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1月 #160
思潮迭代,創想未來
《ArtReview》連續19年發布百大權力榜,在2020年的榜單上,叱吒藝壇的風雲人物,首度讓位予撼動全球的社會運動「#BlackLivesMatter」,訴求女性自主維權的「#MeToo」行動位居第四,強調公眾價值與平權意識的創作者與思想家,改變你我看待藝術、思考藝術的參與形式。時代的轉型正義籲求,化為普世的思潮。疫後之年,藝術如何自我表述?刻劃時代,為時代策展?這是1月專輯「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迎向藝術生態系統迭代之際的深刻提問。
在奧奎.恩威佐兒(Okwui Enwezor)生前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中,悼念被視為一種政治:拒絕單一的悲情,轉為多重面向的評論、抵抗、生存與關懷形式。藝術告訴我們,除了悲傷、憤怒、失望、希望,還有其他可能的感受,已然發生或正在發生。我們重新學習如何與災難的尺度與無盡的悲傷共存、相互抗衡,一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曾為那個黑暗時代致以希望之辭:「直到充滿自由與平等活力的秋天到來,對黑人不平等的悶熱之夏才會過去。」轉折之年,藝術的價值交織著文化意識的敏感、挑戰與希望共伴的創想。
近期《Artnews》公布2020年前兩百大藏家名單,亞洲藏家再一次展現出亮眼實力。在近年亞洲藏家逐步進據榜單的趨勢之下,台灣、東南亞更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起之秀,潛力十足而頗富生機。這些崛起中的收藏勢力不獨收藏國際名家之作,也將目光逐步轉向在地的當代藝術,藉著關注與支持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推動本地的藝術生態更為健全地發展。
1977年出生的石川直樹,是當今日本最活躍的攝影師與探險家。曾於2000年作為日本代表,加入世界七國青年組隊、從北極到南極的地球縱走。他更是日本第五位、世界第85位完成登頂七大陸最高峰壯舉的人,2001年完成之時,曾創下世界最年少的紀錄(24歲)。2004年與探險家神田道夫合作挑戰熱氣球橫越太平洋,失敗墜落後歷經絕望漂流。數度瀕臨死亡險境的他,歷險環生後未曾停下腳步。不斷向未知領域前進的石川直樹,在新冠疫情外出禁令期間,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漫談他的人生歷程及居家期間的創作。
「我這一筆下去怎麼畫到最後一筆?這一直是我們繪畫的人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劉剛說道。以往,人們處理一個畫面時,憑藉的是自己的手感、視覺美感與觀念;現在,藝術創作未必僅是作品與創作個體之間的關係,機械、科技元素也可能是極佳助力。從傳統紙本出發,與科技時代承接,這也是劉剛對自身藝術創作的期望。
過去的實驗室是科學家專擅的場域,但如今,實驗室的大門為一群思維邏輯不受規範約束的設計師而開,他們步入了實驗室,參與創意、設計、想像的智性輸出──這是一個尖端技術與設計審美共生的系譜,讓人無法明確區分設計師、科學家、工程師之間的身分與職能,他們對於材料與技術的探索,或許與達文西不相上下,他們的協同創作,乃是為了趕在數位產品全面性顛覆人類行為模式之前,創造出當代設計的新異模式。
手袋內外的世界,是一座記憶的劇場嗎?對於觀者而言,它的表面或許閃閃發光、熠熠奪目,但它的魅力可能也連結著性別權力與自戀文化等等人類得以感知世界的總量。在「包藏藝術」特別報導中,對於手袋的迷戀,化為藝術家恣意揮灑想像的象徵符號,一旦接受了袋中世界的邀約並步入其中,就如同打開了一道存在於可觸與不可觸之間的想像之門。
藝術熱新聞 | |
008 | 宜德思.盧信開啟南島文化嶄新視野 |
國立歷史博物館六十五週年館慶 | |
美國錄像藝術先鋒湯尼.奧斯勒特展 | |
010 | 林偉而夫婦贈與M+美術館九十件藏品 |
法國政府通過法案,將返還殖民時期文物 | |
柏林洪堡論壇線上開幕,留下未解的殖民歷史爭議 | |
011 | 2020年藝術拍賣展現收藏新常態 |
佳士得「20世紀:香港到紐約」,多位新銳藝術家引發關注 | |
安瑟.亞當斯攝影作品創拍賣記錄 | |
