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分級制度暨書畫菁華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的形成」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屬於《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定義的「古物」,意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並依其珍貴稀有價值,區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級。民國94年底,故宮即依《文資法》規定,完成院內暫行分級。當時,書畫類文物國寶級計列217件,重要古物共1056件,兩者合計1273件。爾後從97年起,續由文建會古物審議委員配合故宮歷次的書畫展覽,進行實物勘驗及書面審議,援以指定國寶和重要古物,並公告周知。截至106年7月為止,經指定公告的國寶已有184案,重要古物則多達352案,數量明顯凌駕於國內其他博物館。本次擘畫「國寶的形成」特展,即是希望透過展覽的詮釋,推介古物分級指定制度的緣起與成果,並呈現故宮十餘年來執行分級工作的豐碩成果。
本展以「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命名,固然與所選文物俱為歷史上流傳有緒的名蹟、在美術史早已蔚為典範,也具備極重要的影響力等各種因素攸關。不過,規畫此項特展,其實還有另一項核心主旨,那便是希望援以推介現階段文化部執行古物分級的具體成果。
古物分級誠然是現代的語彙,但類似的概念卻可以往前追溯到乾隆年間。當時由內府編纂的《石渠寶笈‧祕殿珠林》,所收錄的書畫就都標有「上等」或者「次等」的字樣。例如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五代人〈秋林群鹿〉、元衛九鼎〈洛神圖〉、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等,均被列為上等,宋人畫〈秋塘雙雁〉則是次等。
民國86年,教育部發布《古物分級指定實施要點》,其中針對重要古物的定義,歸納出兩項條件:一、品質精良珍貴,藝術造詣高超,數量稀少者。二、能作為考證當時典章制度之依據,並與當時歷史人物或史事具有深厚淵源者。針對國寶的指定條件,亦列出兩項:一、品質最為精良者,數量極為稀少者。二、為研究當時文化歷史所不可缺少之代表性證物者。
民國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制定《古物分級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相較於先前的《古物分級指定實施要點》,此法對於國寶和重要古物的定義,無疑更加周延,也成為爾後典藏單位撰寫指定分級理由的依據。
左‧唐人〈宮樂圖〉
右‧宋徽宗〈詩帖〉
國立故宮博物院擘畫「國寶的形成」特展,在於希望透過書畫菁華的展覽和詮釋,推介古物分級制度的宗旨與成果。本展共計選展45件,其中國寶級書畫34件、重要古物11件,包括東晉王羲之,唐代韓幹、宋代燕文貴、文同、徽宗趙佶、高宗趙構、陸游、朱熹、蘇漢臣、牟益,元代高克恭、趙孟頫、陳琳、吳鎮、張雨、趙雍、衛九鼎、倪瓚,明代邊文進、戴進、商喜、唐寅、仇英,清代王翬、惲壽平等人的代表作品,件件俱為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展期自10月4日至12月25日,其中20件屬於限展作品,將分前後期展出,10月4日至11月14日為前期,11月15日至12月25日為後期。類此大規模的精品展出至為難得,有別於院內其他具有單一主題的展覽,「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自故宮典藏書畫中挑選精品作為展出,作品相互間並無關連,而是近乎精華集錦的性質,但大致仍可依循時間的縱軸線,洞見不同朝代的風格特質,細細品賞國寶名作之美。
左‧宋徽宗〈文會圖〉
右‧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在書法展品方面,首推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與〈遠宦帖〉,兩作充分展現出書聖行書與草書的丰神。〈宋四家法書〉、〈徽宗詩帖〉,則分別代表了北宋士大夫與帝王的書法品味。其他如南宋陸游、朱熹,元代趙孟頫的尺牘,均能引領我們領略文人相互間情感與理性的交會。此外,添附在作品後的題跋書法也頗有可觀,與作品本身兩相參照,書史梗概已在其中。
繪畫方面,則包含了藝術史發展脈絡中,由唐迄清,各個時代的精采鉅製,題材涵括人物、神祇、山水、走獸、花鳥等不同題材,同樣蔚為大觀。如唐代有韓幹〈牧馬圖〉、唐人〈宮樂圖〉,五代有〈秋林群鹿〉,宋代有〈秋塘雙雁〉、文同〈墨竹〉、徽宗〈文會圖〉,元代有高克恭〈雲橫秀嶺〉、吳鎮〈雙松圖〉、趙雍〈駿馬圖〉,明代有邊文進〈三友百禽〉、唐寅〈溪山漁隱〉、仇英〈秋江待渡〉,清代有王翬〈夏山烟雨圖〉等。件件俱是獨一無二、品質優異,且能各自體現重要藝術流派,展現特定時空文化與歷史意義的精絕之作。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展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