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漚館到居山堂
側記周澄八十回顧展(上)
撰文.圖版提供|熊宜敬(《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8月號155期)
2020年10月,周澄老師將在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蒸雲洗石──周澄八十回顧展」,影響周澄老師一生最大的應數江兆申老師,故此文以二位的師生情緣作為誌念。
周澄,字蓴波,1941年生於宜蘭羅東,齋名「慎獨草堂」、「小雪樓」、「鏡秋書屋」、「居山堂」。
周澄老師1954年即以13歲之齡加入頭城「八六書畫會」,從康灩泉先生(1908-1985)學習國學詩文,也正式接觸書畫;1961年,考入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隨侍江兆申老師(1925-1996)浸淫書畫金石及詩詞典章,並於1963年正式成為江兆申靈漚館弟子,爾後又入王壯為(1909-1998)「玉照山房」鑽研金石。
周澄老師為台灣藝壇同儕中,少數於詩、書、畫、印領域皆有所成又能相輔相成者,平時日課不墜,筆墨根基深厚,勤勉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身體力行,體悟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內外兼修。數十年來,除了書齋畫室的孜孜矻矻,行旅足跡更遍及世界各地與中國大陸的名山勝境,還有台灣家園的鄉土情懷,使作品充滿了對天地萬物的遣興抒懷。
結識周澄老師30載,一以貫之的是溫文爾雅的為人處事,與謙沖平和的言行舉止,從不刻意彰顯自身的藝術才華,亦不汲汲營營藝壇的應酬虛名。記憶中,每至周澄老師的畫室談文論藝,畫案上或是墨跡未乾的書法臨帖日課,或是溫故知新的文章典籍書卷,或是細心經營的筆精墨妙畫作;縱使天賦才情,又得名師前輩指授,但純然誠樸的性格,即使成名甚早,但周澄老師始終恬淡含蓄的實踐筆墨學識的基礎錘鍊,依循著詩、書、畫、印的文人藝術家道途,踽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