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式生態
「災難的靈視」外一章
撰文│黃建宏.圖版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月號148期)
風間幸子版畫作品〈麥殖勞(發現新大陸)〉 Sachiko Kazama, McColoniald (New Continent Discovery) © Sachiko Kazama. Photo: Kei Miyajim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UJIN-TO Production, Tokyo
「回頭一看,皮鞋印再次被雪覆蓋,正逐漸變白(흰)。」──韓江,2016
經常會在電影中看見當「災難」或「危機」迫近到主角眼前時,鏡頭會瞬間以「泛白」來表達那無法名狀的衝擊瞬間,但在韓江的語句裡,卻表達出任何痕跡都會被一次次地覆蓋、變成白色。這會是什麼樣的鏡頭呢?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與視界?是一種不同速度的白,用瞬間衝擊的白表達「災難」的極端與不可想像,是過往世界與歷史對於災難的心理再現,然而,韓江用這個在韓文意義上不只是色彩的「白」(흰)訴說另一種與人的生命一起循環的「災難」,「災」中的水與火不再是莫名的突然到來,而是壓存我們許許多多人「皮鞋印」的水與火、生死循環中的水與火,進入共生環境與我們生命之間緊密牽繫的模控術(cybernetic)。「逐漸變白(흰)」,不是原來的白,而是又經歷了一次死亡的生命視界。
「災難的靈視」希望就藝術家與作品所開展的光譜,呈現出我們每天置身所在的「災難性的」環境,今天面對最迫切的政治性問題即是這生態式處境,卻不只是生態問題,所謂的「生態式處境」就是沒有人是局外人的世界,這樣的環境不是肇因於任何外來者,而真真確確就是由我們所共同製造出來的。生命與環境間構成一種不斷回饋訊息、容納偶然的有機系統:生命的作為造就新的環境,環境又不斷成為影響生命作為的新條件。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0年1月號148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01月│當代批判的深度想像特別報導】沉靜的政治技術──阿比查邦「狂中之靜」的流變
【01月│當代批判的深度想像特別報導】價值的悖論 一項偽考古提案──克里斯杜洛斯.帕納依度之「第二幕:島嶼」
相關報導:
【01月│當代批判的深度想像特別報導】沉靜的政治技術──阿比查邦「狂中之靜」的流變
【01月│當代批判的深度想像特別報導】價值的悖論 一項偽考古提案──克里斯杜洛斯.帕納依度之「第二幕: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