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生根、鴻梅綻放
寫記鴻梅新人獎八年有成
鴻梅新人獎的緣起,始自2008年7月「財團法人鴻梅教育基金會」的成立。
先是日治時期,出身新竹香山農家的陳鴻蘭、李梅妹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五個子女,皆受良好教育與正確人生觀;且在事業有成後,積極投身公益、服務鄉里,諄諄告誡子女:知福惜福,感恩回饋。2008年7月陳家五兄妹謹遵庭訓,以父母之名成立「財團法人鴻梅教育基金會」,希望藉此幫助更多需要教育資源的人。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名稱源於創辦人陳添順父母陳鴻蘭(左)及李梅妹之名
當時設定的服務項目有五,即:1.頒發清寒獎學金;2.外籍配偶子女課業輔導;3.小學生才藝培養課程;4.偏鄉教育資源補助;5.社區、學校、藝文活動。如是五年,幫助過無數需要幫助的兒童和社區、學校,成為新竹地區助學、興學的一個典範。
俟2013年7月,基金會成立五週年之際,全體董事決議:將基金會服務範圍,擴大到對藝術創作懷有充沛熱情與夢想的年輕藝術創作者的支持。首先,和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合作推出「第一屆璞玉圓夢計畫」,在參與報名的廿三位藝術家中選出五位得獎者,分別為:侯忠穎、莊凱評、張絜迪、高肇良、馬如龍,每人各獲得新台幣15萬元的創作基金;並安排他們前往馬祖寫生交流、藝術見學,且參與2014年9月的台灣藝術博覽會成果發表展。
2014年元月,鴻梅教育基金會正式更名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除持續和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合作辦理「第二屆璞玉圓夢計畫」的創作獎外,更接納評審委員廖新田的建議增設「藝評獎」,名額和創作獎同,均為五名。創作得獎者為余昇叡、陳鏘旭、謝均涵、馬如龍、林庭如,每人各獲新台幣15萬元創作基金;藝評得獎者為鄭惠文、胡鐘尹、林秀蓁、陳怡如、彭康家,每人各獲新台幣2萬元寫作基金。
該屆藝術見學活動,遠赴日本參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廖新田並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舉辦藝評工作坊,倡導藝評寫作風氣。而成果展,以第一屆的創作者搭配第二屆的藝評者,設定主題為「創作/論述雙重奏」,以「2015鴻梅新人獎巡迴展」為名,在隔年(2015)7月至9月,分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美藝堂、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巡迴舉辦,時間長達三個月。
第三屆的新人獎改由基金會獨立舉辦,名稱也改為「鴻梅新人獎」,並延續之前成果,稱為「第三屆」。此屆創作類報名人數爆增為五十五位,得獎者為陳語軒、余昇叡、林嘉文、高冠羣、蕭其珩;藝評類得主為許懿尹、吳盈諄、彭康家、胡鐘尹、林秀蓁等,獎金同前。本屆除持續由廖新田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舉辦藝評工作坊外,也首開作品的典藏,獲藏者為第一屆創作類得主莊凱評的作品〈微光城市Ⅱ〉。
「2016年鴻梅新人獎巡迴展」的參展者,為第二屆創作獎得主搭配第三屆藝評獎得主,分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美藝堂(8月)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9月)展出,並在同年10月3日舉辦「藝評發表會」。
第四屆鴻梅新人獎,創作類得主為張庭甄、蔡鎮澤、范思琪、張如安、陳柏源;藝評類得主為林秀蓁、陳仲賢、鄭友寧、鄭惠文、郭朝淵;藝評類的獎金由原本的每人新台幣2萬元,提昇為3萬6千元。
這年(2016),基金會的愛文街館舍落成,於10月23日遷入新址。作業上更見便利,而藝術交流的見學活動則在隔年(2017)元月,前往屏東三地門。
「2017年鴻梅新人獎巡迴展」的主題訂為「無人之地」,仍是第三屆創作者搭配第四屆藝評的組合,展覽地點則為新竹市文化局梅苑及琉璃畫廊(9月)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11月);11月9日在台北的開幕同時舉辦藝評發表會。
第五屆鴻梅新人獎,創作類報名人數維持在四十六位,獲獎者五位,分別為:吳易澤、李妮、邱奕辰、許佳琪、余昇叡;但藝評類送件只有七位,獲獎者減為三位,分別為:邱廷浩、羅倩、彭康家;顯見藝評人材培養之不易,基金會決議另以邀稿形式達成五位藝評之目標。本年度藝術交流見學前往花東。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每年皆舉辦藝術見學之旅,帶領鴻梅新人獎得主異地參訪以拓展視野。圖為2018年花東見學之旅期間於綠色隧道進行寫生活動。
