅珮慈
195 以漫畫與世界對語─探訪彭傑的創作初心 ⊙高慧倩
196 追逐心之所向─葉羽桐的貓與女人 ⊙高慧倩
197 漫畫的可能性─劉倩帆與數位漫畫 ⊙蔣嘉惠
   
124 特別報導─臺南市美術館
  鳳凰花的盛放─臺南市美術館館試營運 ⊙莊東橋
127 相挺Your Support─臺南市美術館典藏捐贈展 ⊙常鴻雁
130 修復記事─臺南市美術館典藏修復展 ⊙杜玫
134 體趣─原臺南警察署建築修復展 ⊙徐嘉晨
   
252 特別報導─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策展做為一種方法學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組總監藍恭旭談「視覺藝術策展專案」 ⊙蔣嘉惠
256 專業展覽的幕後推手─策展人黃建宏漫談展覽策畫與策展專案 ⊙高慧倩
258 從地方到他方的跨域故事─吳尚霖的策展經驗 ⊙羅珮慈
   
308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屹立亞洲.前進廿五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400 特別報導─藤田嗣治歿後50年
  向「被祖國拋棄的畫家」致敬
─東京都美術館舉行「歿後50年.藤田嗣治展」
 ⊙邱馨慧
408 東京藝術大學致敬藤田嗣治 ⊙邱馨慧
   
99 藝術風景
  梵谷之夢
   
100 巴黎隨筆
  趙無極向克勞德.莫內致敬 ⊙李明明
   
101 美學漫遊
  城鄉的「形」涵養工藝品質 ⊙李仁芳
   
102 美術之眼
  上班族的收藏夢 ⊙陳長華
   
103 香港視線
  東京 ⊙卓有瑞
   
104 藝術焦點
  藝術家開會 ⊙李維菁
   
105 藝術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公布參展名單
106 台北市立美術館公開說明擴館計畫
  當代館「低限命題.感性空間」
107 北師美術館「謝春德—天火」
  2018關渡雙年展「給亞洲的七個提問」
108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推出首波展演活動
  文化部2018MIT新人推薦特區
109 2018楊英風紀錄片首映會
  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桃花源」
110 松美術館「感同身受」
  大衛.史瑞格里個展「亂了,亂了」
111 安妮.艾伯絲英國首次回顧展
  柏林世界文化之家「最危險的遊戲」
112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10月登場
113 2018新加坡國際攝影節
  阿拉瑪雅尼、李明維、河原溫個展
   
138 水墨畫世界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張大千的中期作品〈山水畫帖〉 ⊙北辰
   
152 藝術著作
  學院藝術三百年─學院主義的誕生及藝術實踐(一) ⊙楊墀
   
158 手繪古建築
  山西太原晉祠─蟠龍列柱引水借氣的宋代道觀 ⊙李乾朗
   
198 台灣抽象藝術史
  現代雕塑中的抽象表現(一)─《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一章 ⊙蕭瓊瑞
   
210 台灣美術
  揮別東洋的大告別時代─台灣美術變貌(廿一) ⊙潘(示番)
   
222 藝術現場
  莉莉.凡.德.史托克「好友善」
398 第卅三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情感的親和力」
   
225 圍場散步
  解構「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石隆盛
   
228 畫廊圈
  四十週年的回顧與傳承─專訪阿波羅畫廊負責人張凱迪 ⊙高慧倩
   
230 大師開講
  達利:我回歸到量子化的神祕主義
─現代藝術旗手之卅一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236 藝評選讀
  藝術的分析、闡釋與評論─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十五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羅珮慈
   
240 評藝廣場
  虛幻中的真實─胡文賢的廢墟美學 ⊙蕭瓊瑞
   
244 交陪美學論
  組織的弔詭─無政府主義者的觀點 ⊙龔卓軍
   
248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當代藝術紀錄影像的未來事件─做為另類台灣藝術史的「藝術很有事」 ⊙孫松榮
   
