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明信片創作
撰文│洪昱溱.圖版提供│British Museum(《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號145期)
傑瑞米.戴勒1994年作品〈擬態〉 Jeremy Deller, Mimesis, 1994.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artist
出於對藝術的熱情與學術研究的需求,藝術家明信片的收藏權威傑瑞米.庫柏(Jeremy Cooper)在2012年與大英博物館的現代版畫與繪畫部門策展人史蒂芬.科佩爾(Stephen Coppel)研議後,慷慨地捐贈予大英博物館他自1960年代收藏至今的1000多張明信片。藝術家的明信片是容易被人們誤解且難以定義的收藏,庫柏認為藝術家明信片的創作形式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非既有作品的圖像複製品,它們是由藝術家為不同的目的、以不同的手法所創造的,有些可能是廉價量產,有些可能是經過手工拼貼、繪製的單一作品。
有鑑於藝術家明信片的美學價值往往遭到忽略,大英博物館梳理了庫柏捐贈的逾千張藝術家明信片,從其中精選300張珍貴的藝術家明信片,舉辦「明信片上的世界:1960年至今的藝術家明信片」(The World Exists to Be Put On A Postcard: artists’ postcards from 1960 to now)展覽,展出小野洋子、吉伯與喬治(Gilbert & George)、蘇珊.希勒(Susan Hiller)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布魯斯.諾曼(Bruce Nauman)、迪耶特.羅斯(Dieter Roth)、蓋文.特克(Gavin Turk)、瑞秋.懷特海德(Rachel Whitehead)等藝術家的明信片創作,其中有些作品更是首度曝光。
傑瑞米.庫柏以10年歲月展開藝術家明信片的收集作業,藉此為後人保留這種獨特傳播媒介的創造性,以及明信片背後人際交流網絡的絲毫痕跡。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10月號145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10月│畫外之藝特別報導】新藝術運動與新女性形象──慕夏的海報創作
相關報導:
【10月│畫外之藝特別報導】新藝術運動與新女性形象──慕夏的海報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