藝術龍門陣 | |
012 | 中橫奇景一大千 ⊙熊宜敬 |
文物專欄 | |
014 | 幫嘉慶做掉和珅的劉墉真實面貌 ⊙戴忠仁 |
市場觀察 | |
016 | 崛起中的收藏動能─台灣與東南亞的新興收藏生態 ⊙許楚君 |
藝術焦點 | |
022 | 塞尚的時代精神─義大利巨匠300年 ⊙賴志婷 |
封面紀事 | |
028 | 疫後藝術的啟蒙時代─論劉可明和疫後藝術思想家們 ⊙陸正宏 |
1月專輯 | |
040 | ART as ACTION 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 |
042 | 雕像傾倒之後─重省殖民歷史的2020年 ⊙許楚君 |
046 | 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記奧奎.恩威佐兒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 ⊙吳礽喻 |
052 | 非裔上陣─攝影的種族倡議 ⊙賴志婷 |
056 | 化身女巫的策展視角─莎拉.盧卡斯與克里斯.雷姆薩露策畫「小姐!」聯展 ⊙陳庭榕 |
060 | 愛的細節─重讀崔西.艾敏作品中的愛情、慾望與死亡 ⊙林芝禾 |
藝術人物誌 | |
064 | 帶著相機與未知世界相遇─攝影作家石川直樹對生命的極限凝視 ⊙邱馨慧 |
創作與收藏特別報導 | |
070 | 以記憶之地為靈感─蔡爾平珍視家族價值的典藏性創作 ⊙詹立群 |
074 | 童話裡的魔性哲思與心理投射─LUPA呂紹瑜之收藏與創作 ⊙詹立群 |
078 | 重構人類學圖譜的藝術網絡─呂英菖的部落藝術收藏與當代藝術創作 ⊙詹立群 |
藝術家工作室 | |
082 | 傳統與未來的聯繫─《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剛 ⊙許玉鈴 |
藝術視界 | |
092 | 以生命感動生命─銘刻臺灣美術家榮耀的經典傳承 ─記109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發表會 ⊙周亞澄 |
新書出版 | |
098 | 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臺灣藝術史進路 ⊙黃蘭翔 |
100 | 展覽─包裹意識的時空膠囊 ─《展覽與時代:藝術展覽研究與臺灣藝術史》 ⊙藝術家出版社 |
藝術博覽 | |
102 | 消費性時代:ON FIRE─第三屆「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 ⊙編輯部 |
設計焦點 | |
104 | 靈光與時光的奇謀─「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特展 ⊙林純雅 |
包藏藝術特別報導 | |
108 | 從畫廊到衣櫃的創意穿越之旅 ⊙洪昱溱 |
112 | 以手袋為引線 探向藝術家的體感思維 ⊙林純雅 |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 |
118 | 普洱江湖?一代宗師?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120 | 南加州建築三人組MRY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122 | 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揭曉 |
123 | 深圳南頭古城改造記憶的疊造共生 |
124 | 新世界發展啟動「皇都戲院」古蹟保育項目 |
125 | K11打造香港國際機場「11天空」地標項目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26 | 故宮原創迷你劇集《故事宮寓》 |
127 | 輝耀於韓紙的日冕金光 |
聽覺的碎形.聲音的建築展 | |
128 | 喫的葡萄酒,台灣風土的贈禮 |
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躍登酒標 | |
賴純純「奇花仙境」綻現生機 | |
129 | 即興演出的儀式詩篇 |
藝想創見 | |
130 | 布拉格,心之所嚮─帕維爾.佩珀斯坦畫中的詩與遠方 ⊙林志鴻 |