260 聚焦當代
  尋找圖象的力場─許唐瑋的藝術創作 ⊙莊偉慈
   
114 國際藝壇
  融貫東西的抽象表現主義─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趙無極─無言的空間」特展 ⊙編譯/葉姵妤
266 想像物與它的再想像─巴黎中世紀博物館「神奇的獨角獸」展 ⊙劉京璇
272 眾生的絢彩國度─巴黎小皇宮美術館「伊藤若冲—動植綵繪」 ⊙唐忠珊
274 以我眼中的美,對抗整個世界的惡意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大衛.瓦納羅維奇:歷史讓我徹夜未眠」回顧展 ⊙賴懷宇
282 追尋精簡傳神的極致美感─紐約現代美術館布朗庫西雕塑展 ⊙周東曉
290 風箏不斷線─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吳冠中:文心與畫境」 ⊙鄧聿檠
294 浪漫主義先驅─香堤伊堡孔德博物館「傑利訶特展」 ⊙廖瓊芳
300 跨時代的多元藝術宴饗─愛丁堡視覺藝術季(二) ⊙方秀雲
470 從英國看見的荷蘭風光─海牙莫里斯宮「來自英國鄉村別墅的荷蘭繪畫」 ⊙編譯/高慧倩
   
336 藝術視界
  風流才子眼中的18世紀歐洲─加利福尼亞榮耀宮「卡薩諾瓦:歐洲的誘惑」 ⊙編譯/高慧倩
   
346 地景藝術
  「方丈記私記」經典新銓─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下) ⊙邱馨慧
   
356 當代設計
  傳統底蘊處 綻放精采─「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主視覺設計之藝術性內涵 ⊙徐婉禎
   
358 文化行政
  從實驗→實踐的現場─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訪談 ⊙蔣嘉惠
   
360 策展論述
  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陶藝的人文回歸:從藝術的精神原點談起 ⊙邵婷如
366 夏陽觀.遊.趣之藝術歷程 ⊙劉永仁
   
380 藝術家評介
  西班牙鄉土畫家哈維爾.巴西亞諾 ⊙周芳蓮
   
386 展覽評介
  藝生易時的詩篇─藝術家林莎 ⊙劉永仁
388 2018「動漫藝擺─好玩到嘉」三部曲 ⊙好思當代
390 台灣攝影的今天─Inside / Outside─第六屆台灣文化光點計畫 ⊙佐藤時啟 編譯/王憶冰
   
392 創作自述
  曾長生的文明反思─從童年到數位靈光 ⊙曾長生
   
396 藝術動態
  探索變異人性的新思維與新走向─賞析第十七屆彩墨新人賞得獎作品 ⊙黃朝湖
   
412 名家傑作
  日本浮世繪畫師溪齋英泉─頹廢美感中的細緻 ⊙羅珮慈
   
442 塞尚傳記
  《塞尚傳記》翻譯者的導讀 ⊙潘(示番)
   
446 發現美術館
  守護心靈財富的基地─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 ⊙吳偉蘋
   
450 纖維藝術
  2018葡萄牙當代織品藝術雙年展 ⊙康雅筑
   
454 西域佛畫
  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460 創意陶藝
  真實的記憶VS.感性的呢喃─陶藝家王怡方的對話創作實驗 ⊙莊秀玲
   
464 當代新陶
  今野朋子×謝蘿.安.湯瑪斯 ⊙邵婷如
   
468 誌上話陶
  焦慮感與魅力兼具的瓷都:景德鎮 ⊙黎翠玉
   
506 新書出版
  象徵主義代表畫家─《世界名畫家全集—魯東》 ⊙何政廣
   
508 藝術新刊
  觸動心感受 相約國美館─《國美藝誌》第四期出刊 ⊙賴岳貞
   
471 藝展目錄
472 藝展報導
482 藝術快遞
484 展覽月報
490 藝術市場行情表
494 藝術家圖書目錄
500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魯東:象徵主義代表畫家
  • 藝術家2018年09月 #520
  • 藝術家2018年08月 #519
  • 藝術家2018年07月 #518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