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經濟的命題
瑪雅.梧苦耶畫作中的物件思索
撰文|吳礽喻 圖版提供|Belvedere(藝術收藏+設計 2021年3月162期)
瑪雅.梧苦耶作品〈橘子〉Maja Vukoje, Orange, 2017. Photo: Roland Krauss © Bildrecht, Vienna
剝了一塊皮的酪梨,像是幻象一般立體地懸浮在畫面之中,有著紀念碑般的尺幅。這一系列以水果、蔬菜為題材的繪畫,橘子、地瓜、茄子、薑、檸檬、花生、咖啡豆、奇瓦諾果(kiwano),另外還有造型極簡的冰棒與軟糖等物件都被賦予了肖像畫般的待遇。瑪雅.梧苦耶(MajaVukoje)刨去部分顏料的手法,突顯出水果表面剝皮後果肉的觸感,藉此引發觀者思考:這些產物究竟從何而來?如何在世界上流通?它們所造成的經濟現實與文化意涵,究竟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
當在梧苦耶的展覽中,熱帶水果以及其他帶有殖民色彩的貿易商品,遇上了象徵你我數位化日常生活的符號。這些全球化孕育的產物,與當代繪畫的論證相結合,她經由這些主題、媒材與創作過程,展現全球化時代的創作者,如何跨越媒材、地域、經濟與日常消費的界線。維也納美景宮館長史黛拉.羅里(Stella Rollig)認為:「瑪雅.梧苦耶的作品是充滿警覺性資訊的繪畫,也是包含了全球化經濟交互關係的畫,同時,它們也是玩得很開心的畫:創新。且實驗。來參觀展覽的人不只是能夠知道瑪雅.梧苦耶是多麼棒的藝術家,同時也能學習到更多關於自己身處的世界,還有21世紀的繪畫能成為什麼樣子。」
當在梧苦耶的展覽中,熱帶水果以及其他帶有殖民色彩的貿易商品,遇上了象徵你我數位化日常生活的符號。這些全球化孕育的產物,與當代繪畫的論證相結合,她經由這些主題、媒材與創作過程,展現全球化時代的創作者,如何跨越媒材、地域、經濟與日常消費的界線。維也納美景宮館長史黛拉.羅里(Stella Rollig)認為:「瑪雅.梧苦耶的作品是充滿警覺性資訊的繪畫,也是包含了全球化經濟交互關係的畫,同時,它們也是玩得很開心的畫:創新。且實驗。來參觀展覽的人不只是能夠知道瑪雅.梧苦耶是多麼棒的藝術家,同時也能學習到更多關於自己身處的世界,還有21世紀的繪畫能成為什麼樣子。」
「瑪雅.梧苦耶在邊緣」展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Maja Vukoje. On the Edge".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 Bildrecht, Vienna 2020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 Bildrecht, Vienna 2020
生產路徑的轉向與連接
策展人路易莎.齊亞嘉(Luisa Ziaja)表示:「瑪雅.梧苦耶的繪畫多彩、旖旎,有時甚至是奇怪的,引用了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美術館裡面會看到的東西,但那所挑戰的不只是我們的感官知覺,還有我們看待作品主題與元素的態度,更展現出藝術家反思、實驗、試探今日繪畫樣態可能性的嘗試。」展覽也企圖追問:現代繪畫主張超越歷史包袱,期許能夠更為進步與自主,在當前的發展下,又有哪些檢視歷史交互關係的全新嘗試?
在梧苦耶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新石器時代的面具搭配內衣褲與拖鞋,駱駝、抱枕與鎖鏈,另外還有清潔用品、泡泡、衛生紙與殺菌液⋯⋯,在現行全球新冠疫情下有了更迭的語境。正如每日例行性的物資無聲地宣告了我們劇烈變動的社會處境,也勾連起人與自然、人文與科技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梧苦耶的作品並非為了宣示原創性(originality)而存在,反而是一再強調作品中的物件、元素已經在其他地方出現過,無論是在一張照片、一句話、一個廣告、一盒包裝或一家店面裡,這些圖像有如白日幻夢,甚至可以說到了一種戀物癖的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畫家無疑是欠了普普藝術視覺策略的債。」獨立藝評人克里斯.夏普(Chris Sharp)表示,「尤其是她將食物畫在運送用的包裝袋上:方糖的糖包、裝著咖啡豆的布袋,原包裝上的標示都還清晰可見。」
策展人路易莎.齊亞嘉(Luisa Ziaja)表示:「瑪雅.梧苦耶的繪畫多彩、旖旎,有時甚至是奇怪的,引用了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美術館裡面會看到的東西,但那所挑戰的不只是我們的感官知覺,還有我們看待作品主題與元素的態度,更展現出藝術家反思、實驗、試探今日繪畫樣態可能性的嘗試。」展覽也企圖追問:現代繪畫主張超越歷史包袱,期許能夠更為進步與自主,在當前的發展下,又有哪些檢視歷史交互關係的全新嘗試?
在梧苦耶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新石器時代的面具搭配內衣褲與拖鞋,駱駝、抱枕與鎖鏈,另外還有清潔用品、泡泡、衛生紙與殺菌液⋯⋯,在現行全球新冠疫情下有了更迭的語境。正如每日例行性的物資無聲地宣告了我們劇烈變動的社會處境,也勾連起人與自然、人文與科技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梧苦耶的作品並非為了宣示原創性(originality)而存在,反而是一再強調作品中的物件、元素已經在其他地方出現過,無論是在一張照片、一句話、一個廣告、一盒包裝或一家店面裡,這些圖像有如白日幻夢,甚至可以說到了一種戀物癖的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畫家無疑是欠了普普藝術視覺策略的債。」獨立藝評人克里斯.夏普(Chris Sharp)表示,「尤其是她將食物畫在運送用的包裝袋上:方糖的糖包、裝著咖啡豆的布袋,原包裝上的標示都還清晰可見。」
「瑪雅.梧苦耶在邊緣」展場空間 Installation view of "Maja Vukoje. On the Edge".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 Bildrecht, Vienna 2020
Photo: Johannes Stoll / Belvedere, Vienna © Bildrecht, Vienna 2020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1年3月號162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3月專輯:The Constructors 顯世錄:境造時代】
.全球化經濟的命題──瑪雅.梧苦耶畫作中的物件思索
.建造烏托邦──20世紀初期前衛藝術與政治
.邊緣作為策略──美國當代藝術中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