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南方到泛南島,文化語境的版塊對接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翻轉城市想像
撰文│詹立群.攝影│蔡智翔.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1月號158期)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與婆婆郭素絲的手做陶瓷作品合影(服裝提供:詹朴APUJAN,妝髮:吳尚恩)
無論面對私人收藏或是公眾典藏,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總是情感與直覺先行,藉以傳遞生活中與眾不同的觸動,甚於冷硬的知識。從最初的照相寫實創作,到珍藏與自身情感有所連結的藝術品,她從留學經驗中摸索出「大南方」與「泛南島」的博物館營運概念,扣合台灣的土地情感,望向國際文化板塊的思維,無一不在建立新的判準,奠基屬於自己與大眾的經典。
李玉玲是台灣美術館「法人化」之後的首位館長,法人元年她親自策展的「靜河流深」,獲得《藝術家》雜誌2018年「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第一名,而「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林惺嶽:大自然奇幻的光影」及「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等三檔展覽也在前十;翌年則以「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蟬聯第一,「TATTOO 刺青─身之印」、「以光織界:徐永旭的藝術世界」分獲第三、五名。
博物館營運成績有目共睹,藝術行政資歷亮眼的李玉玲,予人的印象是積極規劃、深謀遠慮。我們走訪她的居家空間,一樓長廊式舊建築的電梯,上樓後竟柳暗花明──仿若紐約蘇活區的挑高空間、相連全景的長形大玻璃,飽滿的自然光映照著超大鏡面,緊接著是整面牆的書架,揭開刻意讓出的許多空間,讓人充滿期待。李玉玲說自己生活中的收藏未曾刻意規劃,一切僅為純然的感受、時光的記憶,不曾考量市場,總是情感先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