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藝術的登峰造極
「英國繪畫的黃金時代:從雷諾茲到泰納」展
1760至1820年間,由喬治三世(George III)所統治的時期是英國歷史裡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除了社會轉型的實現,該時期也是英國帝國逐漸獲得國際認可,以及藝術與文化開始蓬勃發展的關鍵時間點。隨著領銜畫家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及湯瑪斯.根茲巴羅(Thomas Gainsborough)的步伐,英國藝術家於此期間大勢崛起,並在借鏡古典大師畫風的同時尋求英國藝術的自我定位。
此次於法國巴黎的盧森堡美術館(Musee du Luxembourg)展出的「英國繪畫的黃金時代:從雷諾茲到泰納 英國泰特美術館傑作」展(簡稱「英國繪畫的黃金時代」展),透過展示英國泰特美術館的典藏傑作,回顧英國繪畫歷史中被稱為英國繪畫之黃金年代的重要時期。
在藝術家協會的興起與展覽的公眾化影響之下,英國藝術從私人領域轉向公共領域,創立於1768年的「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便是這項轉變的最佳佐證。藝術的市場與交易也於此期間經歷巨大轉變,從原先僅由貴族精英組成的客群,到後來加入了來自商業及工業領域的中產階級藏家。在新興的消費社會中,面對新客群需求的英國藝術家也隨之改變對肖像畫及風景繪畫的詮釋,開始以強烈、獨特的個人風格塑造自我形象,從而因應市場需求。
除此之外,藝術家也開始藉由發表辯論與個人藝術理念來進行自我推廣,以此提升自己的生涯地位。這樣的社會整體及藝術家個體的轉變,正是創造英國繪畫黃金時代的關鍵基石。此次推出的「英國繪畫的黃金時代」展,以七大展區為英國黃金時代藝術形塑出立體的關鍵轉捩點。
正面交鋒:雷諾茲與根茲巴羅
雙雙於肖像畫領域樹立藝術地位、同樣獲得皇室委託且都被稱為「國王的畫家」的雷諾茲與根茲巴羅,彷彿注定被綁在一塊,成為被命運安排給彼此的競爭對手,這兩位藝術家在1760至1780年間以藝術過招的相互競賽,至今仍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對決。
看重兩位大師異同之處的「英國繪畫的黃金時代」展,以雷諾茲饒富古典繪畫底蘊的〈龐培德夫人〉及根茲巴羅飽含感性與浪漫情懷的〈貝特-達德利夫人〉兩件呈現鮮明對照的大尺幅全身肖像為展覽揭開序幕,歡迎觀者對比兩位英國藝術先鋒作品裡相似卻不同的藝術詮釋。除此之外,這兩件肖像也體現出雷諾茲與根茲巴羅致力將英國肖像畫的視覺張力和價值地位提升至嶄新高度的野心,以及他們邊向古典大師致敬邊開發嶄新畫風所開創而出的藝術道路。因此,〈龐培德夫人〉與〈貝特-達德利夫人〉的並列展出,不僅完美象徵了英國藝術的黃金時代,更體現出激發新一代藝術家懷抱登峰造極使命感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