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其、胡悠揚 以生物訊號連結未來
撰文│韋怡忻.圖版提供│周巧其、胡悠揚(藝術收藏+設計 2021年9月168期)
由周巧其與胡悠揚所組成的Y2K團隊,創作致力於探討植物、科技與人之間的交互關係。周巧其將植物研究與跨領域作融合,胡悠揚則於數位資訊範疇深度琢磨。來自不同背景的兩人,共同於2018年開啟「生物訊號」(Biosignal)系列,藉由採集如人類腦波般的植物生命電訊號,來呈現其以往被忽略的「感知」,同時也希望改變社會對於植物的觀點,進而擴展至與人、自然、萬物的連結。
周巧其、胡悠揚作品〈biosignal信釋〉,為組員分隔兩地所創作之「就在藝術空間」個展。
問:你們認為真實的互動過程在未來是能被取代的嗎?這對藝術產業、創作的重要性又為何?
胡:這方面我蠻有感觸的,之前我們在「就在藝術空間」辦了一場個展,當時有位觀眾在觀展後十分感動,誠懇地和我說:「我真的感受到了植物的生命。」當時他看我的眼神以及語氣,都是令我沒辦法忘記的,在實體展間感受到植物生命訊息,我覺得沒辦法用虛擬展場所替代。我現在也參加一些虛擬展覽,但總覺得作品在上傳後彷彿就結束了,自己並不會和觀眾有太大的互動,實體展覽對於觀眾來說會有真實感,而對藝術家而言,則有真實的溝通,就像是「藝術家」、「作品」與「觀者」三者於同一空間的交互過程,而線上則單純是作品與觀眾的連繫,藝術家本身不見得參與其中,所以我想這取代不了創作者與觀眾現場互動的過程。
周:我認同悠揚所說的藝術家本人能在實體展覽中透過交流吸收養分,我也很享受與觀眾的實際溝通,這對於個人感受是豐富而有趣的,然而就藝術創作本身而言,這又是另一個討論面向。我們的作品其實是由作者將權力分享於植物,透過植物本身與觀眾建立互動,也就是當我完成這件作品後,創作者本身是不參與隨後的互動過程的,就像是將作者抽離展覽作品,留給觀眾自行作解釋。我想一名藝術家是否在場、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如何,這些對創作本身是沒有直接的關連。
周巧其、胡悠揚 Apercevoir 植栽、金屬、電算器、電子零件、骨傳導耳機 600x400x400cm 2021
動態的混合生物裝置系統〈Apercevoir〉,具備感知周遭動態並轉換為位置訊息的能力。
體驗者經由穿戴骨傳導耳機,將能聽到賽博格生物體所感測到人類存在與活動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