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詩意的關係.不透明
第卅四屆聖保羅雙年展「儘管黑暗,我仍歌唱」
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影響之下,原預計於2020年9月舉行的第卅四屆聖保羅雙年展主展覽「儘管黑暗,我仍歌唱」在推遲一年後,終於今年9月開展。今年正逢聖保羅雙年展七十週年,自7月起即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包含回顧聖保羅雙年展的Podcast節目、紀錄片、年表及專書的發表和出版等。
本屆聖保羅雙年展團隊由主策展人雅各布.克里維利.維斯康提(Jacopo Crivelli Visconti)、副策展人保羅.宮田(Paulo Miyada)與客座策展人卡拉.札卡尼尼(Carla Zaccagnini)、法蘭切斯科.史托奇(Francesco Stocchi)、露絲.艾斯德維斯(Ruth Estévez)及客座編輯艾爾維拉.迪亞甘尼.奧瑟(Elvira Dyangani Ose)組成。主展覽標題以巴西詩人狄亞哥.德.梅洛(Thiago de Mello)書寫於1962至1963年間的詩句「儘管黑暗,我仍歌唱」(Faz escuro mas eu canto)為引子,反思當前巴西與世界所面臨的黑暗,強調藝術所具備的抵抗、斷裂、蛻變力量,同時思考在當前的時刻,什麼樣的藝術為可能及必需?在黑暗中我們又該去聽和去唱什麼樣的歌?
為了更加觸及聖保羅州廣大且多元的觀眾,本屆聖保羅雙年展在主展覽前後一年間與州內逾廿五個機構進行合作及聯合展演,同時與歐、美、非三大洲的藝術機構合作。當前於奇西洛.馬塔拉佐展覽館(Ciccillo Matarazzo Pavilion)舉行的主展覽則由來自卅九個國家超過九十位的藝術家帶來一千一百件作品,包含高達近一成比例的原住民族藝術家及台灣藝術家許哲瑜。
設計師維多.塞薩爾(Vitor Cesar)在本屆聖保羅雙年展的視覺設計中,將展名後一句「我仍歌唱」以斜體表示,顯示對此句話的強調,也在黑、灰、白的色調間帶入明亮的黃色。©Levi Fanan / Fundação Bienal de São Paulo
詩意的關係
儘管狄亞哥.德.梅洛的詩句為本屆聖保羅雙年展的標題,事實上它僅是其中一條進入的路徑,真正做為展覽核心的則是加勒比海馬丁尼克思想家愛德華.格里桑(Édouard Glissant)的哲思,尤其他的《關係詩學》(Poetics of Relation)一著,強調事物接觸時不斷產生的關係與流動(mobility),主張差異、多元、不透明性(opacity)等概念;他主張的不透明性是指在對他者不了解的狀態下,我們仍能尊重並與具差異的他者共存。在隨著網路演算法及極端言論的散播而愈趨分化和兩極的社會中(巴西尤為如此),我們更需要在不透明性的狀態裡彼此共存。 回應事物間不斷產生的關係,本屆聖保羅雙年展有別於一般展覽選定主題後再選作品的順序,而是從藝術作品出發,由每位策展人提出一份能回應當下的聖保羅/巴西和世界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名單,從最初一人提出十個至十五個藝術作品/藝術家,到精煉出十五個核心藝術作品/藝術家,再拓展至現今完整超過九十位藝術家的名單。藉由這樣的過程,展覽的輪廓在藝術作品的排列與策展團隊的對話間慢慢生成,也在其中產生許多作品間無法言說或無法第一時間被察覺的「關係」。
為了維持作品「關係」的流動性,主展覽的展品不以主題分區,而是帶入策展團隊所稱的「立場」(Statement)去建立與周邊藝術作品的關係。「立場」可以是歷史人物的肖像、未被實踐的計畫、在監獄中寫下的書信、古文明的文物、一部電影等,它們並非「主題」,而是扮演「調音」般的角色,調整「立場」所帶出的敘事與周邊作品的關係。
為了更加展開作品所能打開的各種「關係」,本屆聖保羅雙年展在主展覽前後的一年期間串聯超過廿五個當地機構,於主場館奇西洛.馬塔拉佐展覽館之外的館舍舉辦包含十五檔以上藝術家個展的廿多檔展覽,而這些參與其中的藝術家也在主展覽裡展出。為了展現多元觀點,主場館外的展覽皆由合作機構策畫,因此在這段活動期間能見到相同的藝術家在不同場合展現作品的不同樣貌。此外,奇西洛.馬塔拉佐展覽館原本也計畫在主展覽開展前推出三檔藝術家個展及三場演出,唯因疫情影響,最後僅有首檔祕魯藝術家西美娜.卡里多─雷卡(Ximena Garrido-Lecca)的個展及南非音樂人暨藝術家尼歐.穆揚卡(Neo Muyanga)的演出得以於2020年2月照原計畫舉行。
在2020年年底巴西疫情稍緩之際,本屆聖保羅雙年展變更原定計畫,以群展「風」做為主場館於主展覽前的最後一檔展覽,展出廿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此群展的展名來自美國藝術家瓊.喬納思(Joan Jonas)1968年的作品〈風〉,藉由人於風中的抵禦讓不可見的風變得「可見」,並呼應1968年世界吹起的改革之風。在佔地2.5萬平方公尺(約8個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渦輪大廳)的奇西洛.馬塔拉佐展覽館中,同一批藝術家名單裡少數藝術家的作品展演與主展覽完整呈現的一千一百件作品將帶來巨大的感知差異,呼應策展團隊強調的「排演」(rehearsal)精神。
藝術作品與事物在黑暗中的種種「歌唱」,將隨著關係的變化而不斷變奏。(全文閱讀558期藝術家雜誌)
瓊.喬納思〈風〉於「風」展場一景 ©Levi Fanan / Fundação Bienal de São Paulo
【11月特別報導│聖保羅雙年展】
無題.詩意的關係.不透明──第卅四屆聖保羅雙年展「儘管黑暗,我仍歌唱」
望向月亮──專訪第卅四屆聖保羅雙年展客座策展人法蘭切斯科.史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