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於1月9日發布新聞稿說明,文化部已於2018年底和經濟部、科技部,共同向行政院提出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第二期2020至2027年的整體發展計畫,建構「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三大中心,以「一機構、三中心」打造台灣重要的文化創新基地。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理事會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於2018年12月19日宣布,2020年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由哈希姆.薩基斯(Hashim Sarkis)擔任策展人。薩基斯:「世界已迫使建築界面對各種新的議題,我很期待能與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合作,共同想像我們可以如何因應這些挑戰。」
2018年11月中旬,巴黎法庭判決美國藝術家傑夫.孔斯與龐畢度中心於2014年所舉辦的孔斯回顧展中展出的〈冬天軼事〉一作違反著作權法,雙方因此必須支付原告法蘭克.大衛杜維基(Franck Davidovici)13萬5000歐元的賠償金。傑夫.孔斯被控抄襲的是視覺設計師法蘭克.大衛杜維基為法國服裝公司「Naf Naf」於1985年所設計的廣告。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博物館策劃出版的「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二輯11月21日於臺博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新書發表會,本輯全套共六冊,收錄包括彭瑞麟、李火增、吳金淼、許淵富、余如季、鄭桑溪等六位臺灣攝影家畢生精采作品,並以傳記形式書寫其生平故事與創作精神,除見證臺灣攝影發展歷程,也紀錄臺灣多元攝影創作風格。
國立臺灣美術館今(6)日舉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發表記者會,由文化部蕭宗煌次長主持,國美館林志明館長、藝術家出版社何政廣社長、華視陳郁秀董事長、國立歷史博物館廖新田館長、臺南市立美術館潘襎館長、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林柏亭、蕭瓊瑞教授、藝術……
第廿二屆巴黎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結集近兩百個展出單位,包含來自廿八國的一百六十六間藝廊,以及來自九個國家的卅一間專業出版社。展會分「主展區」、「出版區」、「棱鏡區」、「影片區」、「探索區」五大專區。首次推出的「探索區」展場佔地210平方公尺,每年邀請一位客座策展人針對特一專題策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一職,將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出任。林志明除自身學術研究卓越外,藝術評論及展覽策畫資歷亦顯豐富,曾任七屆台新藝術獎觀察團委員及決選委員,並於2002年策畫台灣前衛文件展之創立,並擔任多項展演活動之策展人。
著名藝術史學者方聞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3日淩晨因急性白血病在普林斯頓逝世,享壽八十八歲。做為學者和博物館藏品研究者,他始終堅守藝術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的信念。
透過八十件藝術作品走完美國八十年的發展, 觀眾可以欣賞到霍伯的〈夜游者〉、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的〈牛頭骨與白玫瑰〉等名作,從他們的作品深入了解美國歷史的變遷, 以及城市喧囂中的寂寞。
台南人期待了一甲子的台南市美術館,於10月 17日正式開館試營運,館方特地依照古禮挑選良辰吉時,於17日上午11時10分,舉行「開門入 厝」儀式。儀式過程簡單而隆重,由董事長陳輝東及館長潘(示番)偕同館員及志工打開大門,共同進入南美館1館,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為紀念雕塑前輩楊英風逝世廿一週年,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以最新4K超高質規格與技術拍攝楊英風傳記紀錄片「呦呦自在.楊英風」。全片分上、中、下三集,耗時近三年,於今年10月完成。發表會於10月24日下午2時,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演廳舉行。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呈獻來自世界各地90家頂級畫廊,為2019年藝術界盛事揭開序幕。首屆博覽會獲各大具領導地位的國際藝廊積極參與,吸引全球頂尖畫廊首度亮相台北。由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機構瑞銀集團呈獻,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2019年1月18日至20日期間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