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收藏時代的記憶
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的美學觀點
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在於收藏時代的記憶。
熙來攘往的台北車站斜對面,沿著樓梯走進地下室,轉彎迎來一片都市桃花林:簡單、明亮、安靜、輕鬆的「築空間」生活美學空間,正舉辦「台灣50現代畫展」,攝影師正為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取景,他寬鬆的黑色西裝裡搭著藍色襯衫,手插在黑白格子西裝褲裡,黑細框玳瑁眼鏡後面炯炯眼神迅速地掃過裡的每幅畫,踩著黑球鞋的雙腿速速走近了紀宗仁的作品〈流浪記-思鄉〉:「就這張吧!」率性直覺中帶著精準的判斷,正如他精彩的跨界人生中不變的本質與初衷。
從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張藝謀執導的《活著》電影製片人,到TVBS媒體人,跨至台灣土地開發,邱復生以所學的「比較音樂」視角看世界,用不同的介面觀察與記錄不同的時代,從地表上的雕塑─建築談到羅丹,從村上隆談到ob,每年走遍世界重要的藝術展覽,探索美好事物與他內心的反射。深究藝術的本質,譜出收藏世界獨一無二的旋律,「我們都在創作,若是別人也認同,我們就是創造時代的人。」邱復生說,他最愛收藏時代的記憶。
左‧邱復生與BIG建築事務所創辦人比亞克.英格爾斯合影於倫敦蛇形藝廊夏日展廊計畫開幕式
右‧邱復生攝於東京森美術館展出的「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特展現
《悲情城市》記錄了藝術家陳庭詩的時代。邱復生說,「悲情城市」中梁朝偉飾演的主角文清就是以陳庭詩為原型。陳庭詩八歲從樹上跌落失語失聰,卻堅持不願學手語,靠著肢體語言加上筆談與世界連結。他創作不輟,在國學、水墨、書法、篆刻、版畫雕塑上都有所成。邱復生說,陳庭詩、朱銘、姚慶章都是與他有緣分的藝術家,此前辦公室曾經陳列陳庭詩作品,而畫家本身常常帶了朋友去參觀自己的畫,「由此可見創作者對自己作品的鍾愛。」
藝術家們藉由創作來記錄時代的點滴,邱復生主掌的台開與親自規畫的生活美學空間「築空間」,自許應當為台灣這塊土地的美學發展歷程,留下見證。「台開的收藏都不是為我個人的收藏,因為我是台開的負責人,台開該收藏什麼,便是我的責任。」2013年台開適逢50週年,「走過台灣抗爭痛苦的50年,台開整理與保存同時期畫家的作品,並將之數位化。」除了完整的線上圖文呈現,更收錄了畫家本人對於自己畫作說明的珍貴影音,「透過做這些事情,我也收藏了他們藝術的精髓。」
台開的藝術品收藏,無不是緊扣著「時代性」而展開,成為見證台灣土地上不同年代的風土民情與時代感知:黃光男作品〈四季昌明〉中豔紅大地與翠綠冬瓜的對比下,幼嫩的小雞依偎在恆春盛產的洋蔥旁;廖修平作品〈雙福〉選取廟宇祭祀與台灣民俗的元素,以紅與金構築出庶民生活的幸福想望;林美蕙作品〈逐步消逝的風景(五)〉勾勒出台灣特有風景,記錄了一坪農地六萬元的時代;黃坤伯作品〈花漾.年華系列之五〉青春寫實,穿著學校運動短褲的少女躺在躺椅上,看著漫畫喝著珍珠奶茶……。走過「台灣50現代畫展─黃金年代」展場中霍剛、莊喆、謝孝德、蘇憲法、李淑娟等人的作品,「築空間」盡處的音響室,整套的德國MBL音響閃爍著靜默的幽光,邱復生坐在試聽椅上翻著《藝術收藏+設計》2016年9月號的封面故事,一邊分享丹麥BIG(Bjarke Ingels Group)建築事務所在倫敦肯辛頓花園裡蛇形藝廊夏日展廊計畫中,以「解放牆體」(unzipped wall)為設計概念,用1802個玻璃纖維盒子搭起的白色金字塔,一面談起與BIG建築事務所創辦人比亞克.英格爾斯(Bjarke Ingels)的因緣,「台開的花蓮洄瀾灣日出山莊,就是比亞克.英格爾斯的作品。除了世界級的設計,花蓮園區也因駐村藝術家吉姆.庫柏(Jim Cooper)的創作而增添色彩,而對南島文化的重視,台開亦邀請夏曼藍波安記錄古法、復刻傳承蘭嶼達悟族陶偶。