思潮迭代,創想未來
《ArtReview》連續19年發布百大權力榜,在2020年的榜單上,叱吒藝壇的風雲人物,首度讓位予撼動全球的社會運動「#BlackLivesMatter」,訴求女性自主維權的「#MeToo」行動位居第四,強調公眾價值與平權意識的創作者與思想家,改變你我看待藝術、思考藝術的參與形式。時代的轉型正義籲求,化為普世的思潮。疫後之年,藝術如何自我表述?刻劃時代,為時代策展?這是1月專輯「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迎向藝術生態系統迭代之際的深刻提問。
在奧奎.恩威佐兒(Okwui Enwezor)生前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中,悼念被視為一種政治:拒絕單一的悲情,轉為多重面向的評論、抵抗、生存與關懷形式。藝術告訴我們,除了悲傷、憤怒、失望、希望,還有其他可能的感受,已然發生或正在發生。我們重新學習如何與災難的尺度與無盡的悲傷共存、相互抗衡,一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曾為那個黑暗時代致以希望之辭:「直到充滿自由與平等活力的秋天到來,對黑人不平等的悶熱之夏才會過去。」轉折之年,藝術的價值交織著文化意識的敏感、挑戰與希望共伴的創想。
近期《Artnews》公布2020年前兩百大藏家名單,亞洲藏家再一次展現出亮眼實力。在近年亞洲藏家逐步進據榜單的趨勢之下,台灣、東南亞更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起之秀,潛力十足而頗富生機。這些崛起中的收藏勢力不獨收藏國際名家之作,也將目光逐步轉向在地的當代藝術,藉著關注與支持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推動本地的藝術生態更為健全地發展。
1977年出生的石川直樹,是當今日本最活躍的攝影師與探險家。曾於2000年作為日本代表,加入世界七國青年組隊、從北極到南極的地球縱走。他更是日本第五位、世界第85位完成登頂七大陸最高峰壯舉的人,2001年完成之時,曾創下世界最年少的紀錄(24歲)。2004年與探險家神田道夫合作挑戰熱氣球橫越太平洋,失敗墜落後歷經絕望漂流。數度瀕臨死亡險境的他,歷險環生後未曾停下腳步。不斷向未知領域前進的石川直樹,在新冠疫情外出禁令期間,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漫談他的人生歷程及居家期間的創作。
「我這一筆下去怎麼畫到最後一筆?這一直是我們繪畫的人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劉剛說道。以往,人們處理一個畫面時,憑藉的是自己的手感、視覺美感與觀念;現在,藝術創作未必僅是作品與創作個體之間的關係,機械、科技元素也可能是極佳助力。從傳統紙本出發,與科技時代承接,這也是劉剛對自身藝術創作的期望。
過去的實驗室是科學家專擅的場域,但如今,實驗室的大門為一群思維邏輯不受規範約束的設計師而開,他們步入了實驗室,參與創意、設計、想像的智性輸出──這是一個尖端技術與設計審美共生的系譜,讓人無法明確區分設計師、科學家、工程師之間的身分與職能,他們對於材料與技術的探索,或許與達文西不相上下,他們的協同創作,乃是為了趕在數位產品全面性顛覆人類行為模式之前,創造出當代設計的新異模式。
手袋內外的世界,是一座記憶的劇場嗎?對於觀者而言,它的表面或許閃閃發光、熠熠奪目,但它的魅力可能也連結著性別權力與自戀文化等等人類得以感知世界的總量。在「包藏藝術」特別報導中,對於手袋的迷戀,化為藝術家恣意揮灑想像的象徵符號,一旦接受了袋中世界的邀約並步入其中,就如同打開了一道存在於可觸與不可觸之間的想像之門。
藝術熱新聞 | |
008 | 宜德思.盧信開啟南島文化嶄新視野 |
國立歷史博物館六十五週年館慶 | |
美國錄像藝術先鋒湯尼.奧斯勒特展 | |
010 | 林偉而夫婦贈與M+美術館九十件藏品 |
法國政府通過法案,將返還殖民時期文物 | |
柏林洪堡論壇線上開幕,留下未解的殖民歷史爭議 | |
011 | 2020年藝術拍賣展現收藏新常態 |
佳士得「20世紀:香港到紐約」,多位新銳藝術家引發關注 | |
安瑟.亞當斯攝影作品創拍賣記錄 | |
藝術龍門陣 | |
012 | 中橫奇景一大千 ⊙熊宜敬 |
文物專欄 | |
