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與色探索感知的邊界
安.維若妮卡.珍森斯創作中的互動體驗
以光線、霧氣、色彩與光學現象為媒材,比利時藝術家安.維若妮卡.珍森斯(Ann Veronica Janssens)的作品經常被比擬為通往愛麗絲的鏡像世界的通道,引導觀眾跨越現實的界線,打破習以為常的觀看方式與常規,探索那些稍縱即逝的、脆弱不安的感受和體驗。位於哥本哈根的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舉辦珍森斯個展「暖粉紅綠松色」(Hot Pink Turquoise),展品包含1989年至今的重要作品,讓觀眾得以全面地了解珍森斯30多年來,以人對時間、空間、物質的感知為主題的藝術實踐。此展覽也將於2020年9到11月間在南倫敦畫廊展出。
凝霧雕光
「光」是珍森斯藝術實踐的核心。在此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是如何結合各種媒材,使光表現出多種不同的質感。人造霧可以讓光線呈現一種雕塑般的實體感,一直是珍森斯多方實驗的材料之一。在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比利時館中,珍森斯開始了將光線與人造霧結合的創作方式。她認為:「凝視霧可以帶來一種充滿衝突的體驗。流動的霧氣看似可以超越一切物質的阻礙,但同時又能夠賦予光線物質性與可觸性。」 早期她所使用的霧是白色的,接下來她逐漸發展出各種顏色的光線和霧氣的結合,並使色光與霧氣在展覽現場與觀眾產生互動。
在「霧星」系列中,珍森斯使用聚光燈與人造霧,使光束呈現出如同實體雕塑般的量感。她將聚光燈固定在牆面上,圍繞著一個垂直的圓形排列,並仔細地調整燈光的角度,使光束向圓的中心集中。來自不同角度的光束彼此重疊、交錯,形成一個突出於牆面的星形。瀰漫於展廳的人造霧增強了光線的不透明感,使星形的中心看起來有如實體。珍森斯的光之雕塑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質感:霧氣中的光線看起來像是實體,但又帶有透明感與流動性,使觀者對眼前所見的作品與空間產生強烈的不確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