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間:雲端上的墨爾本藝穗節
疫情之下的數位學習與展演
從1983年開辦,墨爾本藝穗節(Melbourne Fringe Festival)如同全世界幾個重點大城的藝穗節,為前衛、獨立製作的藝術提供一個自由寬廣的舞台。做為澳洲藝穗節的領頭羊,墨爾本藝穗節一直以來都以參展藝術之多元、前衛稱著,類型從視覺藝術、影像,到馬戲團、劇場、歌舞表演等,但與其以分類區隔,藝穗節本身就像一個元素多樣且充滿養分的培養皿,因為講求實驗性,展演的作品很難被清楚地界定分野,不同類型的作品彼此在呈現的創意上也有對話之處,在場域中火花四射。
往年,墨爾本藝穗節展演場所遍及全市,室內、室外,從市中心到近郊,連續三週每天都有活動、節目上演,節目單上的活動密集程度宛如火車時刻表:這就是一個全市的嘉年華。然而2020年的墨爾本藝穗節非常特殊,從活動規模面去理解,你可以說是因為疫情因素被打了折扣:原本平均每年五百件以上的登錄作品,2020年驟減為兩百八十五件。而且為配合維多利亞州政府封城的政策,藝術節全面改成線上呈現。然而就實際的成果,這一路走來,在決定要改成線上呈現的藝術節那一刻起,墨爾本藝穗節本著始終如一的實驗精神,成了全球第一個全面數位化策展並如實呈現的藝穗節。這是一個非常大膽、令人興奮但也讓人不安的創舉,然而除此之外,2020年的墨爾本藝穗節還做了一個新決定,在各項特色節目之間,與台灣藝術團隊合作推出了「藝穗焦點:台灣」(Fringe Focus Taiwan)。
做為藝穗焦點的「台灣」
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在2020年2月成立後,開始負責執行台灣與紐澳地區的文化交流,而初出手就促成了三組藝術家在墨爾本藝穗節露出。台灣藝術家參與國外藝術節演出也不是新聞了,文化部每年都會補助台灣的藝術家或是表演團隊到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參與演出。除了讓藝術家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交流、體驗國際化的演出環境外,也希望能向國外的觀眾引介來自台灣的藝術,達到文化交流的目標。然而在過去,台灣藝術家都是以「開放申請」(Open Access)的形式參與海外藝術節的展演;這次墨爾本藝術節卻是以「特色項目」(Signature Event)的方式,直接進入到墨爾本藝穗節的策展團隊,以橫向對等的關係與當地的藝穗節團隊合作,無論是在前期的策展、選件,還是到後期的行銷,都是與當地團隊一起行動,採取密切且積極的合作模式。在這樣的規畫與合作模式之下,台灣藝術家能夠得到的回饋與行銷資源,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黃鼎云、許哲彬、余政達、Russ Ligtas與陳業亮合作的〈島嶼酒吧:雲端〉邀請與會來賓與藝術家在線上喝一杯
促成這次「藝穗焦點:台灣」特別企畫的關鍵人物是莊增榮與曾程。莊增榮過去在台灣表演藝術圈相當活躍,曾在雲門舞集、台北藝術節等擔任行銷要職,目前服務於墨爾本藝術中心(Arts Centre Melbourne)。而曾程過去長期負責墨爾本藝穗節的行銷,不但熟稔墨爾本的藝術環境,與藝穗節團隊的工作模式更是有著絕佳的默契。莊增榮擔綱這次「藝穗焦點:台灣」的製作人,曾程則是活動經理。在與墨爾本藝穗節幾番密切討論後,最後挑選出的三件作品分別為:李宗軒與張堅豪的〈跟皮膚有關的一件事〉;周瑞祥、陳煜典與王磑的〈新人類計畫:園遊會─與G對談〉,以及黃鼎云、許哲彬、余政達、菲律賓藝術家Russ Ligtas與泰國藝術家陳業亮(Henry Tan)的〈島嶼酒吧:雲端〉。
李宗軒與張堅豪合作的〈跟皮膚有關的一件事〉透過掃地機器人上的視訊鏡頭將觀眾帶進表演
疫情底下的視覺藝術:誰是第四面牆?
那麼,在「線上展演」、「台灣特色」、「墨爾本藝穗節」等多重脈絡下,莊增榮當初是如何選件的?莊增榮表示墨爾本藝穗節總監在最一開始就闡明了藝穗節最看重的是「實驗性」,此外,「墨爾本藝穗節不要預錄的節目」。如此,這就牽涉到了自從2020年疫情開始,澳洲各地各場館面臨的數位化考驗。自2020年3月,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間續發布封城命令,逼迫許多場館必須直上線上展演。在這樣的處境下,許多藝術中心的應對方式是採取將大型作品,尤其是表演藝術取向的,直接預錄後放在線上供民眾點閱。然而事實結果是群眾回應完全不如預期,大家寧可看片、看劇、看Youtube。面對這樣的打擊,藝術家與場館不得不回到「展演」的本質去思考,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而觀眾要的是什麼?(全文閱讀548期藝術家雜誌)
周瑞祥、陳煜典與王磑合作的〈新人類計畫:園遊會─與G對談〉進行數位改寫時,遭遇到的挑戰是:
在觀眾即時的「情緒互動」被缺席了的情況下,魔術表演應該如何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