左‧台開典藏楊英風作品〈後台〉 右‧台開典藏何肇衢作品〈淡水窗外〉
邱復生皺眉眯眼,手機拿得很近地認真刷看著拍攝過的相片,找到了他在白色金字塔前的合影,一面說起這段國際合作的淵源:台開建築原本定位就是國際化,因為透過英商奧雅那推薦青年建築師,啟動與BIG建築事務所的緣分,在許多實驗性的案件滋養下,BIG建築事務所也隨之一同成長至今。「建築是地表上的雕塑,我們四年前就在思考什麼是『未來的建築』,不只是造型,更要兼顧人的舒適感與需求。」此外,符合環保原則且便利組裝施工的『模組化』也是未來建築的趨勢。不同於薩哈.哈蒂的數位建築,BIG建築事務所『突破建築的質性』,可謂創意獨具。」
提起鍾愛的建築,邱復生靈感源源不斷。「台開建築有許多的原則性,例如政府規定房高3.6公尺,在跨距與比例上,建築師就必需多所著墨,台開新竹新埔智能園區就是以傳統三合院為基礎加以變化,以解決氣流通暢的問題;而房屋內裝部分也進行模組化,即使不同建築師打造不同的品味,但在尺寸的比例與視覺的協調性方面,絕對是一致的。」邱復生對於線條的簡潔與平衡十分講究,「好比平面文件的字距與行距一般,都有學問。」
走在當代建築的前端,邱復生認為建築必須與風土條件結合,也就是要「在地」。「每個人從小都有構築自我空間的行為,也就是『築』出空間,而台開的計畫在落實之前,所有展示的空間無不充分表達了台開作品的差異化。」邱復生指著音響室白色的磚砌牆面說,一般都用海綿作為吸音材,「我在福建客家永定土樓發現了手工製『野磚』,因為燒造溫度導致每塊磚呈現不同的色澤與風貌,自然的表現也符合不使用油漆的環保概念,未來台開所有的房子都會應用這塊磚來打造。」國際設計結合在地元素,「像新埔園區就是採納新竹居民以鵝卵石作為水土保持的做法。」
台開典藏黃坤柏作品〈花漾.年華系列之五〉
左‧「台灣50現代畫展─黃金年代」展出盧明德作品〈生態公式2〉
右‧台開典藏林美蕙作品〈逐步消逝的風景(五)〉
從建築、設計、文化到生活,邱復生觸類旁通,旁徵博引,「我所受的訓練,就是觀察與比較。」邱復生說自己以前學的是「比較音樂」,除了縱向觀察比較之外,也要比較橫向同期音樂家的作品異同。「音樂、美術甚至數學,都是哲學的工具,哲學就是在表達人性,或是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人為了表達情緒而進行藝術創作,或以繪畫、旋律甚至是論述來詮釋情感。」邱復生習慣性地將之比較,所以在做建築時就會看到「凝固與流動」,他認為:「攝影應該在流動的瞬間捕捉鏡頭,李安為什麼用120分之1秒的高倍率錄像?就是要呈現分秒差異的時間點之間所存在的流動感。」藝術創作,也是流動的情緒,以「起承轉合」的律動型態,成為容易被人理解的美學形式。
從比較音樂為軸線延展,邱復生看待世界的觀照面向更為多元。「收藏對我來說,是我與美好事物之間的反射,是看一次就夠了?還是想看很多次?甚至進一步想要擁有?」「可以記得的不用保存,可以轉給別人的就可以收藏。」他獨特的收藏經驗從不以升值角度觀之,「因為會漲價的東西太多了。有些事物雖然美好,不過拍張照片也就留下記憶了。」個人與美好事物之間的反射,是收藏的核心價值,邱復生認為,收藏藝術品除了滿足心理對於美好事物渴求的機制,藝術品在居室空間的呈現有時也具備功能性的考量,「以往繪畫是室內牆面的延伸,一張畫延展了空間的深度,人們喜歡掛風景月曆在牆壁上,讓這面牆看起來『更遠』。」
「台灣50現代畫展─黃金年代」展出李錫奇作品〈本位之三〉
美好事物也是被定義的,「像是蒙娜麗莎,她的美是獨一無二的,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於美自有定見」。直到認識村上隆,延伸了邱復生心中的牆。「村上隆主張藝術產業化,因此我找他連續兩年來台舉辦『藝祭』(GEISAI),同時結合企業與公益,展品定位就是『買得起的畫』,是『讓人可以實現的夢想』」。愛與慾望令人「想要擁有」,而在擁有之後,邱復生說要學習「如何不要擁有」,也就是收藏必須流動與分享,留下「曾經擁有」的記憶。
