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所舉辦的「2020鴻梅新人獎巡迴展」,以有別於以往的內容與形式,將於2020年9月14日至10月19日在國立交通大學藝文空間,及2020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隆重登場。
東方醫學專注於診斷和治療根本的根源問題上,而非治療外顯症狀,並認為每個人都有通過沉思和自我分析進行心靈修復的能力。韓國藝術家孫破(Sohn Paa)選擇以尋根的自我探究,透過「針灸」為媒介表現於繪畫和雕塑上,藉以尋求內心真理與美的境地。
南韓錄像藝術家李二男善用後現代的語彙,利用影像動態的特性,在他的錄像作品中,呈現著「自然與人工」、「過去與現在」的浮光掠影。如同李二男曾經提到的:「所有存活的物體終將消失」,他的錄像作品強調了這些畫面存在的瞬時性,物體消逝的可能,同時凸顯了存在的必然。
林珮淳從2006年開始創作「夏娃克隆」系列。「夏娃克隆」是她對於後人類的想像與詮釋,不僅呈現女性特質,更帶有宗教象徵,其作品雖仰賴大量數位技術,實是反諷、批評科技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
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的「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與他的南國世界」,獲得郭雪湖文教基金會鼎力協助,由東海大學助理教授吳超然策畫。此次展出的作品橫跨郭雪湖在臺灣及海外時期的精采鉅作,包括1927年首次獲得臺展入選的〈松壑飛泉〉、〈圓山附近〉色稿、1932年的〈薰苑〉,以及諸多鮮少曝光的花卉與旅遊寫生之作。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辦理的「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去年比賽轉型,參賽作品不分組別及媒材限制。今年最高獎項「璞玉獎」由林芷吟、胡在晴、陳錦忠、林庭立、蔡名璨5位獲得。12位得獎者的作品將於8月26日起至9月6日於中正紀念堂4展廳展出。
原民會文發中心以兩位紋面民族的創作者為主軸,分別是東冬‧侯溫(太魯閣族—銅門部落)及黃林育麟(泰雅族—馬烈霸部落),他們分屬於兩個不同的世代、不同的部落、不同的創作過程。
許武勇1920年出生於臺南,是一名各地行醫的仁者,也是臺灣近現代美術史中重要畫家之一。2019年,臺南市美術館開館,許武勇家屬捐贈100件作品並寄藏478件作品予館方。2020年,適逢許武勇百歲冥誕,臺南市美術館以此批作品為核心舉辦許武勇紀念展,向臺灣與世界各地觀眾介紹這位身分多重的臺南畫家,並傳達他的繪畫理想。
出生於德國、創作於紐約的彼得.奧普海姆(Peter Opheim)近年來二次到訪台灣,曾交談或僅是擦身而過的人,若是獨特,就可能成為其畫中角色,但只有他知道畫中人是誰。奧普海姆畫裡的角色,至今已約1000種,不可能重複,因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