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意識的串連與迭代,寫就當代藝術的未來式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的觀點解讀
撰文│陳瑜.攝影│蔡智翔.圖版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1月號158期)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
2000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成立17年後,政府有感於民間對於藝文資訊與教育的渴望愈發強烈,於是「第二美術館之營運管理委託研究案」開始進行,那時的駱麗真還是整個研究案中職位最小的研究助理,因為研究案原先的方向是以設立台北的新媒體藝術館舍為主,所以她負責研究當時的國際新媒體生態。
自認為是一個工作型的館長,駱麗真在館長室加上一張工作長桌,方便隨時與同仁開會。室內的各個角落、書架上放置著她的收藏,「我覺得當代藝術像一個容器,什麼東西、什麼議題都可以倒進來,是一個非常流動的狀態。」
她認為館長室裡應該要展示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平面、雕塑、新媒體都好,以表對當代藝術的支持,同時也讓身心自然而然地接受當代藝術的陶養。
懷著一顆對藝術充滿熱情的心,駱麗真長年在不同的藝術組織、機構、團體奮鬥,她在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後,出於個人喜好,也為了支持當代藝術家,開始了藝術收藏之路。她坦言自己的收藏並未設定脈絡與體系,只遵循三個原則:看得懂、買得起、收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