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批判與覺醒文化的系統邏輯
新美術館「漢斯.哈克:一切相連」回顧展
以「體制批判」(institutional critique)令1970年代紐約第五大道美術館另眼看待的德國藝術家漢斯.哈克(Hans Haacke),可說是近年「覺醒文化」(woke culture)的始祖。
與哈克上一次在美國的大型個展相隔30載,新美術館(New Museum)在2019年底、2020年初,為千禧世代帶來一場精彩的回顧展覽「漢斯.哈克:一切相連」(Hans Haacke: All Connected),展覽網羅藝術家從1960年代至今的代表作品,梳理這位當代藝術界的重量級巨砲對於系統和機制一以貫之的提問。
漢斯.哈克作品〈畫廊觀眾出生地與居住地剖面,第一部〉 Hans Haacke, Gallery-Goers’ Birthplace and Residence Profile, Part 1, Printed map on corkboard and red and blue pins, 163.2x223.5x5.1cm, 1969. Installation view: Howard Wise Gallery, New York, 1969 © Hans Haack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Paula Cooper Gallery, New York. Photo: Hans Haacke
震撼彈:與藝術無關?
事情是這樣的,時間來到1971年,哈克原獲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之邀,於該年春天舉辦一檔個展,但是,美術館卻在開展前一個月取消了這檔展覽。美術館的董事會也主張美術館的核心責任在於提倡美學與教育,而哈克直接碰撞政治社會議題的計畫「動機不純」(ulterior motive),與藝術無關,因此不該在美術館展出。
哈克這些所謂「與藝術無關」的作品,包含經典的「調查」(Polls)系列,藝術家設計一組問卷,普查前往觀展的觀眾,試圖突顯藝文消費在紐約儼然成為少數種族、政治團體以及經濟優勢階級的消遣。其中〈畫廊觀眾出生地與居住地剖面,第一部〉(更邀請觀眾於一張空白地圖上,標記出自身的出身地點以及居住地區,這項以一張空白地圖為起始的開放性作品,於調查截止後,卻自然而然地繪製出一幅曼哈頓島以第五大道美術館為區隔線的一方涇渭分明的社經階級地圖。
哈克的操作,在21世紀的你我看來相當無害,概念上類同今日常見的數據視覺化作法,卻鐵錚錚地戳破了藝術界附庸風雅外殼下世襲的權力結構,引起軒然大波。各界揣測古根漢美術館對於這些議題如此敏感,其壓力可能來自於董事會成員與Shapolsky曼哈頓地產公司潛在的利益關聯,因此施壓取消展覽,試圖抹消藝術家對於體制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