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偉 繁花盛宴中見悵情之思
全心投入純美術的主觀情境,是吳士偉最深層的嚮往。科班出身的他,盡情徜徉於傳統東方水墨世界,總對古典色彩、漆器質感與文人雅致感到樂此不疲,並將溫潤和內斂的調性融入創作。在他的水墨畫中,乍看豐富歡愉的飽滿色調及花草繁茂盛況,卻細膩蘊藏著枯萎與凋零之姿,不僅隱喻人世間繁華褪去後的蒼涼世態,即將傾倒卻仍泰然自若的孤傲樣貌,也象徵著對往事情懷的眷戀,以及生命韌性的體現。
問:作品中的「意境」對你而言,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創作的靈感通常從何取材?
答:我所畫的花卉皆是自己有所感覺的事物,「因景生情,因情造景」向來是我創作上的重要理念,寫景重真實、生動;造景重想像、神韻,將形而上的意念與形而下的視覺統整,創造出個人的景意世界,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古人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情景交融的寫照,沒有主觀的情意投射,就不會有意象的生命力。這種生命感的灌注使我能在日常的平凡景致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意象,這種創作方式也和中國傳統藝術繪畫觀相似,透過自然界景物的再現,融合心靈情境,傳達出內心孤寂、愉悅、沉鬱、淡漠,或頹廢的思維情趣。對我來說,意象的追尋在創作過程中是非常迷人的,生活的每一步也如同畫中的每道筆觸。意象不是單純客觀世界的再現,或是主觀心理世界的表現,而是客觀世界與心靈世界有機的結合,也能說是藝術家主體心靈對客觀世界的投射,是一種遇合的結果。
「從平凡中見真情」是我的美學觀,我時常從生活中取材,像是這幾年時常畫的仙丹花與鳳尾蕨,皆是普遍少有人作畫的題材。不管是路邊常見的小花小草,只要看久了產生感覺,我便會將情感投射其中。相較於新鮮飽滿的花卉,我對乾枯花草的樣貌更有感觸,那種凋零、枯萎的線條,對我而言是種生命的韌性,更能入畫。我非常講究傳統美學,對於工藝、色彩、織品布紋,漆器也特別有感,我希望能將中國傳統壁畫、宮廷畫、宗教畫、民間美術中的豐富色彩帶入我的水墨畫中,並融入金、銀、箔和膠彩等表現手法。此外,古典文學也是我的靈感來源,如《紅樓夢》對逝去美好的感觸,即使繁華富足也難逃無可奈何的厭倦與空幻,或是白先勇的《台北人》,表達一種強烈歷史興衰感和人事滄桑感的悲劇美,我想這也成了自己的人格特質,對於過往事物的懷舊與眷戀,造成畫面浪漫、感傷又淒美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