因緣際會,邱復生收藏生活的記憶。「像我會抽煙,古時候的煙斗是生活的一部分,那像是男人的衣飾,拿在手上或是配掛身上,有竹、玉、銀製的……。」他看到就收、想到就把玩,然後成為專屬他自己的生活記憶。「人就是一個『時代』而已,藝術品反映個人的生命史。羅丹的祕書里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信〉中說,你不要覺得你沒有創作的題材,即使把你關在銅牆鐵壁裡,也有來自記憶中的美好,這是你最好的創作泉源。藝術家看到臭水溝也可以畫出美麗的溪,人的創意是可以超越醜陋與痛苦的。」
上、左‧台開花蓮洄瀾灣日出山莊是丹麥BIG建築事務所的作品 右‧紐西蘭藝術家吉姆.庫柏的陶藝作品
人類超越痛苦,以美尋求解決之道。「我藉由收藏向羅丹致敬,其中一件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翻的原寸〈地獄門〉,另一件是〈天使之吻〉,這兩件作品是羅丹對於人性深刻的論述,簡單扼要地說清了男女之事,超過千言萬語。」他說自己買得低調,因為不喜歡被界定為收藏者,「這樣會扭曲收藏對我的意義。」一面刷起手機裡的照片:土耳其伊斯坦堡雙年展的紅線作品、尼斯美術館裡的畢卡索、馬諦斯畫作織成的地毯……。邱復生親身體驗與美好事物之間的化學作用,也適時掌握最新的藝術資訊。
「最近公司要買一張ob的畫,我辦公室有一張三年前ob在21歲來台灣時畫的作品,這次再度赴東京看她的畫,發現風格有所改變,想要再買一張,記錄她的這個時期,也許再過幾年再買一張,這收藏就有系列性。」邱復生說,日本漫畫從浮世繪到北歐風,已成為世界共通語言,其間人的造型變成大眼睛,但日本人不是大眼睛的民族,眼睛成了大學問,例如「萌」,也就是眼睛的迷惑感,ob所有的畫的重點都是「眼睛」。眼睛是球體,光線在水晶體中千變萬化,靠著折射還看得到附近環境的變化,ob對眼睛的詮釋,讓她成為「這個時代的萌女王」。
左‧夏曼藍波安記錄古法、復刻傳承蘭嶼達悟族陶偶。
中‧台開邀請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新埔鬼谷子廟〉右‧台開邀請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金門典藏館─光庭〉
ob是村上隆的女弟子,而邱復生不諱言村上隆對他的影響。「村上隆很早被送去美國留學,卻精準地將受到漢學影響,他將日本文化內在精神中的禪與達摩以個人的詮釋加以具象展現,他於2015年底在東京森美術館展出的『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特展就很精彩,整理了包括風水、方位等豐富元素,並以貼近現代生活的手法具體表現。」村上隆本身也是一名收藏家,他在橫濱的收藏展,因藏品數量太過龐大,從規畫到展出花了三年的時間。「我去看了村上隆的收藏展,從其中可以學習什麼叫做收藏。收藏的定義是什麼?從『村上隆的超扁平收藏──蕭白、魯山人到基弗』展場的布置就能看出,他的布展手法,打破大家對於收藏的定見,突破收藏單一門類與品項的侷限,打造跨越收藏類別的全新整體性格局,創造收藏的記憶。村上隆不隨波逐流,是個做自己、並創造時代的人。」
自我突破、創造時代,邱復生手機裡收藏了許多的記憶,他堅持要找出一張黃昏時倒映在水上的金閣寺照片,「建築不該只追求本身的造型,而必須具備倒影之美,這也是未來台開所要追求的目標。」音樂性心靈、國際化視野、整體性思考,邱復生的收藏一如其人,收藏記憶,更創造時代。
01、02‧台開典藏的村上隆作品
03‧由NOIZ建築師豐田啟介設計的「築空間」,牆面掛著村上隆的作品
04‧台開典藏的村上隆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