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中的素性題材藝術
水墨畫藝術,在東方美學範疇中,常以植物做為創作的題材,並且將植物屬性提昇到人格層次上。
在諸多的藝術表現裡,水墨畫除了人物畫、動物畫做為主題的闡述外,植物題材所引發的美學概念,在美術上發揮極大的功能。原因無他,植物的種類多於動物的項目,並直指它與人類相依相存的關係。好比咖啡、茶是飲料,稻禾、麥稷是主食,而枸杞是藥材。
眾多植物品類之實用性常被轉化為精神性,其象徵性傳承為文化產生的因素,本文即針對因植物的生長與功能,轉承繪畫藝術的美學觀,陳述一二。
吳鎮 墨竹譜.晴霏曉日 1350 水墨紙本 40.3×52cm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一、植物的生命
大地生機是繪畫創作者最需要觀賞的視覺物像,透過物像才能產生意象,有意象才有心象的選擇與創作。事實上,天地間的生物,包括植物與動物,人類屬於動物之類,也是萬物之靈與掌控者,更是人類社會價值的倡導者。他在生命的歷程中有了認知的功能,也有趨善避惡的本能,更有優勝劣敗的競爭力。
因此,在人文精神或知能的鍛鍊所產生的辨識能力,就成為古今中外人類之所以有文化層次的分判。
在諸多實驗與經驗,為了表達人性與知性的恆常,除了文學外,藝術的創作與欣賞成為人類知能豐盈與缺貧的項目。依此推演,便能明確藝術家之所以有精采的作品,先決條件就是知識的多寡與情思寄寓的成分,是否達到可知、可感、可視的境界。
就以水墨繪畫來說,對於植物為題材的畫家,應該要有更深層對於植物生命的認識:好比植物的種類,它們有一定的生長環境,包括土壤、濕度、水分與季節的適應,因此才有所謂的「正月梅、二月杏、三月桃、四月薔薇、五月榴、六月荷、七月葵、八月桂、九月菊、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蠟梅」的分野,或者依時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時季節。
有了四季農時,並了解種瓜植豆的時間,也可分辨植物在生長中的播種、生芽、茁壯、結果、收穫的程序,若中間有錯置的植栽或過於強求的呵護,它的成長則是危殆的,這也說明它有其生命依存的秩序與特性,所以要有更寬廣的慈悲心;生物中的植物,它是有生命的、有基因的,更有性格、會選擇生長的環境。
例如生成在山崖的植物,它有向光性、向上性、向空性、向水性的性格;生長在水濱的蓮花或柳樹,除了植物特性外,它可有耐水性,耐寒性、耐溫性等。在開花時際,它散發的花粉、香氣均代表其生命的亮麗。
看到爬藤類瓜果在蠕動成長過程努力抽鬚著竿,以支持瓜果身軀上長,它們細膩謹慎地爬高,以利開花結果的生機,是多麼不容易。若在此時被外力斬傷,不論大小力道,將使這棵瓜果受傷甚至命喪當下,枯萎而死。君不見農夫農婦每遇大雨或颱風時,祈求上蒼莫要毀掉農產品的情狀,便明白植物的生命亦得受到保護否則大地枯竭。
錢維城 花卉冊(四).畫牡丹之三 清 設色紙本 33.4×48.8cm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二、植物的功能
或者說植物之於動物,尤其人類的功能,可能是自然生物食用鏈的必然,是提供了人類生命的必需品。
首先要說的是地球充滿著植被、植物,從幾千年以來尚活的喬木,到晨成夕散的菌類或相當物性的植物,大都是被人類所需要,甚至是被人類所主宰。大樹堂堂,小樹亭亭,在自然界的生態中,它們都有平衡環境的功能,也有提供景觀──包括裝飾的能量。以數千年生成在深山的檜木或榆木為例,它為成長的環境提供了水土保護的功能,亦有淨化空氣的作用,甚至有防風雨以濟山嶺、遮強光以蔭地表的輔工助長。林林總總看待這些大樹的氣象,於是便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譬喻。
再者是植物不僅有外在的功能,可以築屋造橋,也是人類賴以食用的寶物,尤其素食者常以蔬菜瓜果為主食,就是綜食者也以菜餚補足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由此看來植物的功用可大了。若有些食用植物被植栽固然幸福,如瓜果蔬菜品種繁多亦植栽容易,被應用為日常佐飯食品,包括了各類葉菜:白菜、高麗菜、菠菜、空心菜、南瓜、黃瓜、蘿蔔或馬鈴薯等,它們與人類有著從食用到觀賞的密合關係;而不宜食用卻有更宏大的治病功能,如中藥記載的藥品,大致都是植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傳承千年萬載的功能豈止是藥性而已,它更被視為養生補品的寄寓植物。
另者,植物在大地成長中給予人類的功能,除了它的實用性之外,還被寄以性格與精神價值的託付,即明代祝枝山所言「天地間,物物有一種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蕩如,不可形容也」的生機,是人類佐以物像為心象的標的。(全文閱讀543期藝術家雜誌)
【八月專輯│藝術與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