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端對端」到「永垂不朽的網路」
關於2020年transmediale的延伸思考
2020年transmediale柏林藝術與數位文化節(transmediale - festival for art and digital culture berlin,以下簡稱「transmediale」)在1月底開幕,以「端對端」(End to End)為本屆藝術節標題。在柏林世界文化宮的展覽,則以「永垂不朽的網路」(The Eternal Network)為名,呼應1967年藝術家勞伯.費列歐(Robert Filliou)和喬治.布萊奇(George Brecht)的一句詩詞:「網絡是永恆的」(The network is everlasting)。但其實今年transmediale所要探討的是網路的絕境、侷限與限制(此處談的限制不僅僅指時間的限制,也包含空間的限制),而這裡所說的網路(network)不只是技術上的網際網路,同時也是社群網絡。本文以法國網路藝術家路易絲.德魯(Louise Drulhe)、德國的鐵木爾.斯琴(Timur Si-Qin)與俄羅斯的歐莉亞.李亞林納(Olia Lialina)的作品做為切入點,並以此提問是否存在另外一種想像的網路世界(如果此種想像的世界真的存在)?這次transmediale所舉辦的論壇探討的議題也均是建立在一個假設點上,提供思辨多重歷史的可能性。
「永垂不朽的網路」展場一景(Photo: Luca Girardini, transmediale, CC BY-SA 4.0)
「那個我們習慣稱呼為網路(internet)的東西,是以基礎設施為一體的架構。它的運行有其自身無意識,存儲著每個事物,必須抑制自由流通的閃爍承諾才能起作用。在1960年代晚期,阿帕網(ARPANET)是第一個替美國國防部成功運行的封包交換網絡,從逐步地擴展到1970和1980年代,直到1990年代初期正式退役,提供商業網路服務業者通路。1990年代真正的轉變在於資訊交換的商業及經濟潛能的實現,轉變為時代的中心並促進金融業的發展。1990年代資訊網絡在區域及功能性上的大量擴展,不但被設置為一種意識型態上的勝利,而且將具有自由民主觀念的技術性應用在星球尺度的經濟系統上。藉由通訊節點間的自由流通和連結性,網絡產出也同時被產出。使用者在固定框架下的自由,但唯有在網絡之中和其交換協定,才能享有無終點的解放,但同時也沒有出口。」──《E-flux Journal:網路不存在》,2015
transmediale 2020講座及放映於柏林人民劇院舉辦
(Photo: Adam Berry, transmediale, CC BY-SA 4.0)
也許,網路在當初被發明時所設定的理想主義和中立性的信念一開始就屬一種誤導?既然在此時此刻,網路更加明顯的限制變得清晰可見,現在或許是進一步探究和試圖解決問題的時刻,這最終是關乎網路在全球化後的世界中,有關社會、技術和政治的未來。今年的transmediale論壇也談到近年來社群媒體的興盛,導致不管右派還是左派的群眾都藉由社群媒體來動員,這是網路在21世紀的回返。雖說網路淪落為民粹主義或極右派的政治工具,但是這種可以廣泛動員相同意識型態、同溫層的力量,正吻合網路一開始被發明時的初衷。
路易絲.德魯 網路關鍵輿圖 2015(Photo: Louise Drulhe, Drugo More, Croatia)
不同於去年以現場表演及講課式表演為主的論述方式,今年transmediale回歸以往在柏林世界文化宮的展覽,並將藝術節的講座及放映移至柏林人民劇院(Volksbühne),此劇院在東德時期同為重要的文化中心,也藉此呼應本屆探討關於1989年後之數位網絡議題,這也是transmediale自2002年移至世界文化宮後,首次回到藝術節起家的東柏林。關於展覽中值得注意的幾位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反映網路對日常生活方面的影響與作用力,揭開網路世界表現的假象,以另外一種角度敘事,並對網路的民主化提出見解,給予觀眾多重宇宙觀。例如:1990年出生、成長在網路普及化時代的路易絲.德魯,在網路藝術界被認為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她從2014到2019年繪製了網際網路空間的地圖,並試圖通過地圖來掌握該空間的社會政治議題。路易絲.德魯這次在「永垂不朽的網路」展出的〈網路關鍵輿圖〉探討的問題是:究竟網路有多大?為了解答這個疑問,路易絲.德魯提出十五個視覺假說,根據網路的技術、政治和經濟結構,對其幅員進行精準的空間分配。由此產生的地圖集呈現網絡空間極其複雜的形狀,被她視覺化的網路,使網絡的基礎架構、虛擬和物理地理區域都得到極大的緩解與清晰的解釋。這件作品討論了訊息節點、用戶端,以及國家和公司之間的關係,甚至網絡設計的基本原理。該圖集也是一種模塊化的視覺文獻,是一種動態的計算機代碼,以多重輸出的模式呈現,包含電子屏幕、紙本和展覽空間。她的作品讓人重新思考網際網路的空間幅度。(全文閱讀538期藝術家雜誌)
【三月專輯│網路的未來想像─以藝術做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