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思想互為鏡像
曾文泉 因藝術的振幅而與時代同頻
撰文│韋怡忻.攝影│方國松.圖版提供│曾文泉、Edouard Malingue Gallery、Kurimanzutto、Sharjah Art Foundation、TKG+(藝術收藏+設計 2022年2月173期)
曾文泉擅於為自家空間「策展」,讓自己無時無刻「活在當代藝術裡」,也讓「身為當代藝術品收藏家」這個行為本身,成為最為鮮明的時代性創作。《藝術收藏+設計》與曾文泉展開對談,邀請他分享疫情對於藝術生態造成的影響與衝擊、國際藝術機構角色與營運模式的變化,以及個人收藏系統與主題脈絡的調整。
曾文泉收藏的于吉作品〈石肉 No.8〉Yu Ji, Flesh in stone No.8, Cement, sand, metal, 60x40x55cm,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問:對你而言,疫情是否對掌握藝術收藏的國際趨勢、資訊取得造成影響?對於藝術產業逐漸朝向數位化,你有什麼看法?
答:就個人的經驗來說,疫情打亂了自己跟隨國際藝術圈原來「Tempo」的步調,這所謂的「Tempo」是指受到歐洲藏家群體度假旅行計畫而使各藝術重鎮逐步興起的「漩渦」,例如,6月時因為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美術館的份量就相對提升,到了7、8月,歐洲人在度假狀態下,仍會造訪假期所在地的美術館(如亞維儂當地的美術館等),這時度假當地的展覽在無形中變得相對重要,這個漩渦隨著藝術界的盛事而處於移動的狀態。受制於疫情,如今我不在這個「漩渦」之中,但仍十分懷念過往身處在「同溫層」的感覺。疫情之下,隨時都有變數,一切還是得因應疫情而定。假如我們是在上周訪談,或許我會覺得可能2022年中之後便有機會出國看展,不過現在倒是不太確定了。
曾文泉收藏的塔里克.阿圖伊作品
Image courtesy of Sharjah Art Foundation. Photo: Omar Rasheed
【二月專輯│INTUITION & BEYOND 藝.無盡藏】
.建構多元認同的思維版圖──孫啟越 於收藏與展策之途上知難而進 ◎韋怡忻
.敏於時代的多元收藏──葉曉甄 感受生活與藝術的無界之旅 ◎韋怡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