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宇宙中,不斷穿越布幕的儀式
烏拉.馮.勃蘭登堡「中間是藍色」展
撰文│詹育杰.圖版提供│Palais de Tokyo(《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6月號153期)
烏拉.馮.勃蘭登堡巴黎東京宮「中間是藍色」展場空間 Ulla von Brandenburg, Das Was Ist, 2020. Exhibition view of Le Milieu est bleu - Ulla von Brandenburg, Palais de Tokyo. Photo: Aurélien Mole
2016年曾入圍杜象獎、以巴黎為創作基地的德國藝術家烏拉.馮.勃蘭登堡(Ulla von Brandenburg),今年以大型個展「中間是藍色」(Le milieu est bleu)於2012年後重回巴黎東京宮(Palais de Tokyo)。她呈現了一個不斷延展生長的展場空間,受到劇場啟發並圍繞著「儀式」的概念,試圖探索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思辨地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她邀請觀眾參與身臨其境的全新體驗──運動、場景、色彩、音樂、織品……,在人類與自然世界、室內與戶外、虛構與現實之間的開放敘事,持續延展。
體驗沉浸式的宇宙
在入口大廳,一座如歌劇開幕式的裝置,懸掛著一連串各種顏色、中間為圓形開口的大型織品布幕。龐大裝置暗喻影像框架,同時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藝術家村上三郎在半個世紀前,以身體穿破一連串紙框的行動藝術創作。勃蘭登堡此作品則是邀請我們想像自己親身走過一連串布幕,除了走進藝術家的劇場世界,更是點出題旨──「穿越」的歷程。
之後我們進入由連續五個布幕所建構區隔的空間,她回收並重置過往的幾件裝置,讓作品在巡迴展出後重新回到舞台。第一個紅色空間與動作和工作相關──毯子、食物、飲料、碗、書寫用的粉筆……,當中某些物件被放大,藉此提出變化等級和價值的問題。第二個空間是橙色和白色,有著一捆稻草和一條帆船,與儀式相關。第三個是藍色空間,與外殼有關。第四個是深藍色空間,表示睡眠。第五個是黃色和白色的音樂空間。第三個空間很空,是展覽的「表演中心」,每週六都有表演活動。一一漫步這五個空間後,我們赫然發現一座正在播放電影的電影院。展覽的路線突顯時間性的概念,而時間進程更體現於表演或錄像媒材當中。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0年6月號15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6月│時代符碼的產製特別報導】解嘲資本符碼之道──柔伊.謝漢.薩當納的藝術產製學
【06月│時代符碼的產製特別報導】玫瑰與鋼棍──奧地利女權主義藝術先驅蕾納特.柏特曼
相關報導:
【06月│時代符碼的產製特別報導】解嘲資本符碼之道──柔伊.謝漢.薩當納的藝術產製學
【06月│時代符碼的產製特別報導】玫瑰與鋼棍──奧地利女權主義藝術先驅蕾納特.柏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