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這美好的武器
藝術襯托出自然的美好。草間彌生〈南瓜〉在直島。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總監福武總一郎,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從小接觸父親福武哲彥收藏的美術品。儘管對藝術不是很內行;但是感覺到所接觸的作品會發送「強烈的訊息」。這長年累積的「強烈的訊息」,也就是他耳濡目染的現代藝術,成為他復原直島的最佳「武器」。
福武總一郎1月間應邀在「2017天下經濟論壇」的演講,引起許多直島粉絲的注意。對於曾經親炙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或者在活動前後踏上直島的旅人,從這位企業家的現身說法再回想當時體驗,更加深刻感受到藝術在打動人心之餘,還可以發揮到奉獻眾人靜好生活與精神享樂的極致!
位於瀨戶內海的直島,16世紀時以製鹽和海運而繁榮一時。1917年,三菱財團在此設置銅製煉所,直到1960年代,製銅業沒落後,開啟了觀光產業,吸引露營族群。1985年,福武總一郎的父親允諾直島的地方人士,建立在地的兒童露營場。不料隔年福武哲彥過世。福武總一郎為完成父親遺願,多次登上直島後,針對這個受到工業汙染又沒落的小島復原想法,有了巨大的改變。
「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武器來達成呢?那就是現代藝術。」福武總一郎在卅二年前所提出的「直島方案」(Naoshima method),就是透過藝術來活化地方,這個方案也是他所領悟的「幸福的方案」,那是無法從便利性或娛樂性取得的通往幸福之途徑。
現代藝術做為一種武器,非但毫無殺傷之力,相反地卻是無窮盡的撫慰與鼓舞。然而在地人有如此的感受,卻是在他推出方案的十年之後。起頭幾年,直島的居民並不完全相信他,甚至有的人認為又是一次財團的利用與剝削。終於在1989年之際,透過老房子再利用的「藝術.家計畫」,古宅變身為畫廊,居民、藝術家和觀光客有了互動,在地人才逐漸感受到島嶼新氣象終於有望。
同年,福武總一郎在直島買下165公頃土地,直島形成文化村的構想也擴及到鄰近的豊島、犬島等小島。
1992年,結合美術館與旅館的「貝尼斯之家」(Benesse House)落成。2004年,地中美術館開幕。這座有「自然和人間考驗場所」之稱的美術館,是安藤忠雄建築師的代表作之一。安藤採用的水泥、鐵、玻璃和木頭等建材構成的現代美術館,建物幾乎都埋在地下,完全沒有破壞瀨戶內之美好景致。2010年李禹煥美術館和豊島美術館先後開幕。同年,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藝術祭開始首屆活動。
據估計,舉辦了三屆的瀨戶內藝術祭,創造137億日圓的高收益,在2016年統計的訪客超過一百萬人次。福武總一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此,臉上充滿了愉悅與滿足。他開心的是在地居民的積極參與,以及從世界各地及日本前往的年輕訪客。至於,島內元氣復甦的有感景象更不在話下了。
卅多年來,經營直島有成的福武總一郎,不諱言辦活動若要成功,需要一定的經費,而且要能永續長期經營。他認為文化活動不能仰賴政府,倘若政權改變,就可能影響到計畫,也不能依賴零星的捐款。他的福武集團是瀨戶內藝術祭的最大股東,足以為活動提供穩定的支援,他認為「要振興文化和地方發展,很難透過以往的歐美均一資本主義達成。」他在台灣的演講中,提倡公益資本主義的作法,希望更多企業參與,讓有歷史、有文化的地區再生。
從網路媒體讀福武總一郎談話,回想2013年個人旅行直島的經驗和感動,倒不全然是島上裝置的草間彌生巨大〈南瓜〉或地中美術館的莫內〈睡蓮〉,或安藤忠雄的美術館光庭設計。而是那樣一座小島告別工業的殘害,而能在空氣間散發出恬靜與幸福。我更加信服藝術這美好的「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