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美術館
徐道濩:348西第22街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2019年11月10日~2021年9月26日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推出由匿名捐贈者贈送予美術館的典藏作品展「徐道濩:348西第22街」確定延長展期。這件以住家地址命名的作品〈A公寓,2號,走廊和樓梯,348西第22街〉,是韓國藝術家徐道濩移居倫敦後的創作,他利用藍色、黃色、紅色、粉紅色等鮮明色彩的聚酯纖維及鋼管,編織、構築出與原建築空間等比尺寸的作品,帶領觀者直接走進他的居住環境。
徐道濩 A公寓,2號,走廊和樓梯,348西第22街 2011-2015 於「徐道濩:348西第22街」展場一景
©Do Ho Suh, photo ©Museum Associates / LACMA
徐道濩 A公寓,2號,走廊和樓梯,348西第22街 2011-2015 於「徐道濩:348西第22街」展場一景
©Do Ho Suh, photo ©Museum Associates / LACMA
徐道濩的移住經驗十分豐富,1987年獲得首爾大學東洋畫系碩士學位、服完兵役後便前往羅德島設計學院與耶魯大學進修,在美國居住近廿年,直到2010年再與第二任英國妻子一同搬到倫敦。這些跨國與越境文化疆域的移住經驗深刻影響他,開啟徐道濩往後聚焦探究自身及對所處環境認同的契機,並自1999年創作第一件以居住空間為原型的「家」系列作品。
第一件「家」作品〈首爾的家╱洛杉磯的家╱紐約的家╱巴爾的摩的家╱倫敦的家╱西雅圖的家╱洛杉磯的家〉是徐道濩居住紐約期間深受睡眠困擾、懷念起兒時住家的創作,其保有傳統屋瓦與門窗的建築外形,為水墨藝術家父親徐世鈺依據19世紀韓國士大夫居住的韓屋所設計的住家。作品命名則以一種累加、遞增的方式,在每一次於不同地點展出後將所在的城市名稱加進作品名稱中,不斷延展他對家的想像與概念。
徐道濩 A公寓,2號,走廊和樓梯,348西第22街 2011-2015 於「徐道濩:348西第22街」展場一景
©Do Ho Suh, photo ©Museum Associates / LACMA
花費了四年時間於2015年完成的〈A公寓,2號,走廊和樓梯,348西第22街〉是徐道濩第二件以布料完整編織而成的「家」作品。在此之前,徐道濩2003年還在紐約時便曾經以〈完美的家Ⅱ〉為名發表同樣是以紐約公寓為原型的作品。不同於第一件〈首爾的家╱洛杉磯的家╱紐約的家╱巴爾的摩的家╱倫敦的家╱西雅圖的家╱洛杉磯的家〉是受到生活的觸動而產生對實體空間的追憶,這次則是進一步思索空間之於人的關係,諸如怎麼定義個人或群體的空間、扣問個人能使用多大空間等問題,而自第一件作品以無固定的底座、如幽靈般懸掛空中的呈現手法,以及從作品命名方式與數張期望把家收納進一只手提式行李箱的手稿中,可以看出徐道濩已然拋出一個突破空間定義的假說:空間的移動與攜帶性。
徐道濩〈A公寓,2號,走廊和樓梯,348西第22街〉局部
©Do Ho Suh, photo ©Museum Associates / LACMA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收藏與展示的作品形制相較於〈完美的家Ⅱ〉更加堅實、完整,也是他搬離紐約後才開始的創作。我們可以藉此想像,徐道濩可能是在離開家後才開始建構完整的生活空間,但也有可能單純是因為製作技術的精進而讓結構更趨完整,不論如何,從作品的外形與裝置角度來審思,結構愈接近建築真實的方正空間,倒是對曾經居住或拜訪過美國公寓的大多數當地觀者來說,走進作品後會更加容易與他的家產生共鳴。(全文閱讀555期藝術家雜誌)