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私密的閱讀:林中樹、身體、脆弱與空間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東尼.葛姆雷回顧展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今年秋天呈現雕塑家安東尼. 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大型個展,是他近十年來最重要的回顧性展覽。展覽耗時三年籌備,梳理藝術家迄今四十五年的創作軌跡,展出作品尺幅大小、媒材、主題各異,由實驗性繪畫、雕塑至環境設計,時而親暱、時而震撼,橫跨學院主要畫廊的十三間展廳以及戶外庭院區域,展現藝術家多維度的藝術實踐。
展覽不僅綜觀葛姆雷的創作歷程,更藉機重現藝術家近年鮮少展出的早期作品,並透過這次的展陳醞釀出數件精采的新作。此次展覽由長期究葛姆雷的獨立策展人馬汀.凱傑─史密斯(Martin Caiger-Smith)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策展人莎拉.李(Sarah Lea)共同策畫,執行團隊細心地將舊作進行相應的調整,因地制宜地呈現了多件呼應場域特性的大型裝置,營造出佔滿整間展廳的體驗型空間作品,邀請觀眾運用自己的身體去經驗這些細膩經營出的空間。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東尼.葛姆雷」展場一景
身體:感知的容器
透過作品的介入,葛姆雷試圖透過視覺與感知轉化我們已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與周遭環境,為身處在2019年這個愈發習慣「塑膠」與「人造」世界的你我,開啟一種觀看世界的新視角,進而引發人類對於宇宙關係更深一層的思考。
葛姆雷認為身體是「感知的容器」,提供經驗、情緒、意識、記憶與想像發生的場域。展覽借重純粹、具有機手感的工業媒材,以細膩的光影轉換,讓場域特性介入五感和身體,改變觀者對於周遭環境的體察,呈現一場接著一場的認知遊戲,觸發尺幅和空間感的混淆與再定義,具體而微地呈現葛姆雷的兩大關懷:「身體即為空間」與「空間中的身體性」。
葛姆雷生於1950年代的英國,冷戰的緊張關係為戰後飽受蕭條磨難的社會蒙上一層緊繃,美蘇兩大強權的核武威脅一觸擊發,社會彌漫一股如履薄冰的脆弱,似乎輕輕一踏,腳下踩著的薄冰就將這麼被踏出一道裂痕。這次於皇家藝術學院的展覽,看到的是葛姆雷對於「脆弱」的執著:生命的脆弱、身體性的脆弱、環境的脆弱、認知的脆弱、空間恆常屬性的脆弱。
安東尼.葛姆雷 消失的地平線Ⅰ 2008 鑄鐵 單件189×53×29cm 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東尼.葛姆雷」展場一景
PinchukArtCentre, Kiev, Ukraine ©the Artist. Photo: ©Oak Taylor-Smith
舉重若輕
一踏入皇家藝術學院的館區,庭院中央聳立許多先哲高大的塑像,映入眼簾與偉人形像形成極端對比的是第一件作品〈鐵嬰孩〉。葛姆雷以女兒出生時的形態形塑這件作品,嬰兒雕塑四肢內彎,面部朝下,如同一隻受了傷的小獸,雙手環抱的姿態直觀地引出對於新生脆弱的憐愛以及歌詠生命堅韌的感懷,適切地為展覽定錨。
展覽收錄許多葛姆雷的早期作品,為他後期的創作實驗提供參考的語境,這些早期創作在反芻人與自然的關係之餘,已可看出葛姆雷以自身形象為主體的脈絡端倪,看見他如何透過重複性的動作產生時間序,並且通過作品的介入將空間感複雜化的操作方式。其中,藝術家重新演繹早期的〈介於血與地之間的練習〉,畫作以葛姆雷站立的基點為準,藝術家雙手臂長為圓的徑長,牆面上血紅色炭筆的筆跡,記錄繪畫的過程與動作,畫面不僅捕捉炭筆行徑的遲疑與移動,更記錄、丈量了肢體伸展的極限。
葛姆雷除身體性與空間之外,更持續著力於作品中呈現時間的刻度。新作〈宿主〉引入大西洋的海水注滿展廳,深近半公尺的海水如同深山中的湖面,湖底沉著的是藝廊穹頂的倒影,展間大方引入自然光,透過海水這項介質,將「時間」注入空間,隨著時節更替,天光瞬忽轉變,讓觀展體驗一日三化。
除了大型作品,此次展覽亦收錄藝術家的平面紙上小品,並由葛姆雷平日攜帶的筆記本中節選相關的習作與隨筆,觀眾得以於紙上追索藝術家平日的思考軌跡,一窺葛姆雷如何找尋排列組合與人體形態,如何把玩排比、堆疊,如何透過材料的疊加增加視覺的重量。
安東尼.葛姆雷 地、身體、光 1989 土、兔皮膠、黑色顏料紙本 38×28cm
©the Artist.
林中樹?觀看、參與的必須
然而葛姆雷的作品營造將觀眾的介入視為必須,也啟動了亙古的哲學問題:「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在附近聽見它的倒塌,這棵樹究竟有沒有發出聲音?」以藝術為媒介的世界觀,若缺乏觀眾的見證,沒有觀看之眼的反芻,他者的「經驗域」便無法啟動,藝術或許就不存在了。
對於自然的浩瀚,人類慣於以身體為尺規,找尋己身與世界之間的相對關係。葛姆雷將自己的身體丈量、上模、形塑,置入展覽情境,靜待觀者經過、見證並完成他的呈現。納西瑟斯的自戀以及皮葛馬利昂的沉醉,都需要旁人的參與,去體認林中樹的存在,傾聽那棵樹倒下的聲音。與其說觀者讓渡感觀的自主,在展場接受藝術家的操弄,或許更確切的是,觀眾集體見證葛姆雷對於人類脆弱與堅毅的哀憐,感受自然以萬物為芻狗卻又禁不起人為破壞的弔詭。
這些悖論平衡地共處:葛姆雷雕塑的體量輕盈地佔據空間,轉變感知時空向度的認知軌跡,將空間體驗提煉成純粹且深刻的美感經驗。觀者接受藝術家的召喚,由內而發,襲捲而來的是浩瀚、脆弱、苦楚、混淆、找尋、輕盈、舉重若輕以及柳暗花明。
安東尼.葛姆雷 身體與水果 1991 / 1993 鑄鐵 尺寸依場地而定 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東尼.葛姆雷」展場一景
©the Artist. Photo: David Parry / ©Royal Academy of Arts
葛姆雷的雕塑像是漣漪波盪的觸點,營造出一個將時間、空間、認知轉化的蟲洞,透過找尋「張力點」,將觀者的身體捲入能量場的範圍,通過觀者的腳步,一起完成這場身體與空間的共舞。(全文閱讀534期藝術家雜誌)
【11月特別報導│安東尼. 葛姆雷】
一段私密的閱讀:林中樹、身體、脆弱與空間——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東尼.葛姆雷回顧展
靜默中證明存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
跨越時間之河的親密交流——希臘提洛斯島安東尼.葛姆雷個展「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