014 | 幫嘉慶做掉和珅的劉墉真實面貌 ⊙戴忠仁 |
市場觀察 | |
016 | 崛起中的收藏動能─台灣與東南亞的新興收藏生態 ⊙許楚君 |
藝術焦點 | |
022 | 塞尚的時代精神─義大利巨匠300年 ⊙賴志婷 |
封面紀事 | |
028 | 疫後藝術的啟蒙時代─論劉可明和疫後藝術思想家們 ⊙陸正宏 |
1月專輯 | |
040 | ART as ACTION 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 |
042 | 雕像傾倒之後─重省殖民歷史的2020年 ⊙許楚君 |
046 | 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記奧奎.恩威佐兒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 ⊙吳礽喻 |
052 | 非裔上陣─攝影的種族倡議 ⊙賴志婷 |
056 | 化身女巫的策展視角─莎拉.盧卡斯與克里斯.雷姆薩露策畫「小姐!」聯展 ⊙陳庭榕 |
060 | 愛的細節─重讀崔西.艾敏作品中的愛情、慾望與死亡 ⊙林芝禾 |
藝術人物誌 | |
064 | 帶著相機與未知世界相遇─攝影作家石川直樹對生命的極限凝視 ⊙邱馨慧 |
創作與收藏特別報導 | |
070 | 以記憶之地為靈感─蔡爾平珍視家族價值的典藏性創作 ⊙詹立群 |
074 | 童話裡的魔性哲思與心理投射─LUPA呂紹瑜之收藏與創作 ⊙詹立群 |
078 | 重構人類學圖譜的藝術網絡─呂英菖的部落藝術收藏與當代藝術創作 ⊙詹立群 |
藝術家工作室 | |
082 | 傳統與未來的聯繫─《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剛 ⊙許玉鈴 |
藝術視界 | |
092 | 以生命感動生命─銘刻臺灣美術家榮耀的經典傳承 ─記109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發表會 ⊙周亞澄 |
新書出版 | |
098 | 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臺灣藝術史進路 ⊙黃蘭翔 |
100 | 展覽─包裹意識的時空膠囊 ─《展覽與時代:藝術展覽研究與臺灣藝術史》 ⊙藝術家出版社 |
藝術博覽 | |
102 | 消費性時代:ON FIRE─第三屆「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 ⊙編輯部 |
設計焦點 | |
104 | 靈光與時光的奇謀─「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特展 ⊙林純雅 |
包藏藝術特別報導 | |
108 | 從畫廊到衣櫃的創意穿越之旅 ⊙洪昱溱 |
112 | 以手袋為引線 探向藝術家的體感思維 ⊙林純雅 |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 |
118 | 普洱江湖?一代宗師?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120 | 南加州建築三人組MRY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122 | 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揭曉 |
123 | 深圳南頭古城改造記憶的疊造共生 |
124 | 新世界發展啟動「皇都戲院」古蹟保育項目 |
125 | K11打造香港國際機場「11天空」地標項目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26 | 故宮原創迷你劇集《故事宮寓》 |
127 | 輝耀於韓紙的日冕金光 |
聽覺的碎形.聲音的建築展 | |
128 | 喫的葡萄酒,台灣風土的贈禮 |
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躍登酒標 | |
賴純純「奇花仙境」綻現生機 | |
129 | 即興演出的儀式詩篇 |
藝想創見 | |
130 | 布拉格,心之所嚮─帕維爾.佩珀斯坦畫中的詩與遠方 ⊙林志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