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改朝換代
撰文│廖瓊芳(Jasmine LIAO).圖版提供│Biennale de Lyon、廖瓊芳(《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2月號147期)
林珉旭作品展區
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邁向第15屆,創辦人之一,擔任藝術總監的蒂埃里.拉斯帕伊(Thierry Raspail)退休,在他近30年的努力下,里昂雙年展已成為全球知名的當代藝術雙年展。
里昂當代藝術館創辦國際藝術雙年展的最初用意,是希望能夠從每一屆雙年展的作品中選擇幾件收為館藏。到了21世紀初,里昂當代藝術館的收藏品漸漸增多,許多收藏品卻鮮少有適當的機會和場地展出,於是他們希望透過雙年展的臨時場地,讓收藏品有機會和觀眾見面。
新接任的雙年展藝術總監伊莎貝爾.貝托樂蒂(Isabelle Bertolotti),擁有豐富的策展和行政經驗,她從1995年即任職於里昂當代藝術館,從事展覽策畫工作。今年她將「藝術有約」單元改為「國際青年創作展」,由里昂雙年展策展人共同負責,選出五位法國藝術家及五位國外藝術家共同展出,台灣藝術家張徐展亦在受邀之列。
本屆里昂雙年展有90%以上作品為就地藝術創作,比起去年的63%高出許多。當今中青輩最關懷的議題之一是全球暖化與環境保護,邀請藝術家們就地取材創作,不僅可以降低運輸費用、減少碳排量,並且創造就業機會,也是里昂地區政府和市民所樂見的。這也是第15屆里昂雙年展七位年輕策展人的共同信念。
今年的里昂雙年展不特別賦予主題,而是讓每位藝術家自由發揮,策展人總共挑選了來自20多個不同國度的50多位藝術家,邀請他們到廢棄的法果工廠來參觀,並希望他們能夠根據場地的特性來尋找最適合發揮的主題和形式。標題「水匯流之處」取自美國詩人雷蒙.卡維爾(Raymond Carver)的一首詩〈Where Water Comes Together with other Water〉,詩人讚頌流水並表達他對水的愛戀,但是這流水並非平靜無息,時而喑潮洶湧。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12月號147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12月│藝術雙年展特別報導】水岸線的困境──首屆多倫多雙年展
相關報導:
【12月│藝術雙年展特別報導】水岸線的困境──首屆多倫多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