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大道探索美
陳輝東的藝術創作
掌握形與神的人物肖像
陳輝東從小對畫人像感興趣;在就讀成功國小時,便能畫逼真的人像。十二歲時,他請祖父一連坐了三天,用蠟筆畫了一幅祖父肖像,得到許多人讚美。因為興趣驅使,他常常跑到離家廿分鐘路程的潘春源畫室,隔著玻璃門看潘春源畫民俗畫、畫關公、畫觀音或者「桃園三結義」⋯⋯;有時候到中正路的私人美術教室門口,看老師教學生用毛筆和炭精筆作畫,也不時到戲院看師傅畫電影看板,發現他們將電影中的人物畫得栩栩如生,他感到驚奇也崇拜不已,回到家都會依樣畫葫蘆。至今,他還保留著十七歲用炭精筆臨摹的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劇照。
歷年來陳輝東創作的人物畫,不全然是單純的人物、肖像或裸女等類別,他也將風俗、風景或生活情境與人像畫融合,創造出豐富華美的人物畫舞台。陳輝東說:「我畫筆下的每一位人物,對我而言,真如同一本書,一本深奧難懂的書;所以我對人物繪圖那種鍥而不捨的探討與追求,幾十年來熱度始終未曾稍減。人的五官,一顰一笑,姿勢體態,呈現於我眼前,就是掌握形與神的挑戰。不管對象是名流巨賈或市井小民,我總是盡力達到深刻細膩的描寫,不僅呈現五官的特色,也能夠傳遞其內在的本質。」他對人物畫的自我要求嚴苛,堅持表現有血有肉的生命形象,不僅呈現五官神韻,也要能夠傳遞其內在的感情和特質,而對背景的鋪排也是傾力以赴,取得與主題相輔相成,並力求達到視覺的平衡與美感。1963年陳輝東以妻子為模特兒的〈少女與鳥籠〉和〈自畫像〉,是他早期的人像代表作。
陳輝東 自畫像 2002 油彩畫布 125×81cm
裸女表現肌膚色澤與質感
陳輝東在1980年前後轉向寫實風格,此時也開始創作代表他盛年時期的知名「裸女」系列。這位不曾接受學院教育、未曾拜師習藝的畫家,孜孜不倦地廣泛汲取古典主義、17世紀荷蘭肖像畫等西洋名家畫作養分,加以個人長年自我鍛鍊獲得的領悟和累積的成果,在裸女畫上得以自由揮灑,展露獨有的深度和才情。他筆下之裸女在敷色和肌理的處理上尤為出色,獨創的寫實構圖流露出優美豐腴的時代美感。
在早期「裸女」系列當中,以1983年完成的〈夏日〉最具代表性並令人耳目一新。這幅目前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的油畫作品以橫躺女體二分畫面,逼視觀者的眼睛。因豔陽而反射白光的沙灘,突顯女性肌膚的豐腴健康。平躺而下半身前傾的姿勢,沖淡了畫面的單調。海鷗選擇在微妙的空間歇腳,似在牽制著動靜之間的變化。作品左方的紅色陽傘幾乎佔據四分之一畫面,畫者有意將它成為有力的配角,一方面平緩了沙灘的素潔,也隱喻著美麗軀體所能燃燒的令人窒息的動力。當時四十七歲的陳輝東以完美的寫實手法,呈現人體的骨幹與肌肉的牽引力道,在他創作生涯過程中攻下一個重要的勝點。
陳輝東 夏日 1983 油彩畫布 71×91.5cm
船隻與漁獲宛如壯麗的樂章
在陳輝東數十年的創作生涯當中,畫船與畫人物佔很大的比例;他認為,這可能與他生長的地方與追求美善的本性有關。而隨著題材構思與布局的轉變,他的創作風格與技法也自然地隨之演進,從最初的寫實到抽象,轉變為半具象,再回歸到寫實,每一階段的蛻變如同大自然物換星移般地應運而生,創作的意象思維逐漸擺脫計畫性的框限,成為無拘無束、渾然天成的自我體現。
陳輝東於1969年開始畫船。在一篇創作自述中他寫道:「只要一閉眼睛,就可感受到蔚藍的海水、洶湧的海浪,甚至聞到海風的鹹味,也給我一種家的親切感,『船』成為我的創作素材是非常自然的;似乎也唯有船的題材,讓我有機會將浩瀚的大海、人類的毅力和乘風破浪的行船張力結合在一起⋯⋯在我的感覺裡,船和人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因船得以在海上執行意志,也因為船而得以更了解海洋的偉大和包容,而這當中,人之於船和大海,是何其渺小而微不足道,然而,人對生命的延伸如此堅毅強烈,卻又是何等不容忽視。我對船的一切詮釋,也正是自我生命成長的心路歷程。」
