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藝壇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藝壇
拼貼、身體與反叛的視覺詩學––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林德:危險微笑而來」
藝術史學家葛莉賽達.帕洛克(Griselda Pollock)認為,林德的創作語言突破既有的藝術範疇,不僅僅是女性主義的批判,更是對整個視覺文化中權力結構的挑戰。她那充滿激情、直覺與幽默的創作語言,讓觀者思考消費主義、刻板印象和自我認同之間的聯繫,也啟示我們在真實和虛假的界限之間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與力量。
守護歷史,重塑文化空間—馬德里利里亞王宮「璀璨風華:喬安娜.瓦思康絲勒」
瓦思康絲勒擅長將工藝概念藉由材料串聯在一起、對日常物件的去脈絡化,從而呼應21世紀,產生私人領域與公共空間、大眾遺產與高雅文化之間的對話。她以嘲諷且風趣的方式關注、質疑、評論女性、民族性、消費主義和集體認同的議題,經常將女工及手藝元素融入特定場地的作品中,進一步使藝術和家務勞動間的界限變得更加複雜,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
離經叛道?用幻境抵抗現狀—慕尼黑連巴赫市立美術館「至於住在這兒?謝謝不用:超現實主義與反法西斯主義大展」
一幅幅怪誕畫面、一篇篇奇異的文學作品、一首首即興樂曲……,這些作品有時憤怒地控訴,有時荒謬地可愛,也有時滑稽地嘲諷,作品背後蘊含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內心獨白,更是一群人想要逃脫既有體制、遠離戰爭陰影、突破困窘生活所聯合編織的巨大布幔。如今展場各處高掛的布條,彷彿呼應著百年前的這張思想布幔,在空中扯動、搖擺、舞蕩著。
米蘭的璀璨群星—從大教堂建造廠到二十世紀運動的藝術交岔路口
米蘭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常屈居於佛羅倫斯、羅馬及威尼斯之後,此次特展「米蘭的璀璨群星—從大教堂建造廠到二十世紀運動的藝術交岔路口」試圖平反這種觀點:縱使米蘭不斷受到「外來」影響,它仍然不斷接納並創造,一步步發展成義大利重要的藝文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