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獎由「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獲得,姚瑞中也以個展「巨神連線」獲頒年度視覺藝術獎。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返回台東家鄉、成立舞團後編創而出的第三個作品「無,或就以 沉醉為名」,則獲得年度表演藝術獎。
本屆「新當代」獎項共有五十七位新銳藝術家入圍。其中,甫從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畢業的藝術家林紹傑為該獎項成立近七十年來第一位入圍的台灣藝術家。其作品類型多元,以數位媒材、雕塑、影像與裝置等創作手法,關注全球化下的移民、邊界與自由移動等議題。
英國泰納獎(Turner Prize)於4月底公布2018年入圍藝術家名單,由那依姆.穆罕門、夏洛特.普勞哲、路克.威利斯.湯普森與 「法醫建築」出線,一同角逐這項可謂當代藝術風向球的藝術大獎。今年入圍藝術家作品皆涉及國際移民、人權與種 族歧視議題。
今年台灣美術雙年展將以「野根莖」為本屆命題,企圖探索台灣當代藝術的組織方式,其根系生於何處?其「集群」之莖伸向何方?探討藝術是否存在一種「既非由上而下,亦非由下而上,野草生 自中間隙縫」的蔓生方式。此屆台雙展尋找的便是位於中間縫隙、自我或異質地生成的藝術地帶。
台灣高鐵公司與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在高鐵台中站共同宣告「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計畫正式啟動。首波計畫,由藝術家林明弘運用霧峰林家古厝景薰樓的窗花圖象發想,設計 大型視覺藝術窗貼,並邀請年輕、具當代感的新世代表演藝術團隊在高鐵台中站不定期演出,希望為車站創造耳目一新的藝術氣象。
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於5月24日在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台灣館展覽主題訂為「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策展人王俊雄、展覽顧問芬蘭建築師帕拉斯瑪(Juhani Pallasmaa)與建築師黃聲遠偕同田中央工作群,和諸多建築設計專 業者一同談論並分享台灣建築經驗。
2018年柏林雙年展將進入第十屆的里程。本屆所有的策展人,包括來自南非的嘉比.尼柯波(GabiNgcobo),清一色是來自非洲,或是歐洲、拉美的非籍後裔,策展團隊的背景與組合令人特別期待。
本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包括詩人李魁賢、劇作家陳勝國、編舞家姚淑芬、作曲家金希文、電影音樂創作者林強、建築師黃聲遠以及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
台北當代藝術園區宣告啟動,可謂台灣藝術圈引頸期盼近廿年之藝術盛事,同時也是台北市政府的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之一。目前已由文化局、都發局與北美館合作辦理先期規畫中,預期2019年辦理工 程招標、2022年完工。
全球華人藝術網(簡稱華藝網)在過去數年間,陸續藉執行文化部專案的機會,與資深、年輕藝術家簽署同意書,由於內容疑嚴重侵害藝術家權益,在1月底、2月初時,許多受害者自力救濟於網路上相互串聯,對華藝網寄出存證信函中止契約。
科隆路德維希美術館現代藝術協會日前宣布,2018年沃夫岡罕獎得主為韓國藝術家梁慧圭。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4月17日在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ArtCologne)舉行,獲獎藝術家的單件或系列作品將由路德維希美術館納入典藏,並能獲得舉辦個展及發行相關出版品的機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館長一職懸缺達一年多,2月12日由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廖新田接任,在當日的交接典禮上,包括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前政務委員黃光男、文化部主祕陳濟民、前任館長張譽騰等人皆出席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