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資本符碼之道
柔伊.謝漢.薩當納的藝術產製學
在這個過度產銷的後工業時代,柔伊.謝漢.薩當納(Zoë Sheehan Saldaña)的藝術實踐回歸手作,企圖重新為個體與物質世界的關係定錨。
疫情打亂的不僅是日常,也包括各大美術館的展覽,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奧德里奇當代美術館(The Aldrich Contemporary Art Museum)大門後鎖著柔伊.謝漢.薩當納「肯定有出路」(There Must Be Some Way Out of Here)一展,展覽因疫情突發,暫時關閉,轉為線上並延長展期至今年10月。謝漢的個展由舊識格蘭.亞當森(Glenn Adamson)策畫,展覽匯集約50件藝術家自製的手工物件,這些看似平凡的品項包山包海,囊括自製紙巾、地毯、頭巾、拖把、大頭釘、菸草、火柴、酒精洗手液,甚至鹽巴與番茄醬,展現藝術家執著於如何在當代過度產製的社會達成自力更生的反思,充溢著企圖逃離資本巨輪的綺想。
解嘲美式文化
謝漢的創作實踐在2016年川普當選上任後,其作品中末日的景象由經濟宰制與氣候變異,拉回到現實的緊迫。藝術家受挫於川普當選的衝擊,在總統大選後選擇旅行至加州「死亡之谷」(Death Valley),作為個人對於時代的哀悼,她在旅途中蒐集製作鹽巴的素材,通過將作品命名為〈美國最低點〉(America’s Lowest Point),一來指涉「死亡之谷」的海拔極低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也回應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落與人生低點,三則影射聖經《創世紀》一節上帝以硫磺和天火降罰於索多瑪,羅德之妻不聽天使勸告留戀不去而被懲罰變為死海之南的鹽柱的故事。
這次展覽也特別將〈美國最低點〉的鹽巴、〈國富論〉的大頭釘與〈硫磺、木炭、硝石〉(Sulfur, Charcoal, Saltpeter)製作火藥的原料三者並置,諷刺美國社會仰仗的三大基石:《聖經》、資本與武力,傳達藝術家對於美國文化中推崇有志竟成、至死無畏等集體神話的不滿,以及對於美式死硬派自食其力的解嘲。
相關報導:
【06月│時代符碼的產製特別報導】劇場宇宙中,不斷穿越布幕的儀式──烏拉.馮.勃蘭登堡「中間是藍色」展
【06月│時代符碼的產製特別報導】玫瑰與鋼棍──奧地利女權主義藝術先驅蕾納特.柏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