「2018鴻梅新人獎巡迴展」展覽形式由原本統一的主題,改為由五位藝術家各訂主題的聯展型態,原本合訂為一大本的畫冊,也改為五小本套裝的形式。展出地點仍在新竹市文化局梅苑及琉璃畫廊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但先新北、後新竹;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開幕時同時舉辦藝評發表會。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創作類報名人數增至一百卅七位,反映該獎項備受年輕藝術家肯定。本屆獲獎者為:黃彥勳、李承哲、吳聯吟、曾琡棻、江宜瑾。
本屆為加強藝評類的參賽誘因,用心進行了數項改革:1.藝評獎金由每人新台幣3萬6千元,提高為4萬元外,另再就年度最優者一人,再給予2萬元獎勵;2.在字數規模縮減1/2至1/3的前提下,寫作者得在原媒合評析一位創作類得獎者的做法之外,增列三篇自主規畫的藝評,包括:藝術潮流觀察、藝術對象訪談及藝術展覽活動評析等,擴大藝評書寫的範疇;3.設置專門的線上藝評平台ARTSPIRE,介紹藝評獲獎者及刊載藝評全文;4.邀請藝評得獎人擔任基金會年度特約藝評人,在基金會專屬Facebook即時發布「#鴻梅推藝文」短文,推薦台灣各地藝術展演活動。
鴻梅新人獎特設藝評類獎項,提供培育、發表的資源與機會。圖為「2019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開幕時舉辦的藝評研討會,主持人白適銘與5位發表的鴻梅新人獎藝評類得主進行綜合座談。
在多方鼓勵下,本屆計有十七位藝評者送件參選,獲獎五位,分別為:方彥翔、陳晞、陳仲賢、梁廷毓、吳欣怡;其中陳晞更獲得專家評選獎。
此外,本屆同時調整參賽者年齡限制,由原本的卅五歲調高為四十歲;視覺創作類型也由原本的西畫類,開放為平面創作與立體創作,但不含裝置藝術;而報名方式改採線上報名,更開辦行動式專家講堂,增加受獎者和藝術家及策展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不定期辦理行動式專家講堂,邀請精采展覽之藝術家或策展人與鴻梅新人獎得主面對面。圖為2019年夏季邀請陶文岳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策畫的「藝時代崛起─李仲生與臺灣現代藝術發展」中親自導覽並進行講座會談。
本屆藝評工作坊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張晴文主持,藝術交流見學活動前往金門,另安排兩次行動式專家講堂:一次以台南為對象,參觀2019台南新藝獎及奇美博物館的「奇麗之美─臺灣精微寫實藝術大展」;一次則前往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參觀「藝時代崛起─李仲生與臺灣現代藝術發展」特展。
「2019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是第五屆創作獎和第六屆藝評獎的搭配,地點同前。
第七屆創作類報名人數達二百廿一人,得主為:張峻碩、劉鳳鴒、劉信義、洪瑄、陳邵彥;藝評類報名人數廿六人,得主為:梁廷毓、胡鐘尹、黃郁捷、王瑀、許楚君,獎金如去年。唯受疫情影響,取消見學活動。藝評工作坊仍由張晴文主持;行動式專家講堂則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由江賢二親導「江賢二:回顧展」,由高子衿導覽「未完成,黃華成」。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陳添順於「2019鴻梅新人獎巡迴展」開幕式致辭
「2020鴻梅新人獎巡迴展」首度改往國立交通大學藝文空間及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同時畫冊出版也改為與《藝術家》雜誌合作,以專輯方式,增加發行面與能見度。
鴻梅新人獎是一個新興的藝術獎項,但在陳添順董事長伉儷及基金會同仁的用心經營下,已然成為台灣年輕藝術家重要的藝術平台;尤其是藝術家得獎後,期中、期末和評審老師的多次面對面交流、對話,對年輕藝術家的自我理解、釐清,乃至反思、再出發,均具深刻意義。如今再擴大為重要藝術媒體的發布,應能激發藝壇更多方面的注目與理解,對年輕藝術家的持續發展產生更具體的推力與提昇,值得肯定。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10週年,董事長陳添順夫婦、鴻梅新人獎得主及與會賓客於「2018鴻梅新人獎巡迴展」開幕式中共同慶祝。
【九月專輯│藝術創作的身體感知映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