陳輝東完成於2015年的〈搏浪前行〉,是他畫船經歷的又一個高峰。四艘船隻分別在遠近乘風破浪,在勁風中行進的白帆鼓動著帆身,奮力迎戰。在船帆的對照下,船上乘客顯得渺小,然陳輝東仍然鮮活地描寫他們不同的背影姿態,讓整個畫面在風浪動盪之中,所有人身物體皆處於生動的警覺狀態。
除了「船隻」系列,陳輝東也長年投入相關聯的「漁獲」題材研究,主要取材自台南故鄉捕撈虱目魚和烏魚的漁民作業。在一系列以漁港和海域為背景的作品當中,有些作品是以單一人物呈現,有些是表現群體的工作場景。在傳神寫實的漁夫造像作品中,陳輝東細膩地描繪戶外生活在他們容顏所留下的痕跡。風吹日曬與勞動折磨下的漁夫臉龐風霜可見,卻顯現一抹自得和安定;集體作業的漁民各司其職,每個人的表情與分工使力方式皆有別,然而都是認命奮鬥的人生寫照。陳輝東精妙的寫實手法、戲劇般的場景處理,將十多人的捕魚場面刻畫得絲絲入扣。
陳輝東 豐收烏魚季 2005 油彩畫布 146.8×210.8cm
風景畫來自旅行的心靈悸動
陳輝東的繪畫世界相當寬廣豐富,除了擅長船隻、漁獲和人物等題材,在風景畫也有優異的表現。他筆下的風景部分來自台灣生活所見,也有相當數量是描繪在國外所接觸的印象深刻之景致。他從1970年代開始前往日本及歐美旅行,主要目的都在參觀美術館,欣賞世界名作大師的真跡。他的藝術之旅足跡踏遍了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隨著行程的移動,許多名勝古蹟和藝術巨匠的生前故居與畫室,也成為他造訪和流連徘徊之地。
陳輝東從年輕時代即以成為傑出創作者自許,不時警惕自己向大師名家的成功看齊。他心中雖有許多景仰的大師,對於西洋印象派有深入研究,也欣賞古典主義或英國寫實主義的風景畫風格,但是他的風景畫並未刻意去追隨任何一個流派畫風。他綜合各家的觀點和表現形式,在色彩與光影等方面建立一套自我的審美觀和處理方式。
陳輝東 法國萊姆大教堂 2017 油彩畫布 60.5×80cm
花卉靜物兼具寫實與內蘊氣質
花卉與靜物在陳輝東的生活當中長年不缺,很自然地成為隨手可得的創作題材。牡丹是他最鍾愛的花卉,也讓他百畫不厭,像1993年畫的〈牡丹〉是以流暢生動的筆觸,描繪牡丹特有的姿色。他對色彩的調理與掌握幾近完美純熟,盛開的花瓣呈現粉白、粉紫與暈黃的高顏值容貌,牡丹高雅脫俗的氣質全然外現,引人入勝。此花畫的優異表現,印證了畫者的技巧,他對真善美的嚮往也都一併綻放在畫裡。
陳輝東的靜物作品,如1993年的〈吉利〉、2000年的〈靜物〉等皆以精緻的寫實手法描繪水果之質感。〈吉利〉的橘子似剛從街坊購得,散置於桌面的幾顆當中有一顆已剝開,透明塑膠袋裡還有待食的果實。擅長處理物體光影明暗的陳輝東在這幅畫裡再次發揮所長,連同身為橘子配角的櫻桃都生動而令人垂涎。
陳輝東 吉利 1993 油彩畫布 24×33cm
結語
在台灣從事西畫創作的第二代藝術家當中,陳輝東是極少數自學於學院牆外的成功典範。超過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他以精湛的寫實基礎、澄明綺麗的審美觀,在畫布上奮力追求真善美,從未怠懈。其豐富可觀的創作,跨越傳統類別的圈限,包括對人物、船隻、漁獲、風景、靜物、裸女等題材的描繪,都是構圖獨運、布局嚴謹、直探精髓,賦予物像精確的造形,表現考究精緻的光影和色彩,展露對生命的熱愛與對美學的崇奉。他在藝術自由大道探索美所創造的個人風格,經歷了台灣現代美術發展的歲月掏洗,已留下鮮明輝煌的印記。他經常自我勉勵的「一步一腳印」,終得在精采豐收的作品中獲得回報。儘管當年赤崁樓觀畫少年的夢想終於成真,然他透過創作詮釋人間榮華的熱情至今仍然燃燒旺盛。藝術對於人生,正如他所深刻感受的:是一種自在的幸福;在孤燈下、畫架前,面對五彩繽紛的油彩,畫業已與生命同體,必然是永遠無怨無悔的揮灑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