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加油ART」激發台灣藝術創作能量
專訪發起團隊與藝術家
「藝起加油ART」平台定義
「藝起加油ART」的崛起發生在如此敏感的時間點,被多數人認為是一場為藝術家紓困的展覽,給予受疫情影響的藝術家們一個接觸群眾的管道與更多的作品成交機會。然而,創辦人王建揚從來都不將「藝起加油ART」侷限於「紓困」二字,而是秉持著藝術家「互助」的初衷,讓平台的規則與時俱進,所有用戶是在對等的情況下互動,整體創造出來的有形與無形的效益,遠遠超過「紓困」的範圍與限制。
寬鬆的社團規定造就了平台內容的多元性,油畫、版畫、插畫、水墨、攝影、刺繡、雕塑、裝置、影像、AR……,初次瀏覽的人難免感覺眼花繚亂。對此王建揚回應,這正是他一直以來致力探討的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縮影,反映出當代社會繁雜又繽紛的面貌,多元的議題與表現形式不斷更新,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又在想像之外。
Party Time與遊戲快感
「藝起加油ART」人氣最熱絡之時非展覽開始前兩週莫屬,許多懷著「挑好貨」心態的成員,最初的行為與反應莫不是「滑、滑、滑」、「驚豔於作品」、「啊!被買走了」的無限輪迴。原先大家還會有禮貌地留言詢問:「請問我可以收藏嗎?」到後來與時間賽跑,留言都是「收」一個字。創作者艸執法甚至用0.77錢黃金打造〈黃金收〉,此作品在貼文發布的同一分鐘內由王建揚手刀收藏,其他人只能望塵莫及。基於時間所創造的競爭感引起觀望者極大的興趣,甚至創造出引人入勝的「遊戲感」,尤其是在「Party Time」活動系列推出後更形風靡。
買方所感
以往大眾若想收藏藝術品,得先穿得體面,走進藝廊或藝博會,與藝術行政者客套一番,才有機會接觸藝術品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過程中還不一定能與藝術家親自交流,這些程序好似重重門檻,讓大眾對於藝術收藏往往在心理層面有相當的距離感。反觀在「藝起加油ART」中創作者與收藏者的互動,憑藉網際網路與社群網站的功能,多了開放性、即時性、對等性、互動性等優勢。
賣方所為
根據筆者採訪的幾位藝術家的說法,他們參與「藝起加油ART」的初衷,無非是被活動的規則吸引,抱著輕鬆、有趣的心態,看好賣五買一的機制,期待與其他創作者之間的互助和交流,同時也能夠提升自己的曝光率,有機會受到更多關注並增加藏家數量,所以在受到王建揚邀請時,幾乎立刻就答應了。至於事前有無和配合或簽約的藝廊溝通,則是看合約內容以及雙方的關係與默契而定。通常他們的心中都有一把尺來衡量選件與投入程度,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提供尺寸較小、不曾在畫廊展示過或是有版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