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世界所理解的一切都是由概念所構成,通過對世界的眾多對象,抽出特有屬性進行理解與實踐,也就是說人類的文明成果,都是由概念組成形成意義。雖然這世界充滿混亂的、多元變動的且複雜的,並且透過思維模式和文化活動建立概念理解「對象」形成意義。本展覽命名為「一一」暫時的現實,源自於楊德昌導演於2000年所執導的電影「一一」⋯⋯
此次展出大作及小品均有,大型創作的氣勢磅礡,小品多了一種清新可愛之感,把平日遊歷山水間景色,以鋪天蓋地的闃黑填滿畫面,展現雄強壯闊的場景,背景的黑具有內斂的力量,凝重而難以看透的特性。
高雄市立美術館夏季特展「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攜手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國家畫廊及義大利波隆那MAST基金會,盛大呈獻國際知名攝影師愛德華.伯汀斯基,以及知名紀錄片導演珍妮佛.貝奇沃與尼可拉斯.德龐希埃的作品,以近70件動人心魄的美麗影像、電影和AR體驗呈現人類對地球影響。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無垠之森」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畫,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藉由過道、逢魔時刻、薩滿3個主軸意象,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空間與文化領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巴比松收藏展」為君愼美術館首場舉辦的展覽。巴比松畫派指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的鄉村風景畫派,得名於法國巴黎南郊約50公里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附近的巴比松村(Barbizon)。
身處現代化進程下的變動時代,楊德昌關注都會生活情狀及經驗,對普世價值的探問與省思引人反響。本次將透過首度曝光的重要文獻與影音檔案,企畫特別主題,從不同角度重現導演的電影世界與創作思考。
許雅晴畢業於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2009年赴法國學習造型藝術,自此走上藝術創作之路。「拿了筆就畫」,一直是繪畫之於她的意義,簡單而不複雜。她的繪畫向來跟著直覺走,下筆的剎那將心中看到的形相、潛意識感受到的意象,透過線條及色彩來表現。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第24屆畢業展以「不好說」為題,5月31日起在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二展覽室正式展出,參展者包含美術創作組及文創設計組的同學,他們透過不同形式及媒材傳達出屬於我們的「不好說」。
南美館以不同的當代藝術角度及思維所規劃的全新展覽「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參展藝術家有極簡主義大師林壽宇、開拓臺灣現代石雕藝術重要代表藝術家黎志文、今年獲得第三屆蕭勤創作獎的王紫芸,以及結合音樂性與水墨特色創作為名的藝術家黃舜星,還有近幾年留法歸國的青壯輩藝術家王董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