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塊的全球位移
亞洲藝術市場暨香港藝術生態
撰文│李二.圖版提供│HOCA、H Queen’s(《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4月號139期)
KAWS ACCOMPLICE 玻璃纖維、油漆 304.8x120.7x91.4cm 2010 Courtesy of Phillips
亞洲藝術市場的發端
香港藝術商業蓬勃發展,自1970年代蘇富比、佳士得先後進駐香港,為中國文物市場打開全新格局,每年固定舉辦春、秋兩次大型拍賣,不僅受到香港藏家關注,也吸引來自周邊戰後經濟實力逐漸雄厚的日本、台灣與新加坡等地藏家的青睞。
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橫掃,戳破貌似欣欣向榮的前景,在香港政府維持自由港埠的稅率優勢下,維持了穩定的局面,兩大拍賣行於千禧年先後在香港舉辦拍賣,使香港正式成為藝術商業能量輻射全亞洲的重心。
畫廊群聚的香港藝術新地標H Queen’s與其畫廊空間
博覽會的加持
亞洲整體藝術交易聖地的高峰,也在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於2013年由全球藝博會品牌巴塞爾藝術展母公司MCH收購轉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那一年起,進入下一個里程碑,輔以巴塞爾藝博會的全球藏家貴賓網絡和畫廊關係的推波助瀾,使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成為展示亞洲及其他地區頂尖藝廊呈現作品和代表藝術家的最佳舞台,參展的藝廊半數來自亞洲及亞太區域,為這國際性的展覽塑造區域化的特色,也逐步奠定了香港作為全球古董、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等多元收藏門類舉足輕重的交易重鎮。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4月號139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4月│亞洲藝術市場暨香港藝術生態 特別報導】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亞洲模式」思考
【04月│亞洲藝術市場暨香港藝術生態 特別報導】香港非營利機構文化景觀
相關報導:
【04月│亞洲藝術市場暨香港藝術生態 特別報導】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亞洲模式」思考
【04月│亞洲藝術市場暨香港藝術生態 特別報導】香港非營利機構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