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觀音」的真身是「聖母瑪利亞」?
鳩摩羅什翻譯的《法華經》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對於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有著推廣的作用。經典中記載:「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和中國固有重視傳宗接代的觀念相結合,所以古印度的鬼子母也被中國人接受。可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送子觀音的具體形象,在中國一直要到明朝末年才突然大量出現。
在比利時布魯日(Brugge)有座著名聖母院大教堂,教堂內最受重視的是米開朗基羅(1475-1564)以大理石所雕刻的聖母與聖嬰像。不用多費脣舌,任何人一看都會感受到這是出自大師之手的作品。再看看中國大陸福建的「再現.中國白──2019年民間德化窯收藏大展」,展廳中央擺放大師何朝宗款的德化白瓷觀音,是不是和布魯日聖母院大教堂的雕刻風格相近?許多人認為何朝宗是明末的人,但是現有史料記載何朝宗生平的文獻均為清康熙以後,最早記載於清乾隆《泉州府志》,所以可推論,何朝宗製的送子觀音陶瓷應該有所本,而非完全原創。
唐伯虎(唐寅,1470-1524)這名字大家都知道,在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典藏一件〈唐寅款送子觀音圖〉。再來看看義大利羅馬聖安德烈教堂的藏品〈羅馬人民的保護者聖母瑪利亞像〉,閉著一隻眼都看得出,這兩張畫來自相同摹本,那到底是誰影響了誰?
明末清初姜紹書編《無聲詩史》為明代畫家史料集合,其中提到「利瑪竇攜來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嬰兒,眉目衣紋,如明鏡涵影,踽踽欲動。其端嚴娟秀,中國畫工,無由措手。」顯然這類西方畫讓當時中國畫匠和畫家都震撼而無從下手。這段描述基本反映出聖母聖嬰的形象在當時中國市場是新穎的,中國的送子觀音造形雕塑與繪畫是後來因為貿易經濟行為而產生的新商品。其實中國吸收外來文化和產物本來就是一件平常的事,只不過被現代人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