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光州雙年展作品選介
奧蒂.皮耶斯基|BeavvitⅡ╱同行而起Ⅱ
奧蒂.皮耶斯基(Outi Pieski)是薩米人(Sami,歐洲目前僅存的遊牧民族之一)出身的藝術家,亦在社會運動中活躍。她時常往返烏茨約基與赫爾辛基,並將十五小時路程遇見的風景注入作品之中。皮耶斯基的繪畫與裝置作品形式,刻畫著與北極地區交流、突顯薩米原住民族共同體生活的自然與文化的相互依存性。
奧蒂.皮耶斯基 BeavvitⅡ╱同行而起Ⅱ 2020 金屬、繩線裝置 250×250×250cm 於第13屆光州雙年展展場一景
(Photo: Erning Yang)
裝置作品〈BeavvitⅡ╱同行而起Ⅱ〉在雙年展展廳(Biennale Hall)入口迎接觀眾,暗示著共同體依附與群聚的社會設定。皮耶斯基的這件立體繪畫以純手工的方式打造編織建築體,敘述自我決定權與連帶感,令當代藝術與工藝過程之間的界線就此消弭。
西賽爾.圖拉斯|_EQ_IQ_EQ_
西賽爾.圖拉斯(Sissel Tolaas)身為研究「味道」的科學家,探究如何以嗅覺觀察世界。他的作品探討個人與共同體的感情心智,為能夠從分子的角度觀察地球,他著重在嗅覺領域,試圖鏈結多元領域。
於第13屆光州雙年展枸骨多邊藝廊(Horanggasy Artpolygon)展區一景(Photo: Erning Yang)
圖拉斯在本次光州雙年展訪問韓國駐村期間,與韓國語言學家、電影導演共同探討韓國人的感情心智,並進一步研究濟州所遭遇到的暴力鎮壓歷史及精神遺產。輾轉與七十年間持續手寫、插畫記錄自身生活的濟州島民梁信河(Yang Sinha,音譯)接觸,令圖拉斯得以發現觸發語言與記憶、感情之間的交換。作品〈_EQ_IQ_EQ_〉引導觀眾嗅聞附帶日期的石塊,並循線找到展示中對應的梁信河所寫的日記片段,以嗅覺與視覺的方式,誘發記憶。
莉莉安.林|引力之舞
莉莉安.林(Liliane Lijn)1939年在紐約的一個俄裔猶太人移民家庭出生,為巴黎詩人,在1950年代才進入藝術界。其後她研發結合具體詩與動能藝術的作品,並鑽研工業用高分子塑膠、壓克力樹脂、醋酸等實驗,令她的作品被定義為抽象化詩句的運動與光線。關注女性神祇的林,在198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希臘和印度神話中出現父制之前的寧芙女神,她參考神的形象,使用工業用金屬加工技術、偏光鏡、電子音序器等製作動能藝術雕塑作品,創作既神聖又科技感的藝術作品。作品〈引力之舞〉便是其研究結果之一,如同裙襬起舞的光線,如同物質與精神承載著宇宙的力量。
莉莉安.林 引力之舞 2019 黑色負重衣、LED、Forex central stiffener、馬達、變流器、控制系統 直徑600cm
於第13屆光州雙年展展場一景(Photo: Erning Yang)
噶拉.波拉斯―金|逃離綑縛我們之處的終站
逝去之人會希望自己的身軀成為什麼樣子?骸骨被考古團隊發掘出來放在博物館裡展示、研究,通常是逝去之人生前所意想不到的。噶拉.波拉斯─金(Gala Porras-Kim)認為人無論生死都應受基本尊重,死後要成為什麼樣貌,亦應尊重其個人意志。2019年,波拉斯─金在造訪光州時觀察了在國立光州博物館(Gwangju Theater)中展出的骸骨,顯然不是過著自己希望的「死後生活」,便在該骸骨當前思索其之前在何處,以及依照人類律法制度在考古發掘後,他最終安息該於何方等問題。
噶拉.波拉斯─金 逃離綑縛我們之處的終站 2020 墨水紙本 於第13屆光州雙年展展場一景(Photo: Erning Yang)
在這次光州雙年展準備期間,波拉斯─金向博物館借了一具自光州出土的新鐵器時代骸骨,並以通靈方式進行了一番訪談,依照骸骨主人所望,研磨部分骸骨成為顏料的一部分,做為鮮明的繪畫永傳於世。(全文閱讀552期藝術家雜誌)
【五月專輯│上海、光州與利物浦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