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視野下的生態關懷
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的當代藝術實踐
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中庭一景,建築為建於18世紀的蒙哲拉宅邸。
©Luc Boegly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當代的「珍奇櫃」
成立於20世紀下半葉的狩獵與自然博物館(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2019年7月起因擴館工程而暫時閉館,預計在明年春天重新開幕。簡單回顧其歷史,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主要發展階段。1967年2月,選址在17世紀建築蓋奈葛宅邸(hôtel de Guénégaud)的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在時任法國文化部長馬勒侯(André Malraux)主持下正式開幕。這座隱身於巴黎瑪黑區的博物館,係由企業家、獵人法蘭索瓦.索美(François Sommer)與妻子賈克琳創立,在保留原歷史建築的空間配置及內部裝飾的同時展出他們夫婦的私人收藏,包含狩獵使用的武器與戰利品、以動物為表現主題的藝術品等。它們穿插置放在家具陳設之間,完全跳脫現代美術館的分類範疇和白盒子的布展模式,而畫作的呈現更像是早期收藏家在私宅中將作品密集排列的手法布滿展牆,觀眾彷彿進到一名頗具品味的獵人家中參觀他的收藏而非參觀一間博物館。
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團夥廳」一景 ©Sophie Lloyd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做為一名狩獵愛好者,法蘭索瓦.索美和妻子對孕育眾生的大自然和其間的野生動物有著深切的關懷,在博物館開幕之前便於1964年成立狩獵與自然之家基金會(Fondation de la Maison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於2013年改名為法蘭索瓦.索美基金會),即是他們夫婦對取之自然資源的狩獵應具有道德與生態責任意識的具體實踐。基金會下除了狩獵與自然博物館,索美也在其家族位於法國東北部阿登省(Ardennes)貝爾瓦過去的獵區成立貝爾瓦公園(parc de Belval)野生保育園區,除了提供研究和教育的場域,也開放當代藝術家和創作者駐村,並時常與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共同合作。
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鹿狼廳」一景 ©Sophie Lloyd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當時的狩獵與自然博物館雖然以所收藏的18世紀法國知名畫家如夏爾丹(Chardin)、尚─巴蒂斯特.烏迪(Jean-Baptiste Oudry)、亞力山德─方索.狄斯波德(Alexandre-François Desportes)等人的作品和其歷史建築本身的魅力為特色,不過在索美過世之後大眾卻逐漸對它失去興趣。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前任館長克羅德.登德內斯(Claude d’Anthenaise)在2017年6月於柏林的「藝術╱自然─在自然史博物館與收藏中的當代藝術」國際論壇中提到,在1960年代博物館成立之時,法國社會大眾普遍上並沒有特別抵制或抗議狩獵活動,1980年代晚期隨著人們與自然逐漸疏離,且對於狩獵懷有負面觀感,同時博物館的收藏展示被視為過於「專業」的陳設方式產生的距離感,參觀人數持續減少,到了1990年代晚期平均一年的參觀人次數量僅七千人,使博物館一度面臨經營危機,這些都是登德內斯在1998年上任館長時面臨的考驗。2007年2月博物館在歷經幾年閉館大幅整修後重新開幕,納入與之毗鄰的18世紀建築蒙哲拉宅邸(hôtel de Mongelas)擴增展場空間,在登德內斯的帶領下有了轉機,他賦予這座館所全新的博物館學論述,重新配置館內典藏,並且不忘承繼創辦者索美夫婦的精神,聚焦「動物與人類關係」做為重新出發的主軸,探討不同時代兩者關係的遞嬗。在此,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透過館藏中原有與動物相關的古典畫作、雕塑、織毯、裝飾藝術、瓷器等常設展出,更常態性地納入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與合作計畫,在充滿各類動物標本、獵槍、狩獵戰利品等展示之間的互文與詮釋中自我詰問,與觀者共同反思人類在自然與生態中的位置。目前暫時休館的博物館亦於疫情間於官方網站推出線上常設展,提供民眾一窺此次改建前的展示空間與收藏。(全文閱讀546期藝術家雜誌)
【十一月專輯│從藝術反思人與動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